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佛科摆(佛科摆)  拼音:fó kē bǎi
一种仪器。为法国物理学家佛科于西元一八五一年證明,由一长约十馀公尺细钢丝,末端悬一重球构成。球的摆动面不限制在任一特定方向,它就相对于地球表面转动,由此可證明地球具有自转。
《国语辞典》:发光度(发光度)  拼音:fā guāng dù
1.发光的程度,也称为「亮度」。
2.物理学上称光源的每单位时间的辐射能量。
《国语辞典》:顶夸克(顶夸克)  拼音:dǐng kuā kè
物理学名词。一种被视为物质组成的最后分子。西元一九九四年由芝加哥华裔高能物理学家叶恭平所领导的小组,与美国费米国家研究院的另两组科学家们发现。
《国语辞典》:丁肇中  拼音:dīng zhào zhōng
人名。(西元1936~)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在美国出生,回台湾接受中学教育,美国密西根大学毕业,西元一九六二年取得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等。一九七六年和独立做出同一发现的美国物理学家芮契特(Richter,Burton)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国语辞典》:贝特(贝特)  拼音:bèi tè
Hans Albrecht Bethe
人名。(西元1906~?)美国物理学家,研究金属电子、量子力学及原子核理论。西元一九三九年因观察研究恒星内部所进行的核子反应过程发现碳周期,于一九六七年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奠定其学术研究地位。
《国语辞典》:热学(热学)  拼音:rè xué
物理学中的一科。为研究热与物体性质的关系,各种过程中的热量、温度测量法,及热机操作的基本物理原理等。
《国语辞典》:庖立  拼音:páo lì
Wolfgang Pauli
人名。(西元1900~1958)奥国物理学家。曾获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致力于相对论的推究,发现不相容原理,对量子场论亦有重大贡献,获西元一九四五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国语辞典》:阿基米得  拼音:ā jī mǐ dé
Archimedes
人名。(西元前287~前212)希腊数学家及物理学家。在数学上首先测定圆周率的值及圆的面积。在物理学上发现杠杆、浮力诸定律。其他有关工程学、机械学、静力学方面,亦多有发明。
《国语辞典》:爱因斯坦(爱因斯坦)  拼音:ài yīn sī tǎn
Albert Einstein
人名。(西元1879~1955)德国数学家、物理学家。犹太后裔。对静力机械学、放射性量子论有特殊成就。发明相对论,引起科学界的大革命。一九二一年因光电效应的量子理论,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晚年留居美国,至逝世为止都在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继续研究。
《国语辞典》:重力摆(重力摆)  拼音:zhòng lì bǎi
物理学上指悬垂重物于一定点,因重力作用而左右振动的摆动,称为「重力摆」。如时钟的摆。
《国语辞典》:地球科学(地球科学)  拼音:dì qiú kē xué
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内容包括气象学、海洋学、地质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以及地球化学等。如:「从地球科学这门课中,我们可以知道地球变迁的历史。」
《国语辞典》:纯粹科学(纯粹科学)  拼音:chún cuì kē xué
纯粹研究自然界各种现象的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与应用科学相对,是应用科学的基础。也称为「基本科学」。
《国语辞典》:抗力点(抗力点)  拼音:kàng lì diǎn
物理学上指抗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国语辞典》:克耳文  拼音:kè ěr wén
Lord William Thomson Kelvin
人名。(西元1824~1907)英国物理学家。发表近七百篇论文,涉及的科学题材范围广泛,并有七十种发明专利。首先倡用气体温度计,这种温度计的标度称为克耳文温标,与绝对温标相同。也译作「克尔文」。
《国语辞典》:李政道  拼音:lǐ zhèng dào
人名。(西元1926~)上海市人,我国杰出物理学家。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曾任加州大学物理学研究员、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与杨振宁一起提出宇称不守恒,于西元一九五七年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为中央研究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