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04,分67页显示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7 下一页
猫牛
卖剑买牛
马尾氂牛
马蹄牛尾
买牛息戈
买牛卖剑
犘牛
马勃牛溲
马浡牛溲
马面牛头
马牛襟裾
马牛其风
马角牛
目无全牛
词典(续上)
毛牛尚耳猫牛
卖剑买牛
马尾氂牛
马蹄牛尾
买牛息戈
买牛卖剑
犘牛
马勃牛溲
马浡牛溲
马面牛头
马牛襟裾
马牛其风
马角牛
目无全牛
《漢語大詞典》:犘牛
即牦牛。《尔雅·释畜》:“犘牛。” 郭璞 注:“出 巴 中,重千斤。”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犛牛》:“《汲冢周书》作‘犛牛’, 颜师古 作‘猫牛’,《尔雅》作‘犘牛’,音皆相近也。”参见“ 牦牛 ”。
《漢語大詞典》:牦牛(犛牛,氂牛)
反刍家畜。亦有野生者。毛多黑褐色或黑白花斑,尾毛蓬生似帚,下腹、肩、股、胁等部密生长毛。耐寒,腿短,在崇山峻岭间善驮运。毛可制披衣、帐篷和绳索,绒可制毡。原产 亚洲 中部山地。是我国 青藏高原 地区主要的力畜。古人取其尾毛以为旌旄,后又以为帽缨。 明 郭登 《甘州即事》诗:“牦牛互市番氓出, 宛 马临关 汉 使回。”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牦牛》:“牦牛出 甘肃 临洮 ,及西南徼外,野牛也。人多畜养之。状如水牛,体长多力,能载重,迅行如飞,性至粗梗。髀膝尾背胡下皆有黑毛,长尺许。其尾最长,大如斗。亦自爱护,草木钩之则止而不动。古人取为旌旄,今人以为缨帽……《山海经》云:‘ 潘侯之山 有旄牛,状如牛而四足节生毛。’即此也。” 郭小川 《春歌》之一:“ 西藏 的牦牛, 内蒙 的骆驼,早像春风一般巡视过高原和沙漠。”
犛牛:野牛。形状毛尾全同牦牛,但比牦牛大。一说即牦牛。《山海经·中山经》:“东北百里,曰 荆山 ……其中多犛牛。” 郭璞 注:“旄牛属也,黑色,出西南徼外也。”《新唐书·吐蕃传上》:“其宴大宾客,必驱犛牛使客自射,乃敢馈。”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犛牛》:“犛牛出西南徼外,居深山中野牛也,状及毛尾俱同牦牛。牦小而犛大,有重千斤者…… 唐 宋 西徼诸州贡之。”参见“ 牦牛 ”。
氂牛:即牦牛。体矮身健,毛长,色多黑、深褐或黑白花斑。耐寒,耐粗饲。尾毛蓬生,可作旌旄。《汉书·郊祀志上》:“ 泰一 所用,如 雍 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氂牛以为俎豆牢具。” 颜师古 注:“西南夷长尾髦之牛也。” 唐 杜甫 《锦树行》:“青草萋萋尽枯死,天马跛足随氂牛。”
犛牛:野牛。形状毛尾全同牦牛,但比牦牛大。一说即牦牛。《山海经·中山经》:“东北百里,曰 荆山 ……其中多犛牛。” 郭璞 注:“旄牛属也,黑色,出西南徼外也。”《新唐书·吐蕃传上》:“其宴大宾客,必驱犛牛使客自射,乃敢馈。”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犛牛》:“犛牛出西南徼外,居深山中野牛也,状及毛尾俱同牦牛。牦小而犛大,有重千斤者…… 唐 宋 西徼诸州贡之。”参见“ 牦牛 ”。
氂牛:即牦牛。体矮身健,毛长,色多黑、深褐或黑白花斑。耐寒,耐粗饲。尾毛蓬生,可作旌旄。《汉书·郊祀志上》:“ 泰一 所用,如 雍 一畤物,而加醴枣脯之属,杀一氂牛以为俎豆牢具。” 颜师古 注:“西南夷长尾髦之牛也。” 唐 杜甫 《锦树行》:“青草萋萋尽枯死,天马跛足随氂牛。”
《漢語大詞典》:马面牛头(馬面牛頭)
犹牛头马面。《西湖二集·文昌司怜才慢注禄籍》:“没慈心的马面牛头,两股叉,两条鞭,恶恶狠狠,照例或杀或剉或舂或磨。” 叶紫 《乡寻》:“两边站立的,活像是一群马面牛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