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即墨功
  
即墨降城
 
即墨龙文
  
愧田车
  
火牛兵
 
火牛突出
  
燕阵横功
 
燧牛尾
 
田单火牛
 
纵火牛
 
相关人物
田单


《史记》卷八十二〈田单列传〉~2453~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湣王时,单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齐湣王出奔,已而保莒城。燕师长驱平齐,而田单走安平,令其宗人尽断其车轴末而傅铁笼。已而燕军攻安平,城坏,齐人走,争涂,以?折车败,为燕所虏,唯田单宗人以铁笼故得脱,东保即墨。燕既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军闻齐王在莒,并兵攻之。淖齿既杀湣王于莒,因坚守,距燕军,数年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习兵。」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閒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而田单乃令城中人食必祭其先祖于庭,飞鸟悉翔舞城中下食。燕人怪之。田单因宣言曰:「神来下教我。」乃令城中人曰:「当有神人为我师。」有一卒曰:「臣可以为师乎?」因反走。田单乃起,引还,东乡坐,师事之。卒曰:「臣欺君,诚无能也。」田单曰:「子勿言也!」因师之。每出约束,必称神师。乃宣言曰:「吾唯惧燕军之劓所得齐卒,置之前行,与我战,即墨败矣。」燕人闻之,如其言。城中人见齐诸降者尽劓,皆怒,坚守,唯恐见得。单又纵反閒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身操版插,与士卒分功,妻妾编于行伍之閒,尽散饮食飨士。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溢,令即墨富豪遗燕将,曰:「即墨即降,愿无虏掠吾族家妻妾,令安堵。」燕将大喜,许之。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馀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兵日益多,乘胜,燕日败亡,卒至河上,而齐七十馀城皆复为齐。乃迎襄王于莒,入临菑而听政。

例句

吴师惊燧象,燕将警奔牛。 孔绍安 结客少年场行

齐歌初入相,燕阵早横功。 李峤

即墨龙文光照曜,常山蛇阵势纵横。 杜牧 东兵长句十韵

不料邯郸虱,俄成即墨牛。 温庭筠 过华清宫二十二韵

击革摐金燧牛尾,犬羊兵败如山死。 庄南杰 雁门太守行

《骈字类编》:牛尾
宋 苏轼 送牛尾狸与徐使君 泥深厌听鸡头鹘,酒浅欣尝牛尾狸。
明 高启 打麦词 疏茎短若牛尾垂,去冬无雪不相疑。
分类:牛尾
《漢語大詞典》:牛尾狸
貍之一种,肉味鲜美。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动:“ 洪州 有牛尾貍,肉甚美。” 宋 苏轼 《送牛尾貍与徐使君》诗:“泥深厌听鸡头鶻,酒浅欣尝牛尾貍。”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貍:“貍有数种……南方有白面而尾似牛者,为牛尾貍,亦曰玉面貍,专上树木食百果,冬月极肥,人多糟为珍品,大能醒酒。”
分類:鲜美
《国语辞典》:扯牛尾巴  拼音:chě niú wěi bā
跟在牛后面干活。指务农耕田。如:「他大半辈子扯牛尾巴过活,辛勤耕作只求有好的收成。」
《分类字锦》:插猫牛尾(插猫牛尾)
见蔽胸腹注
分类:
《分类字锦》:马蹄牛尾(马蹄牛尾)
物类相感志鼠母形长三尺马蹄牛尾如猿有乳
分类:
《國語辭典》:节旄(節旄)  拼音:jié máo
系于竿首的犛牛尾,为天子赐给使者的信物。《汉书。卷五四。苏建传》:「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國語辭典》:干旄  拼音:gān máo
1.古时用旄牛尾系在旗竿顶端的仪仗。《诗经。鄘风。干旄》:「孑孑干旄,在浚之城。」北周。庾信〈代人乞致仕表〉:「出拥干旄,入参衡镜。」
2.《诗经。鄘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干旄〉,美好善也。」或亦指美贵妇人之诗。首章二句为:「孑孑干旄,在浚之郊。」
《國語辭典》:羽旄  拼音:yǔ máo
1.雉鸡的羽毛或旄牛尾。《礼记。乐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2.用雉鸡的羽毛或旄牛尾装饰的旌旗,王者出游时车上所立。《左传。定公四年》:「晋人假羽旄于郑,郑人与之。」明。康海《中山狼》第三折:「您看羽旄之影渐没,车马之音不闻。」
《國語辭典》:左纛  拼音:zuǒ dào
纛,饰以氂牛尾或雉尾的大旗。古代帝王的乘舆左边插有大旗,称为「左纛」。《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纪信乘黄屋车,傅左纛。」《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九旒銮辂,黄屋左纛。」
《國語辭典》:白旄  拼音:bái máo
古代一种军旗。以犛牛尾置于竿首,用以指挥全军。《书经。牧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
《漢語大詞典》:旗旄
亦作“旂旄”。 注犛牛尾于杆首的旌旗,军将所建。 唐 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旧唐书·田弘正传:“天慈遽临,免书罪累,朝章荐及,仍委旂旄,锡封壤於全藩,列班荣於八座。” 宋 曾巩 《饮归亭记》:“然而旗旄鐲鼓,五兵之器,便习之利,与夫行止步趋迟速之节,皆宜有法,则其所教亦非独射也。”
《漢語大詞典》:绥章(綏章)
古代旗竿顶端所饰的染色的鸟羽或旄牛尾,用以别贵贱。绥,通“ 緌 ”。《诗·大雅·韩奕》:“王锡 韩侯 ,淑旂绥章。” 朱熹 集传:“绥章,染鸟羽或旄牛尾为之,注於旂竿之首,为表章者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下:“所画於旂,交龙日月之章,绥然有文,故曰绥章,绥章与淑旂文正相对也。”一说“绥章”为引以登车的彩索。见 郑玄 笺。
《漢語大詞典》:采旄
指用旄牛尾装饰的彩旗。《楚辞·远游》:“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燿。”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建 格泽 之长竿兮,总光耀之采旄。”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左倚采旄,右荫桂旗。” 明 何景明 《述归赋》:“飭桂衡之超驾兮,搴采旄以前饰。”
《漢語大詞典》:朱旄
古代车上的旗饰,用红色旄牛尾制成。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 长卿 所以解犊鼻而拥朱旄, 曲逆 所以下席扉而享茅土。”
《漢語大詞典》:即墨牛
战国 时, 齐 将 田单 固守 即墨 ,收牛千余,利角彩衣,灌脂束苇于尾。夜燃牛尾,牛惊怒,冲溃 燕 军。见《史记·田单列传》。后用为典实。 唐 温庭筠 《过华清宫二十二韵》:“深巖藏浴凤,鲜隰媚潜虬。不料 邯郸 蝨,俄成 即墨 牛。”旧唐书·黄巢传:“不烦 即墨 之牛,若驾 昆阳 之象。”
分類:固守即墨
《漢語大詞典》:奔牛
(1). 战国 时 燕 攻 齐 ,围 即墨 。 齐 将 田单 用牛千馀头,灌脂束苇于牛尾,燃之,牛惊,突奔 燕 军, 燕 军大溃。见史记·田单列传。 三国 魏 陈琳 《为曹洪与魏文帝书》:“攄八阵之列,骋奔牛之权。” 唐 孔绍安 《结客少年场行》:“ 吴 师惊燧象, 燕 将警奔牛。”
(2).地名。在 江苏省 武进县 西。一名 奔牛塘 ,又名 奔牛堰 。传说 茅山 曾出金牛,奔至此,故名。 宋 苏轼 《次韵答贾耘老》:“东来六月井无水,仰看古堰横 奔牛 。”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七·常州府》
《漢語大詞典》:火牛
(1).双角缚兵刃,尾部束苇灌脂,焚之使冲杀敌军的牛。语本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 ﹞乃收城中得千餘牛……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 燕 军, 燕 军夜大惊。” 宋 苏轼 《云龙山观烧得云字》诗:“火牛入 燕 垒,燧象奔 吴 军。”元史·按竺迩传:“ 夔 夜驱火牛,突围出奔。”
(2).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以枪揭火牛焚之,战舰既然,贼皆溃走。” 胡三省 注:“火牛,缚草为之,爇以烧敌。”
《國語辭典》:火牛阵(火牛陣)  拼音:huǒ niú zhèn
战国时齐将田单以油浸苇草,束扎在牛尾后,再放火燃烧,使牛发怒,而冲陷敌阵,大破燕军的战术。见《史记。卷八二。田单传》。
《漢語大詞典》:火牛
(1).双角缚兵刃,尾部束苇灌脂,焚之使冲杀敌军的牛。语本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 ﹞乃收城中得千餘牛……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 燕 军, 燕 军夜大惊。” 宋 苏轼 《云龙山观烧得云字》诗:“火牛入 燕 垒,燧象奔 吴 军。”元史·按竺迩传:“ 夔 夜驱火牛,突围出奔。”
(2).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以枪揭火牛焚之,战舰既然,贼皆溃走。” 胡三省 注:“火牛,缚草为之,爇以烧敌。”
《漢語大詞典》:连牛(連牛)
旧以斗宿、牛宿连称斗牛,故以“连牛”隐指斗宿。 唐 骆宾王 《久客临海有怀》诗:“练光摇乱马,劒气上连牛。” 陈熙晋 笺注:“劒气,用《晋书·张华传》‘ 吴 有劒气上彻斗牛’事。案: 吴 地斗分野,故曰连牛也。” 唐 骆宾王 《上司列太常伯启》:“登小 鲁 之巖,辨练光於曳马;临大 吴 之国,识宝气於连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