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拆骨还父,割肉还母(拆骨还父,割肉还母)  拼音:chāi gǔ huán fù,gē ròu huán mǔ
相传哪吒剖腹剜肠,剔骨肉还给父母,一说是因哪吒闯祸,析骨割肉以免连累父母。见《封神演义》第一三回。另一说是哪吒为了现本身向父亲说法而割骨肉。见《五灯会元。卷二。那叱太子》。后用以比喻全尽孝道。明。康海《中山狼》第四折:「受了爹娘抚养,不能报答。只道爹娘没些挣挫,便待拆骨还父,割肉还母,才得亨通。」
《国语辞典》: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拼音:tiān xià wú bù shì de fù mǔ
(谚语)指所有父母对子女的用心,都是出于善意,教导不会有错。如:「虽然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但是亲子间还是以多沟通为上策。」也作「天下无不是底父母」。
《国语辞典》:无颜见江东父老(无颜见江东父老)  拼音:wú yán jiàn jiāng dōng fù lǎo
楚汉相争,项羽被汉军困在垓下,四面楚歌。后项王带领骑士冲杀,退到乌江西岸。乌江亭长劝项羽渡江回到江东,据地为王。项羽笑曰:「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刎而死。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后以无颜见江东父老指心怀羞愧,没脸见自己人。
《国语辞典》: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老(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老)  拼音:fù mǔ yǎng wǒ men xiǎo,wǒ men yǎng fù mǔ lǎo
(谚语)比喻子女当反哺,奉养父母。如:「常言道:『父母养我们小,我们养父母老。』奉养父母,承欢膝下,是为人子女当尽的义务。」
《国语辞典》: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拼音:shī fu lǐng jìn mén,xiū xíng zài gè rén
(谚语)老师只管指点门路,真正学到本领,还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如:「俗话说得好:『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我只能提点门面功夫,最重要的诀窍还是要靠你自己去体会。」
《国语辞典》: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拼音:zài jiā kào fù mǔ,chū wài kào péng yǒu
(谚语)在家时可依靠父母的照顾料理,出门在外则需靠朋友间的帮忙关照。如:「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你有什么困难,说出来大家好帮忙。」
《国语辞典》:父做子笑,子做父笑  拼音:fù zuò zǐ xiào,zǐ zuò fù xiào
(谚语)谓父子互相非议、讥笑。形容意见相左。《儒林外史》第四四回:「那晓得风水的讲究,叫做父做子笑,子做父笑,再没有一个相同的。」
《国语辞典》: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拼音:fù mǔ zhī mìng,méi shuò zhī yán
儿女的婚姻须由父母作主,经媒人介绍。《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踰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三六出:「秀才,可记的古书云:『必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国语辞典》:父仇不共戴天  拼音:fù chóu bù gòng dài tiān
不愿与父仇之人共存于世间。比喻仇恨极大,不易化解。语本《礼记。曲礼上》:「父之雠,弗与共戴天。」《幼学琼林。卷一。天文类》:「父仇不共戴天,子道须当爱日。」《儿女英雄传》第一七回:「至于为亲报仇,所谓父仇不共戴天,岂容片刻隐忍?」
《国语辞典》:各师父各传授(各师父各传授)  拼音:gè shī fù gè chuán shòu
各个师父的传授方法各不相同。比喻各有各的一套。《老残游记》第一三回:「各师父各传授,各把戏各变手。」
《国语辞典》:父一辈,子一辈(父一辈,子一辈)  拼音:fù yī bèi,zǐ yī bèi
比喻世代都有交情。如:「我们是多年的交情,父一辈,子一辈,竟然不给面子,太不够意思了。」
分类:世代交情
《国语辞典》: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在,不远游)  拼音:fù mǔ zài,bù yuǎn yóu
父母活著时,子女不能远离家乡,以尽早晚侍奉之责。《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国语辞典》:国父诞辰纪念日(国父诞辰纪念日)  拼音:guó fù dàn chén jì niàn rì
国父孙中山先生,于民国前四十六年十一月十二日,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翠亨村,政府为崇仰国父缔造民国的勋绩,特明令是日为国定纪念日,以示追念。
《国语辞典》:国父逝世纪念日(国父逝世纪念日)  拼音:guó fù shì shì jì niàn rì
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国父孙中山先生逝世,其后每年此日,政府必集会以纪念国父缔造民国的丰功伟迹,称为「国父逝世纪念日」。
《国语辞典》:缇萦救父(缇萦救父)  拼音:tí yíng jiù fù
汉文帝时,太仓令淳于意因罪要受肉刑,诏命解送长安。缇萦随父至长安,并上书给汉文帝,愿卖身为官婢以赎父罪,文帝怜悯他,便下令废除了肉刑,并赦免了淳于意。见《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