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卷五十一〈李陈庞陈桥列传·庞参〉~686~
庞参字仲达,河南缑氏人也。初仕郡,未知名,河南尹庞奋见而奇之,举为孝廉,拜左校令。坐法输作若卢。……拜参为汉阳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到,先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于是叹息而还。参在职,果能抑强助弱,以惠政得民。
庞参字仲达,河南缑氏人也。初仕郡,未知名,河南尹庞奋见而奇之,举为孝廉,拜左校令。坐法输作若卢。……拜参为汉阳太守。郡人任棠者,有奇节,隐居教授。参到,先候之。棠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主簿白以为倨。参思其微意,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于是叹息而还。参在职,果能抑强助弱,以惠政得民。
简释
任棠水:称颂官吏清正廉明,为民作主。唐高适《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不改任棠水,仍传晏子裘。”
典故
长安父老
白鹿坡元戎将
《晋书》卷九十八〈桓温列传〉~257~
时殷浩至洛阳修复园陵,经涉数年,屡战屡败,器械都尽。温复进督司州,因朝野之怨,乃奏废浩,自此内外大权一归温矣。温遂统步骑四万发江陵,水军自襄阳入均口,至南乡,步自淅川以征关中,命梁州刺史司马勋出子午道。别军攻上洛,获苻健荆州刺史郭敬,进击青泥,破之。健又遣子生、弟雄众数万屯峣柳、愁思堆以距温,遂大战,生亲自陷阵,杀温将应诞、刘泓,死伤千数。温军力战,生众乃散。雄又与将军桓冲战白鹿原,又为冲所破。雄遂驰袭司马勋,勋退次女娲堡。温进至霸上,健以五千人深沟自固,居人皆安堵复业,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初,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而健芟苗清野,军粮不属,收三千馀口而还。帝使侍中黄门劳温于襄阳。
时殷浩至洛阳修复园陵,经涉数年,屡战屡败,器械都尽。温复进督司州,因朝野之怨,乃奏废浩,自此内外大权一归温矣。温遂统步骑四万发江陵,水军自襄阳入均口,至南乡,步自淅川以征关中,命梁州刺史司马勋出子午道。别军攻上洛,获苻健荆州刺史郭敬,进击青泥,破之。健又遣子生、弟雄众数万屯峣柳、愁思堆以距温,遂大战,生亲自陷阵,杀温将应诞、刘泓,死伤千数。温军力战,生众乃散。雄又与将军桓冲战白鹿原,又为冲所破。雄遂驰袭司马勋,勋退次女娲堡。温进至霸上,健以五千人深沟自固,居人皆安堵复业,持牛酒迎温于路者十八九,耆老感泣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初,温恃麦熟,取以为军资,而健芟苗清野,军粮不属,收三千馀口而还。帝使侍中黄门劳温于襄阳。
典故
父老田头说尹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九〈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步屧随春风,村村自花柳。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酒酣誇新尹,畜眼未见有。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名在飞骑籍,长番岁时久。前日放营农,辛苦救衰朽。差科死则已,誓不举家走。今年大作社,拾遗能住否。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感此气扬扬,须知风化首。语多虽杂乱,说尹终在口。朝来偶然出,自卯将及酉。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步屧随春风,村村自花柳。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酒酣誇新尹,畜眼未见有。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名在飞骑籍,长番岁时久。前日放营农,辛苦救衰朽。差科死则已,誓不举家走。今年大作社,拾遗能住否。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感此气扬扬,须知风化首。语多虽杂乱,说尹终在口。朝来偶然出,自卯将及酉。久客惜人情,如何拒邻叟。高声索果栗,欲起时被肘。指挥过无礼,未觉村野丑。月出遮我留,仍嗔问升斗。
典故
相关人物
回书父老
相关人物
司马相如
《史记》卷一一七《相马相如传》
相如使时,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不为用,唯大臣亦以为然。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不敢,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相如使时,蜀长老多言通西南夷不为用,唯大臣亦以为然。相如欲谏,业已建之,不敢,乃著书,籍以蜀父老为辞,而己诘难之,以风天子,且因宣其使指,令百姓知天子之意。
例句
欲持画省郎官笔,回与临邛父老书。 王维 送崔五太守
《漢語大詞典》:任棠
东汉 隐者名。因其曾诱导太守 庞参 清明理政而闻名。《后汉书·庞参传》:“ 参 为 汉阳 太守。郡人 任棠 者,有奇节,隐居教授。 参 到,先候之。 棠 不与言,但以薤一大本,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於户下,主簿白以为倨。 参 思其微意,良久曰:‘ 棠 是欲晓太守也。水者,欲吾清也。拔大本薤者,欲吾击强宗也。抱儿当户,欲吾开门恤孤也。’”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尽 任棠 置水之情,弘 郭伋 待期之信。” 明 唐顺之 《与李少卿中麓书》:“且赖兄为邑人,当如古 澹羽 、 任棠 之徒,上裨有司之见闻,下以善道化诱乡里,非兄之责而谁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