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24,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8  19  20  2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亲长
荣侍
毛里
累茵
忌月
忧服
起用
衣彩
失养
遭艰
孝情
二极
公姑
私忌
顺亲
《漢語大詞典》:亲长(親長)
指父母尊长。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宋 孙奭 疏:“知爱亲长,知敬兄,此所谓良能良知也。” 宋 范质 《戒儿侄八百字》诗:“怡怡奉亲长,不敢生骄易。” 徐兴业 《金瓯缺》第九章一:“他这个长公子向来也不是以大贤大德、孝顺亲长出名的。”
《漢語大詞典》:荣侍(榮侍)
犹具庆。指父母俱存。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荣侍下:“ 宋 宋祁 景文集《送保定张员外》诗,自注云:‘君荣侍二亲而行。’意荣侍亦 宋 人常语,犹具庆也。”旧时填写履历,父母俱存者,书“具庆下”或“荣侍下”。 宋 楼钥 《跋金花帖子绫本小录》:“祖、父俱存者,今曰‘重庆’,而第四人 张景 书‘荣侍下’。”参见“ 具庆 ”。
《國語辭典》:具庆(具慶)  拼音:jù qìng
1.共同庆祝。《诗经。小雅。楚茨》:「尔殽既将,莫怨具庆。」唐。白居易 答百寮谢许追游集宴表:「今四表无事,三农有年,思与群情,同其具庆。」
2.父母俱存。《二程遗书》卷六:「人无父母,生日当倍悲痛,更安忍置酒张乐以为乐?若具庆者可矣。」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三。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宝历年中,杨嗣复相公具庆下,继放两榜。」
《漢語大詞典》:毛里(毛裏)
喻父母之恩。语本诗·小雅·小弁:“不属于毛,不离于里。” 毛 传:“毛在外,阳为父;里在内,阴为母。” 孔颖达 疏:“今我独不连属於父乎?不离歷於母乎?何由如此不得父母之恩也?” 清 朱冀 《〈离骚辩〉小引》:“然念于罹,则痛我罪之伊何;遡毛里,则悲我辰之安在。”
分類:父母
《漢語大詞典》:累茵
《孔子家语·致思》:“昔者 由 也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之后,南游於 楚 ,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復得也。”累茵,多层垫褥。后因以“累茵之悲”为悲念已故父母的典故。 唐 元稹 《追封李逢吉母王氏等制》:“孝子之於事亲也,贫则有啜菽之欢,仕则有捧檄之庆,离则有陟屺之叹,殁则有累茵之悲。”
《漢語大詞典》:忌月
(1).旧称父母死亡的月份。晋书·礼志下:“ 穆帝 纳后,欲用九月,九月是忌月。”南齐书·张融传:“ 融 有孝义,忌月三旬不听乐。”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忌日忌月:“ 六朝 时又有忌月之説。 晋穆帝 将纳后,以 康帝 忌月疑之,下其议。 荀纳 、 王洽 等谓古但有忌日,若有忌月,则更当有忌时忌年,益为无礼。”
(2).佛教语。谓农历正月、五月、九月为三“长斋月”,又称忌月。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忌月之讹:“今人上官任以正、五、九月为忌月,流俗相沿,不知何故。按内典,天以大寳镜照四大部洲,此三月者,照南部洲时也,号长斋月,故宜修省耳,非忌月也。”
《漢語大詞典》:忧服(憂服)
谓因父母死而居忧服丧。亦指丧服。礼记·檀弓下:“虽吾子儼然在忧服之中,丧亦不可久也,时亦不可失也,孺子其图之。”晋书·顾和传:“古人或有释其忧服以祇王命,盖以才足干时,故不得不体国徇义。” 唐 元稹 《姚文寿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制》:“忧服既除,庸功可奬,崇阶厚秩,兼以命之。”
《國語辭典》:起用  拼音:qǐ yòng
1.重新任用已经退休或革职的人员。《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又因他近来上条陈,说什么借外兵以平内乱,颇有起用的意思。」
2.提拔、任用。如:「总经理一上台,就锐意革新,不断起用年轻人。」
《國語辭典》:起复(起復)  拼音:qǐ fù
1.古时官吏遭父母之丧,服未满而起用,称为「起复」。清制则称服满而起用,为「起复」。与旧制不同。《北史。卷七二。李德林传》:「裁百日,夺情起复,固辞不起。」《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冯主事三年孝满,为有沈公子在家,也不去起复做官。」
2.官吏再度被起用。《宋史。卷三七七。向子諲传》:「子諲乞致仕避之,坐诸降三官,起复知潭州。」《红楼梦》第三回:「今打听得都中奏准起复旧员之信,他便四下里寻情找门路。」
《漢語大詞典》:衣彩(衣綵)
相传 老莱子 行年七十,父母犹在,常身穿“五色綵褊襴衣,弄鶵鸟於亲侧”。事见初学记卷十七引《孝子传》。后遂用作典故,称孝养父母为“衣綵”。 唐 赵嘏 《送权先辈归觐信安》诗:“衣綵独归去,一枝兰更香。”
《漢語大詞典》:失养(失養)
谓不能奉养父母。 明 杜岕 《客中忆家大人》诗:“愁容兼白髮,忆昨送儿行。失养七旬外,计归三月程。”
《漢語大詞典》:遭艰(遭艱)
遭父母之丧。犹丁忧。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安丰 遭艰,至性过人。”南史·孝义传·薛天生:“同郡 薛天生 ,母遭艰菜食, 天生 亦菜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昔某公遭艰归,于轿顶之中,为一小龕,奉纸位一,载而行。”
分類:父母丁忧
《漢語大詞典》:孝情
孝顺父母的诚心。战国策·齐策四:“ 北宫 之女 婴儿子 无恙耶?彻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於孝情者也。” 鲍彪 注:“情,犹诚。”
《漢語大詞典》:二极(二極)
(1).南极、北极。 南朝 宋 何承天 《浑天象论》:“南北二极,相去一百一十六度三百四分度之六十五彊。”
(2).指天子与父母。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二极一致,爱敬同归。” 吕向 注:“二极,谓君、亲也。”
(3).两种极致。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若夫玄神之经,穷明之説,义兼三端,至无二极。”
《國語辭典》:公姑  拼音:gōng gū
公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早已做了个寡妇,上无公姑,下无族党。」
《漢語大詞典》:私忌
(1).个人的仇怨。左传·昭公三年:“ 叔弓 如 滕 ,葬 滕成公 。 子服椒 为介。及郊,遇 懿伯 之忌, 敬子 不入。 惠伯 曰:‘公事有公利,无私忌。’ 椒 请先入。乃先受馆, 敬子 从之。” 杜预 注:“忌,怨也。” 孔颖达 疏:“ 懿伯 是 惠伯 之叔父,为人所杀,及 滕 郊遇 懿伯 之忌,逢其雠也。 敬叔 不入,以礼 惠伯 ,欲使 惠伯 报叔父之讎,杀彼人也。”
(2).私家的忌日。指父母及祖父母、曾祖父母死日。北史·毕义云传:“﹝又驾幸 晋阳 ﹞四品以下五品以上,令预前一日赴 南都 署表,三品以上,临日署讫。 义云 乖例,署表之日索表就家先署,临日遂称私忌不来。”新唐书·卢迈传:“将作监 元亘 摄祠,以私忌不听誓,御史劾之。”资治通鉴·唐德宗贞元十二年:“ 卢迈 得风疾,庚子, 贾耽 私忌,宰相絶班,上遣中使召主书承旨。”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西津亭词》:“今日太守私忌,郡官皆不会集。”
《漢語大詞典》:顺亲(順親)
(1).谓志趣一致而相顺相亲。 三国 魏 嵇康 《与吕长悌绝交书》:“间令足下,因其顺吾,与之顺亲,盖惜足下门户,欲令彼此无恙也。” 戴明扬 校注:“ 吕安 既顺 叔夜 之言而不发举,故 叔夜 乃令 巽 与 安 相顺相亲也。”
(2).孝顺父母。 宋 陈师道 《代贺生皇子表》之二:“臣闻王者之孝,以继体为先;人子之心,以顺亲为乐。” 清 姜秉初 《〈小螺庵病榻忆语〉书后》:“余比年观人,颇以顺亲二字为的,而未尝不叹孝行之不可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