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老子 拼音:lǎo zǐ
1.道家始祖李耳的别名。参见「李耳」条。
2.书名。春秋时老聃撰,分上下篇。阐述道、德的意义。也称为「道德经」、「道德真经」。
2.书名。春秋时老聃撰,分上下篇。阐述道、德的意义。也称为「道德经」、「道德真经」。
《國語辭典》:老子 拼音:lǎo zi
1.我。自称之词。《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烦,颇哀老子,使得遨游。」宋。苏轼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词:「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也称为「老头子」。
2.老翁。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他连声儿短叹长吁,这老子有甚么冤屈,大叫高呼?」《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众人入去吃茶,一个老子上灶点茶。」也称为「老头」、「老头子」、「老头儿」、「老儿」。
3.父亲。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在南郑,见西陲俚俗谓父曰:『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文明小史》第三○回:「且说他带来的两个家人,一个就是申福,他老子已经荐到许州当稿案去了。」也称为「老头儿」、「老儿」。
2.老翁。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一折:「他连声儿短叹长吁,这老子有甚么冤屈,大叫高呼?」《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众人入去吃茶,一个老子上灶点茶。」也称为「老头」、「老头子」、「老头儿」、「老儿」。
3.父亲。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在南郑,见西陲俚俗谓父曰:『老子』。虽年十七八,有子,亦称老子。」《文明小史》第三○回:「且说他带来的两个家人,一个就是申福,他老子已经荐到许州当稿案去了。」也称为「老头儿」、「老儿」。
《國語辭典》:哥哥 拼音:gē ge
1.称谓:(1)对兄长的称呼。《三国演义》第一六回:「你敢伤我哥哥!」(2)父对子的自称。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五。哥》:「唐时人称父为哥。《旧唐书王琚传》:『玄宗泣曰:「四哥仁孝,同气惟有太平。」』睿宗行四故也。玄宗子隶王琰传:『惟三哥辨其罪。』玄宗行三故也。」也作「歌歌」。(3)对子侄辈的昵称。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夫人云)倩英,你拜哥哥。今日为始,便是你师父了也。」(4)对平辈的敬称。《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告哥哥则个,奴家爹娘也在褚家堂左侧,若得哥哥带挈奴家同走一程,可知是好?」
2.语末助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八。禽部。鹧鸪》:「鹧鸪性畏霜露,……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
2.语末助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八。禽部。鹧鸪》:「鹧鸪性畏霜露,……多对啼,今俗谓其鸣曰行不得也哥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