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达达(達達)  拼音:dá dá
1.蒙古人。《西游记》第七三回:「准头高大类回回,唇口翻张如达达。」
2.女人枕席间对男子的昵称。《金瓶梅》第五○回:「老婆道:『好达达!随你交他那里,只顾去,闲著王八在家里做甚么?』」
3.北方方言。指父亲或伯父。
《國語辭典》:鞑靼(韃靼)  拼音:dá dá
唐末蒙古种族之一。是契丹的西北族,沙陀的别种,散居在中国西北、蒙古、中亚、独立国协东部等地。元亡后,其宗族走漠北,于清时归附。
《漢語大詞典》:叔翁
父亲的叔父,即叔祖。 唐 韩愈 《祭李氏二十九娘子文》:“维年月日,十八叔翁及十八叔婆 卢氏 ,遣 昶 以庶羞之奠,祭於 李氏 二十九娘之灵。” 李氏 , 韩愈 侄孙女。
《國語辭典》:伯祖母  拼音:bó zǔ mǔ
称谓。用以称父亲的伯母。也称为「伯婆」。
分類:父亲伯母
《國語辭典》:父系  拼音:fù xì
1.在血缘上属于父亲方面的亲族。
2.亲属关系建立在出自同一男性祖先的关系上,是追溯继嗣方法之一。
《漢語大詞典》:阿多
古回纥语。指父亲。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爹:“隋书·回紇传,以父为多,唐书 回紇 阿啜可汗 ,亦呼其大相 頡干迦斯 曰:‘儿愚幼,惟仰食於阿多,国政不敢与也。’” 清 梁章钜 称谓录·方言称父:“唐书·德宗纪:‘ 回紇 可汗谢其次相曰:“惟仰食於阿多。”又荒俗呼父为阿多。’”
分類:回纥父亲
《漢語大詞典》:从祖姑(從祖姑)
父亲的叔伯姐妹。尔雅·释亲:“父之从父姊妹为从祖姑。”亦省称“ 从姑 ”。 晋 傅咸 《赠何劭王济诗序》:“国子祭酒 王武子 , 咸 从姑之外孙也。”晋书·皇甫谧传:“ 城阳 太守 梁柳 , 謐 从姑子也。”
《漢語大詞典》:从祖父(從祖父)
父亲的堂兄弟。尔雅·释亲:“父之从父晜弟为从祖父。” 郝懿行 义疏:“云父之从父晜弟者,是即父之世父、叔父之子也,当为从父。而言从祖父者,言从祖而别也,亦犹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之例也。”仪礼·丧服:“﹝小功﹞报从祖父从祖昆弟之长殤。”
《國語辭典》:师姐(師姐)  拼音:shī jiě
称谓:(1)老师的女儿若比自己年纪大,称为「师姐」。(2)称比自己年龄大的同门女子。
《漢語大詞典》:老大人
(1).旧时官场用语。尊称年老位尊的人。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一折:“老大人最是箇聪明尚斯文的人。”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老大人,你莫怪卑职讲,若要另行搜括呵,只怕青苗未举祸先芽。”
(2).旧时官场用语。尊称对方的父亲。《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各位司、道大人听到这里,因为署院説的是他老大人,一齐肃然起敬。”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湮是老大人的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國語辭典》:外祖父  拼音:wài zǔ fù
称谓。尊称母亲的父亲。也称为「祖父」、「外大父」、「外公」、「外祖」、「外王父」、「外翁」。
《國語辭典》:外公  拼音:wài gōng
称谓。称母亲的父亲。《西游记》第六七回:「听见说拿妖怪,就是他外公也不这般亲热,预先就唱个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回来到了那边,你叫我一声外公,我认你做外孙罢!」也称为「阿公」、「外祖父」。
《國語辭典》:叔祖母  拼音:shú zǔ mǔ
称谓。称父亲的叔母。也称为「叔婆」。
分類:父亲叔母
《國語辭典》:师妹(師妹)  拼音:shī mèi
1.老师的女儿,若年纪比自己小,称为「师妹」。
2.同一师门比自己年龄小或受业晚的女子。
《漢語大詞典》:祖舅
父亲的舅父。晋书·应詹传:“镇南大将军 刘弘 , 詹 之祖舅也。” 清 梁章钜 称谓录·父之舅:“南史·沈文阿传亦称祖舅,皆谓父之舅氏也。”
分類:父亲舅父
《漢語大詞典》:证羊(證羊)
谓告发父亲偷羊。 宋 岳珂 《天定录·谢宰执启》:“穹灵在上,忍为指鹿之欺;櫝背惨威,俾蹈证羊之直。”参见“ 证父攘羊 ”。
分類:告发父亲
《漢語大詞典》:证父攘羊(證父攘羊)
谓儿子告发父亲偷羊。典出论语·子路:“ 叶公 语 孔子 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 唐 刘知几 史通·序传:“至若盛矜於己,而厚辱其先,此何异证父攘羊、学子名母?”
《国语辞典》:老豆  拼音:lǎo dòu
广东方言。指父亲。
分类:广东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