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列爵
(1).分颁爵位。《书·武成》:“列爵惟五,分土惟三。” 孔 传:“爵五等,公侯伯子男。”《文选·张衡〈西京赋〉》:“列爵十四,竞媚取荣。” 薛综 注:“从皇后以下,凡十四等。”《清史稿·诸王传序》:“ 有明 诸藩,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史称其制善。”
(2).指爵位。《商君书·错法》:“列爵禄赏不道其门,则民不以死争位矣。” 唐 元稹 《赠韦审规父渐等制》:“守尚书左司郎中 韦审规 父大理卿 渐 等,生有列爵,殁有懿行。”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元骈体文》:“列爵之等以驭贵,孰加於诸侯王。元勋之胄而象贤,宜膺於三锡命。”
(2).指爵位。《商君书·错法》:“列爵禄赏不道其门,则民不以死争位矣。” 唐 元稹 《赠韦审规父渐等制》:“守尚书左司郎中 韦审规 父大理卿 渐 等,生有列爵,殁有懿行。”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元骈体文》:“列爵之等以驭贵,孰加於诸侯王。元勋之胄而象贤,宜膺於三锡命。”
分類:爵位
《漢語大詞典》:班爵
(1).爵位;官阶。《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子朱 怒曰:‘班爵同,何以黜 朱 於朝。’”《国语·周语上》:“故为车服旗章以旌之,为贄币瑞节以镇之,为班爵贵贱以列之。”《新唐书·裴耀卿传》:“ 林甫 惊曰:‘班爵与公同,而礼数异,何也。’” 元 揭傒斯 《故中宪大夫苏公志道哀》诗:“銓选班爵冗,出入钱穀细。” 清 朱克敬 《暝庵杂识》卷二:“老夫得备记室足矣,必以马齿班爵相推,虚名可耳,他非所愿也。”
(2).颁授爵位。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一》:“天子裂土班爵,所以庸勋也。”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五:“公从容至前,炷香揖之曰:‘朝廷班爵,公无拜侯之礼。’”
(2).颁授爵位。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一》:“天子裂土班爵,所以庸勋也。”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五:“公从容至前,炷香揖之曰:‘朝廷班爵,公无拜侯之礼。’”
《漢語大詞典》:爵列
即爵位。《礼记·表记》:“其赏罸用爵列,亲而不尊。”《管子·四时》:“一政曰,论幼孤,舍有罪。二政曰,赋爵列,授禄位。” 尹知章 注:“列,次也。”《韩诗外传》卷三:“颁其爵列、等级、田畴,以赏羣臣。” 宋 曾巩 《代皇子延安郡王谢皇太后表》:“詎意仁恩,更崇命秩;抗等威於元宰,躋爵列於真王。”参见“ 爵位 ”。
分類:爵位
《漢語大詞典》:公侯
(1).公爵与侯爵。《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汉 班固 《白虎通·爵》:“所以名之为公侯者何?公者通,公正无私之意也;侯者候也,候逆顺也。”
(2).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后汉书·朱景王杜马等传论》:“自兹下降,迄於 孝武 ,宰辅五世,莫非公侯。” 李贤 注:“自 高祖 至于 孝武 凡五代也,其中宰辅皆以公侯勋贵为之。”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至公以奉上,鸣谦以接下。抚僚庶尽盛德之容,交士林忘公侯之贵。” 唐 白居易 《歌舞》诗:“ 秦 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宋 无名氏 《文育得银》:“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
(2).泛指有爵位的贵族和官高位显的人。《后汉书·朱景王杜马等传论》:“自兹下降,迄於 孝武 ,宰辅五世,莫非公侯。” 李贤 注:“自 高祖 至于 孝武 凡五代也,其中宰辅皆以公侯勋贵为之。” 南朝 梁 沈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至公以奉上,鸣谦以接下。抚僚庶尽盛德之容,交士林忘公侯之贵。” 唐 白居易 《歌舞》诗:“ 秦 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宋 无名氏 《文育得银》:“卜者曰:‘君北下不过作令长,南入则为公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