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外照
谓照耀、显扬于外。魏书·高允传:“ 高子 黄中内润,文明外照,必为一代伟器。” 南朝 梁 沈约 《古意》诗:“明月虽外照,寧知心内伤。” 宋 苏辙 《次韵孔平仲著作见寄》之二:“谁令尘垢昏,浪与纷华逐;譬如薪中火,外照不自烛。”
分類:照耀显扬
《漢語大詞典》:衔耀(銜耀)
亦作“ 衔曜 ”。 犹衔烛。亦指衔烛照耀。传说西北幽冥之处,日光不到,有神龙衔烛照耀之。事见楚辞·天问山海经·大荒北经《淮南子·墬形训》。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曜照 崑山 。”
《漢語大詞典》:电照(電照)
(1).像闪电之光照耀;闪耀。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大荒北经·若木》:“朱华电照,碧叶玉津。” 唐 元稹 《夜雨》诗:“雷惊空屋柱,电照满牀书。”
(2).喻普覆。意谓为众所周知。后汉书·臧宫传:“将军向者经虏城下,震扬威灵,风行电照。然穷寇难量,还营愿从他道矣。”
(3).敬辞。谓明察。《颜氏家藏尺牍·顾二荣》:“谅蒙电照,不敢再赘。”
《漢語大詞典》:电烛(電燭)
(1).如闪电照耀。形容光亮夺目。汉书·扬雄传上:“流星旄以电烛兮,咸翠盖而鸞旗。” 颜师古 注:“如电之照也。”文选·甘泉赋作“电爥”。魏书·术艺传·张渊:“天市建肆於房心,帝座磥落而电烛。”
(2).犹明察。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禀帖赘说》:“然则 李州同 所云空悬不解,自难逃宪臺电烛中矣。”
《漢語大詞典》:炤耀(炤燿)
亦作“ 炤耀 ”。照耀;照射;为光芒所照射。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圣人事明义,以炤燿其所闇,故民不陷。”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三:“沐浴丹渊中,炤耀日月光。”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烂七采之炤燿,漫五色之氤氲。” 宋 欧阳修 《与韩忠献王》:“今又以文章笔札垂示不朽,伏读展玩之际,因思穷边武俗,耳目乍此炤耀,其喧传惊动宜如何哉!” 宋 沈遘 《奉祠西太乙宫赋》:“美光之发兮,赫奕而炤燿。”
《國語辭典》:映辉(映輝)  拼音:yìng huī
景致光彩相互照映。宋。陆佃〈适南亭记〉:「丹楼翠阁,映辉湖山。」也作「辉映」。
分類:辉映照耀
《漢語大詞典》:辉烁(煇爍)
光辉照耀。旧唐书·文苑传序:“巍巍济济,煇烁古今。” 宋 陈山甫 《禹凿龙门赋》:“ 羲轩 等美, 唐虞 齐盛,故当煇烁于帝图,不然何以应千年之圣?”
《漢語大詞典》:炬烛(炬燭)
(1).火炬照耀。 汉 牟融 《理惑论》:“若子可谓见礼制之华,而闇道德之实;闚炬烛之明,未覩天庭之日也。”
(2).指蜡烛。南史·张畅传:“ 义恭 又餉炬烛十梃, 孝武 亦致锦一匹。”
《漢語大詞典》:同晷
谓同受日光照耀。旧以比喻同蒙皇恩帝德。《汉书·李寻传》:“日者,众阳之长,辉光所烛,万里同晷,人君之表也。” 颜师古 注:“晷,景也。” 晋 陆云 《盛德颂》:“仰天镜文,五纬同晷。”
《漢語大詞典》:昭耀
亦作“ 昭耀 ”。 照耀。汉书·王莽传中:“黄气熏烝,昭燿章明。” 曹亚伯 《武昌革命真史·致满清政府电》:“其精忠义气,震烁乎天地,昭耀乎日月。”
分類:照耀
《漢語大詞典》:煇耀
光辉照耀。三国志·魏志·刘劭传:“惟陛下垂优游之听,使 劭 承清閒之欢,得自尽於前,则德音上通,煇燿日新矣。” 清 黄子云 《画鹰》诗:“金眸左右动,煇燿练光碎。”
《漢語大詞典》:月曜
(1).月光照耀。 宋 韩驹 《淮上书事》诗:“萧条月曜夜,浩荡风鸣冬。”
(2).七曜日的第二日,即星期一。
《漢語大詞典》:炳朗
亦作“ 炳朗 ”。亦作“ 炳琅 ”。亦作“ 炳烺 ”。 光辉照耀。 三国 吴 无名氏 《天发神谶碑》:“上天宣命昭太平,文字炳朖。” 明 方孝孺 《关王庙碑》:“其炳朗灵变者,不与众人俱。” 明 张居正 《送大曹长旸谷南先生赴留都考功序》:“古硕彦名流,炳琅当代、焜耀千禩者,咸於困踣中起之,诚非倖也。” 明 高攀龙 《〈瞿元立先生集〉序》:“先生之学……遂卓卓炳烺宇内。”
《漢語大詞典》:靡旃
谓日光照耀下,旌旗的影子没有移动。形容经历的时间很短。
《漢語大詞典》:精照
光辉照耀。《亢仓子·全道》:“神全之人,不虑而通,不谋而当,精照无外,志凝宇宙。”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架日月之精照,騫蛟龙之毛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