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焦毁
(1).焦苦哀毁。后汉书·济北惠王寿传:“父没哀慟,焦毁过礼。”
(2).焦烂。后汉书·独行传·戴就:“每上彭考,因止饭食不肯下,肉焦毁墯地者,掇而食之。”参见“ 焦烂 ”。
分類:焦烂哀毁
《漢語大詞典》:焦烂(焦爛)
(1).烧焦而糜烂。法苑珠林卷三四:“愿凡所宣译,传流后世,咸共弘通,今於众前,发诚实誓:若所传无谬者,当使焚身之后,舌不焦烂。” 清 方苞 《左忠毅公逸事》:“﹝ 左公 ﹞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
(2).形容残破。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从此中原竟焦烂,坐见荆棘埋铜驼。”
(3).崩溃灭亡。南史·陈伯之传:“北虏僭号中原,多歷年所,恶积祸盈,理至焦烂。”一本作“燋烂。”
(4).犹言焦头烂额。喻处境窘迫、狼狈。法苑珠林卷九十:“迷徒障重,弃三车而弗御;漂沦苦海,任焦烂而不疲。”
《漢語大詞典》:焦腐
焦烂。 明 李中馥 《原李耳载·火化成佛》:“﹝木工 韩 姓﹞端坐火中,传呼成佛……皮肉亦不焦腐。”
分類:焦烂
《漢語大詞典》:敝舌
舌头焦烂。引申为费尽口舌。 明 王民 《虎丘守岁杂意》诗:“敝舌谁能视,残棋不用完。” 明 高攀龙 《罢商税揭》:“ 神祖 朝群臣,敝舌虎颖,请罢税而不可得。”
《漢語大詞典》:焦糜
焦烂,糜烂。 晋 潘岳 《西征赋》:“激义诚而引决,赴丹爓以明节,投宫火而焦糜,从灰熛而俱灭。”
分類:焦烂糜烂
《国语辞典》:皮焦肉烂(皮焦肉烂)  拼音:pí jiāo ròu làn
形容皮肉焦烂。《西游记》第四一回:「红孩仰面笑道:『那猴子想是火中不曾烧了他,故此又来。这一来切莫饶他,断然烧个皮焦肉烂才罢!』」
分类:皮肉焦烂
《国语辞典》:焦沙烂石(焦沙烂石)  拼音:jiāo shā làn shí
将沙石烧得焦烂。形容天气非常炎热。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循天之道》:「为寒则疑冰裂地,为热则焦沙烂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