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3,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可烧
烧灰
烧栈
晚烧
烧海
烧田
云烧
灯烧
秋烧
烧燔
烧羊
雷烧
赤烧
烧入
烧炼
《韵府拾遗 萧韵》:可烧(可烧)
南方草木状枫香树似白杨叶圆而岐分有脂而香其子大如鸭卵二月华发乃著实八九月熟曝乾可烧
分类:可烧
《漢語大詞典》:烧灰(燒灰)
(1).焚物使成灰。礼记·月令:“﹝仲夏之月﹞令民毋艾蓝以染,毋烧灰。” 郑玄 注:“火之灭者为灰。”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四月……草茂,可烧灰。”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鹿:“皮:(主治)一切漏疮,烧灰和猪脂纳之,日五六易,愈乃止。”
(2).焚烧后的灰烬。喻僧人遗迹。 唐 苏味道 《和武三思于天中寺寻复礼上人之作》:“砌古留方石,池清辨烧灰。” 前蜀 贯休 《送僧归华山》诗:“烧灰犹汤足,雪片似黏鬚。”
《漢語大詞典》:烧栈(燒棧)
烧毁栈道。 秦 亡后, 刘邦 和 项羽 争夺封建统治权。 刘邦 为 汉王 时,军事力量较弱。在向 项羽 请得 汉中 地,由 巴蜀 进驻 汉中 时,采用 张良 计策,故意把沿途所经过的栈道全部烧毁,表示不复返回,无意与 项羽 争战,以此麻痹 项羽 。见《史记·留侯世家》。后代诗文常提到这个用兵策略。 五代 李瀚 《蒙求》:“ 黥布 开 关 , 张良 烧栈。” 宋 陆游 《远游二十韵》:“会有 蜀汉 役,奇险日窥覘。筑坛访遗址,烧栈想烈焰。”
《骈字类编》:晚烧(晚烧)
唐 司空曙 送李嘉祐正字括图书兼往扬州觐省 晚烧平芜外,朝阳叠浪东。
《韵府拾遗 贿韵》:烧海(烧海)
黄辉诗火云烧海海骨露中州千里无青树
《漢語大詞典》:烧田(燒田)
一种耕作法。播种前焚烧田地里的杂草和庄稼的残剩部分用作肥料。《淮南子·主术训》:“草木未落,斤斧不得入山林;昆虫未蛰,不得以火烧田。” 唐 曹松 《将入关行次湘阴》诗:“打桨天连晴水白,烧田云隔夜山红。” 宋 梅尧臣 《送鲜于秘丞通判黔州》诗:“汲井熬盐白,烧田种穀青。”
《骈字类编》:云烧(云烧)
唐 马戴 邯郸驿楼作 云烧天中赤,山当日落秋。
《骈字类编》:灯烧(灯烧)
唐 岑参 雪后与群公过慈恩寺 雪融双树湿,沙闇一灯烧。
《骈字类编》:秋烧(秋烧)
宋 石延年 曹太尉西征 旗光秋烧合,甲色夜江横。
《漢語大詞典》:烧燔(燒燔)
烧焚;烧毁。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开 丁姬 椁户,火出,炎四五丈。吏卒以水沃灭,乃得入,烧燔椁中器物。”后汉书·公孙述传:“今百姓无辜而妇子係获,室屋烧燔,此寇贼,非义兵也。” 晋 陶潜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正夏长风急,林室顿烧燔。”
分類:烧毁
《漢語大詞典》:烧羊(燒羊)
(1).指 唐 时士子登第或升迁时的贺宴。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烧尾:“ 贞观 中 太宗 尝问 朱子奢 烧尾事, 子奢 以烧羊事对之。”参见“ 烧尾 ”。
(2).经过烹调、作为食品的羊肉。 宋 苏轼 《与孙叔静书》之一:“烧羊蒙珍惠,下逮童孺矣。”
《國語辭典》:烧尾(燒尾)  拼音:shāo wěi
1.唐时初拜官职的大臣,依例设宴献食,以表庆祝酬谢,称为「烧尾」。见《新唐书。卷一二五。苏镶传》。
2.唐代士子登第,必设盛筵欢聚,称为「烧尾」。见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五。烧尾》。
3.比喻人显达。唐。许浑 晚登龙门驿楼诗:「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
《骈字类编》:雷烧(雷烧)
唐 李群玉 洞庭风雨二首 其一 浪泼巴陵树,雷烧鹿角田。
《漢語大詞典》:赤烧(赤燒)
指晚霞,夕照。因红似火烧,故称。 唐 李端 《茂陵山行陪韦金部》诗:“古道黄花落,平芜赤烧生。” 唐 温庭筠 《西游书怀》诗:“独鸟青天暮,惊麏赤烧残。” 明 杨慎 《赋得千山红树图送杨茂之》:“丹林初晓清霜重,紫谷斜阳赤烧微。”
《韵府拾遗 缉韵》:烧入(烧入)
欧阳修诗风鸣烧入空城响雨恶江崩断岸流
《國語辭典》:烧炼(燒煉)  拼音:shāo liàn
烧丹炼药。「炼」文献异文作「鍊」。唐。李翱 疏屏奸佞:「凡自古奸佞之人可辨也,……,主好神仙,则通烧鍊变化之术。」清。赵翼〈白香山〉诗:「元和中,方士烧鍊之术盛行,士大夫多有信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