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成灾
造成灾害。例如:害虫成灾,毁了大片庄稼。
《漢語大詞典》:弭灾(弭災)
消除灾害。《西游记》第十六回:“不去弭灾,反行助虐。”明史·刘子勃传:“十六年秋,类报灾异,请‘缓赋省刑,亦弭灾一术’,时不能用。”
《漢語大詞典》:精祲
阴阳灾害之气。旧谓阴阳相侵为灾异的征兆。《淮南子·泰族训》:“故国危亡而天文变,世惑乱而虹蜺见,万物有以相连,精祲有以相荡也。” 高诱 注:“精祲,气之侵人者也。”汉书·匡衡传:“天人之际,精祲有以相盪。” 颜师古 注:“ 李奇 曰:‘祲,气也。言天人精气相动也。’祲谓阴阳气相浸渐以成灾祥者也。” 宋 苏轼 《上虢州太守启》:“精祲尽天人之藴,高明穷性命之微。”
《国语辞典》:岁凶(岁凶)  拼音:suì xiōng
水、旱等灾害。如:「平时多撙节,就不忧遇岁凶。」《礼记。曲礼下》:「岁凶,年谷不登。」
分类:灾害
《漢語大詞典》:三灾(三災)
佛教谓劫末所起的三种灾害。刀兵、疫疠、饥馑为小三灾,起于住劫中减劫之末;火、风、水为大三灾,起于坏劫之末。见《俱舍论·分别世品》。亦泛指灾难。 南朝 梁元帝 《摄山栖霞寺碑》:“风来露歇,日度霞轻,三灾不毁,得一而贞。” 宋 范成大 《柏林院》诗:“ 胡 来 胡 现劫灰深,风鼓三灾海印沉。”《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但恐三灾横至,四大崩摧。”
《漢語大詞典》:海翻
指南方沿海区域,秋天由飓风造成海潮侵入陆地的灾害。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沓潮者, 广州 去大海,不远二百里,每年八月,潮水最大。秋中復多颶风,当潮水未尽退之间,颶风作而潮又至,遂至波涛溢岸,淹没人庐舍,荡失苗稼,沉溺舟船,南中谓之沓潮,或十数年一有之……俗呼为‘海翻’。”
《國語辭典》:眚灾(眚災)  拼音:shěng zāi
因过失而造成灾害。《书经。舜典》:「眚灾肆赦,怙终贼刑。」
《漢語大詞典》:偏灾(偏災)
犹言大灾。指危害很大的灾害。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旱潦》:“比年北五省水旱偏灾,无岁不有。”
分類:危害灾害
《漢語大詞典》:哀痛诏(哀痛詔)
封建帝王因灾害频至、民不聊生、内外交困而下的罪己诏书。汉书·西域传赞:“﹝ 武帝 ﹞末年遂弃 轮臺 之地,而下哀痛之詔,岂非仁圣之所悔哉!” 前蜀 韦庄 《赠薛秀才》诗:“但闻哀痛詔,未睹凯旋歌。”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一引 清 蒋琦龄 《中兴十二策》:“不幸而运值中否,灾害并至,则必下哀痛之詔,追悔既往,深自刻责,期与天下更始。”
《漢語大詞典》:灾歉(災歉)
亦作“灾歉”。 因灾害而歉收;灾荒。 郑观应 《盛世危言·旱潦》:“﹝小民﹞遇有灾歉,则坐待賑济,或相率逃亡。比户荒凉,滔滔皆是。”
《漢語大詞典》:菑害
亦作“葘害”。 灾害。《礼记·大学》:“小人之使为国家,菑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汉书·佞幸传·董贤》:“间者以来,阴阳不调,菑害并臻,元元蒙辜。” 清 黄宗羲 《天一阁藏书记》:“是书者造物之所甚忌也,不特不覆护之,又从而葘害之如此。”
分類:灾害
《國語辭典》:风灾(風災)  拼音:fēng zāi
大风成灾。如:「风灾肆虐」。
《國語辭典》:大蜡  拼音:dà zhà
古代一种祭祀。年终时合祭农田诸神,祈祷来年不降灾害。《礼记。明堂位》:「大蜡,天子之祭也。」也作「大蜡」。
《國語辭典》:灾民(災民)  拼音:zāi mín
遭受灾害的人民。如:「抢救震灾的灾民,迫切需要各项医疗物资。」《清史稿。卷一○。高宗本纪一》:「秋七月戊子,以永定河决,遣侍卫策楞等分赴卢沟桥、良乡抚恤灾民。」
《國語辭典》:招灾(招災)  拼音:zhāo zāi
招来灾祸。如:「他成天赌博酗酒,当然会招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