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灯 → 镫灯”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灯红酒绿(燈紅酒綠) 拼音:dēng hóng jiǔ lǜ
原描述夜饮聚会的情景。后用以形容夜晚寻欢作乐,奢侈淫靡的生活。《近十年之怪现状》第三回:「说话之间,众局陆续都到了,一时管弦嘈杂,钏动钗飞,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直到九点多钟,方才散席。」也作「酒绿灯红」。
分類:华丽
《骈字类编》:灯桂(灯桂)
蒋捷女冠子词而今灯谩桂不见暗尘明月那时元夜
《漢語大詞典》:镫杖(鐙杖)
亦作“ 鐙仗 ”。 即镫棒。《宋史·仪卫志四》:“白柯枪五十,哥舒棒十,鐙仗八。”《宋史·仪卫志六》:“鐙仗,黑漆弩柄也,以金铜为鐙及饰,其末紫丝絛繫之。”《元史·舆服志二》:“次执鐙杖者六十人。”《三才图会·器用六·镫仗》:“鐙杖即鐙棒。 唐 李光弼 骑将以鐙杖毙 僕固瑒 卒七人,故製此。”参见“ 鐙棒 ”。
《漢語大詞典》:镫棒(鐙棒)
古代一种棒形武器,其一端饰马镫形铜制品。后用作仪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行仪卫》:“或执大斧者,胯剑者,执鋭牌者,持鐙棒者。”《三才图会·仪制四·镫杖》:“《宋朝会要》云:‘鐙棒,黑漆弩柄也。金铜为鐙状,饰其末,紫丝绦繫之。’ 元 制:朱漆竿上以金涂马鐙。今制为金龙首衔马鐙,贯於朱漆棒首,仍以金饰棒末。”
《漢語大詞典》:镫棒(鐙棒)
古代一种棒形武器,其一端饰马镫形铜制品。后用作仪仗。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行仪卫》:“或执大斧者,胯剑者,执鋭牌者,持鐙棒者。”《三才图会·仪制四·镫杖》:“《宋朝会要》云:‘鐙棒,黑漆弩柄也。金铜为鐙状,饰其末,紫丝绦繫之。’ 元 制:朱漆竿上以金涂马鐙。今制为金龙首衔马鐙,贯於朱漆棒首,仍以金饰棒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