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咸刘(咸劉)
谓斩尽,灭绝。《书·君奭》:“ 武王 惟兹四人,尚迪有禄。后暨 武王 ,诞将天威,咸刘厥敌。” 王引之 经义述闻·尚书下:“咸者,灭絶之名……咸刘皆灭也。犹言遏刘、虔刘也。”逸周书·世俘:“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 商 ,则咸刘 商王 紂 。” 朱右曾 校释:“咸刘,絶也。”《韩诗外传》卷三:“咸刘厥敌,靡使有餘。”
分類:灭绝
《漢語大詞典》:废灭(廢滅)
(1).废弃毁灭。墨子·非攻下:“夫杀之人,灭鬼神之主,废灭先王,贼虐万民,百姓离散,则此中不中鬼之利矣。”晏子春秋·谏下二一:“谗諛萌通,而贤良废灭。”
(2).谓灭亡、灭绝。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上·料民》:“惑于神怪愚诬之説,而以是徵 幽 之废灭。” 鲁迅 《野草·死后》:“假使一个人的死亡,只是运动神经的废灭,而知觉还在,那就比全死了更可怕。”
《國語辭典》:绝种(絕種)  拼音:jué zhǒng
生物的种类断绝灭亡,不再生存于世界。如:「恐龙早已绝种。」
《漢語大詞典》:泯弃(泯棄)
灭绝废弃;泯灭抛弃。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若泯弃之,物乃坻伏。” 汉 应劭 《风俗通·过誉·汝南陈茂》:“今 茂 泯弃天常,进止由己。”
《漢語大詞典》:防杜
(1).防范杜绝(祸患等)。陈书·傅縡传:“圣人所以曲陈教诫,深致防杜,説见在之殃咎,敍将来之患害,此文明著,甚於日月。” 清 陈梦雷 《绝交书》:“贼臣教以遍加网罗,防杜不测。”
(2).遮掩灭绝。梁书·江革传:“ 祏 时权倾朝右,以 革 才堪经国,令参掌机务,詔誥文檄,皆委以具。 革 防杜形迹,外人不知。”
《漢語大詞典》:遏刘(遏劉)
制止杀戮。《诗·周颂·武》:“嗣 武 受之,胜 殷 遏刘,耆定尔功。” 毛 传:“刘.杀。” 郑玄 笺:“遏,止。嗣子 武王 ,受 文王 之业,举兵伐 殷 而胜之,以止天下之暴虐而杀人者。”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郡侯曰:‘息者,止也;宰者,杀也。息宰二字,有止杀之义,即所云遏刘也。’”一说为灭绝。见 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
《漢語大詞典》:颓绝
衰颓灭绝。《三国志·蜀志·刘理传》:“ 安平王 ,先帝所命,三世早夭,国嗣頽絶,朕用伤悼。” 南朝 齐 王融 《画汉武北伐图上疏》:“拯玄纲於頽絶,反至道於浇湻。”
分類:衰颓灭绝
《漢語大詞典》:消绝(消絶)
消尽,灭绝。 汉 王充 论衡·书虚:“生任筋力,死用精魂。 子胥 之生,不能从生人营卫其身,自令身死,筋力消絶,精魂飞散,安能为涛。”
分類:消尽灭绝
《國語辭典》:灭种(滅種)  拼音:miè zhǒng
灭绝种族。如:「清末,革命志士感到亡国灭种的惨祸迫在眉睫,故奋起革命。」
分類:种族灭绝
《漢語大詞典》:虚厉(虚厲)
亦作“虚戾”。 田舍荒废,人民灭绝。庄子·人间世:“昔者 尧 攻 丛枝 、 胥敖 , 禹 攻 有扈 ,国为虚厉,身为刑戮。”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居宅无人曰虚,死而无后为厉。”战国策·赵策三:“今为天下之工,或非也,社禝为虚戾,先王不血食,而王不以予工,乃与幼艾。”墨子·非命中:“繁为无用,暴逆百姓,使下不亲其上,是故国为虚厉,身在刑僇之中。”
《漢語大詞典》:斩灭(斬滅)
斩除灭绝。 宋 无名氏 《李师师外传》:“若辈高爵厚禄,朝廷何负於汝,乃事事为斩灭宗社计?”
《国语辞典》:箭石  拼音:jiàn shí
一种已经灭绝的头足纲生物,具箭头状的鞘。壳略呈圆锥形,壳上有像树木年轮一样的线纹。主要生存时代为侏罗纪至白垩纪。
《漢語大詞典》:暴绝(暴絶)
(1).残害灭绝。《书·武成》“暴殄天物” 唐 孔颖达 疏:“天物之言,除人外,普谓天下百物,鸟兽草木,皆暴絶之。”
(2).突然断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考弊司:“ 生 暴絶三日而甦。”
《漢語大詞典》:灭伦(滅倫)
灭绝人伦。指背弃伦理道德。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你说你恨你的父亲,你说过,你愿他死,就是犯了灭伦的罪也干。”
《漢語大詞典》:驱殄(驅殄)
驱逐灭绝。 清 恽敬 《太子少师体仁阁大学士戴公神道碑铭》:“则以为小丑跳梁,无远略,当以忠勇将帅驱殄之。”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二·贼犯岁星致败:“盖欲拘之海隅,而以劲兵驱殄之也。”
分類:驱逐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