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夷绝(夷絶)
灭绝。新唐书·高祖纪:“近世时运迁革,前代亲族,莫不夷絶。”
分類:灭绝
《漢語大詞典》:屠绝(屠絶)
灭绝。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辨证七·屠苏酒:“又因 思邈 庵出辟疫之药,遂曰:‘屠絶鬼气,苏醒人魂。’尤可笑也。”
分類:灭绝
《国语辞典》:不死  拼音:bù sǐ
不灭绝、不死亡。《文选。李陵。答苏武书》:「苟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吾之将行,仍羽人于丹丘,寻不死之福庭。」
《國語辭典》:寂灭(寂滅)  拼音:jí miè
佛教谓断除贪欲、瞋恨、愚痴和一切烦恼,不再轮回生死的境界。《维摩诘所说经。卷下》:「观于无我而诲人不倦,观于寂灭而不永灭。」《五代史平话。周史。卷下》:「佛以寂灭为事,以有身为幻。」也作「涅槃」、「圆寂」。
《國語辭典》:泯泯  拼音:mǐn mǐn
1.昏昧的样子。《书经。吕刑》:「民兴胥渐,泯泯棼棼。」
2.纷乱的样子。《汉书。卷一○○。叙传下》:「泯泯群黎,化为良吏。」
3.水清。唐。杜甫 漫成诗:「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
《漢語大詞典》:泯泯棼棼
亦作“ 泯泯芬芬 ”。 纷乱貌。书·吕刑:“民兴胥渐,泯泯棼棼。” 孔颖达 疏:“棼棼,扰攘之状。”逸周书·祭公:“汝无泯泯芬芬,厚颜忍丑。”明史·廖永安传:“英杰之士,或起义旅,或保一方,泯泯棼棼,莫知所属。” 邹鲁 《护法之役》:“坏法乱纪,予智自雄,泯泯棼棼,莫知底止。”亦省作“ 泯棼 ”。 梁启超 《美国政治略评》四:“纲纪泯棼,至是而极。” 李大钊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时泯棼之象,颇足致覘国者之悲观。”
分類:纷乱
《國語辭典》:佛地  拼音:fó dì
供奉佛、菩萨的地方。《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只是清静佛地,做了吃酒的所在,未免作践。」《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他杀人污佛地,我救苦下云端,刬恶除奸,觅我时,合你云中相见。」
《漢語大詞典》:销骨(銷骨)
(1).销蚀骨体。 唐 杜荀鹤 《经青山吊李翰林》诗:“天地空销骨,声名不傍身。”
(2).灭绝骨肉之亲。形容毁谤之言害人之烈。文选·邹阳〈于狱中上书自明〉:“众口鑠金,积毁销骨。” 李善 注:“毁之言,骨肉之亲,为之销灭。” 唐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诗:“积毁方销骨,微瑕惧掩瑜。” 明 王錂《春芜记·宴赏》:“事喜败而忌成,言鑠金而销骨。”《花月痕》第四五回:“摶沙踪跡含沙射,销骨谗言刺骨悲。”
(3).犹销魂。形容极其哀伤。 唐 元稹 《别李十一》诗之五:“闻君欲去潜销骨,一夜暗添新白头。” 宋 辛弃疾 《贺新郎·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词:“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漢語大詞典》:绝类(絶類)
1.超出同类。 汉 王逸 《荔支赋》:“卓絶类而无儔,超众果而独贵。” 宋 苏轼 《祭陈令举文》:“ 令举 之贤,何为而不立,何立而不遂,使少见其毫末,而出其餘弃,必有惊世而絶类者矣。”
2.灭绝其种类。后汉书·刘平传:“ 平 弟 仲 为贼所杀…… 仲 遗腹女始一岁, 平 抱 仲 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 平 不听,曰:‘力不能两活, 仲 不可以絶类。’遂去不顾。”《北史·源贺传》:“窃惟先朝制律之意,以不同谋,非絶类之罪,故特垂不死之詔。”
3.非常相似。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不知其天才清妙,絶类 太白 ,瑕瑜不掩,正是此公真处。”
《國語辭典》:暴殄  拼音:bào tiǎn
不爱惜物力,任意糟蹋。《书经。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
《國語辭典》:暴殄天物  拼音:bào tiǎn tiān wù
殄,灭绝。天物,鸟兽草木等自然界生物。暴殄天物语出《书经。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指残害各种生物。唐。杜甫〈又观打鱼〉诗:「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宋。陆游 广德军放生池记:「至于后世德化弗行,厉禁弗施,广杀厚味,暴殄天物。」亦可喻糟蹋物力,不知珍惜。《红楼梦》第五六回:「若不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就是衣服一层,平素不肯穿一件绸衣;兄弟做了上去,请老人家穿,老人家非但不穿,反惹了一场大骂,说是暴殄天物。」
《漢語大詞典》:废绝(廢絶)
衰绝;废止灭绝。汉书·儿宽传:“臣闻三代改制,属象相因。间者圣统废絶,陛下废愤,合指天地,祖立明堂、辟雍,宗祀 泰一 。”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二:“予因嘆近时小学几至於废絶,遂摭声韵之本末,备论於此。”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义务废絶,而法律与偕亡矣。”
分類:废止灭绝
《漢語大詞典》:剿绝(剿絶,勦絶)
亦作“劋绝”。杀灭;灭绝。汉书·王莽传下:“如黠贼不解散,将遣大司空将百万之师征伐劋絶之矣!”明史·杨嗣昌传:“乃上疏曰:‘网张十面,必以 河南 、 陕西 为杀贼之地,然 陕 有 李自成 、 惠登相 等,大部未能剿絶。’”
勦絶:消灭,灭绝。书·甘誓:“ 有扈氏 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勦絶其命。” 孔 传:“勦,截也;截絶,谓灭之。” 晋 左思 《魏都赋》:“与先世而常然,虽信险而勦絶。”
分類:灭绝消灭
《國語辭典》:断根(斷根)  拼音:duàn gēn
1.断绝根部。如:「大树移植前,需要先分次断根。」《西游记》第二六回:「灵根!灵根!我已弄了他个断根哩!」
2.断绝根源。常指疾病或缺点。如:「只要做一次澈底治疗,就会断根。」《西游记》第三一回:「莫说百十个,就有几千、几万,只要一个查明白了好打,棍棍无空,教你断根绝迹。」
《漢語大詞典》:继绝世(繼絶世)
谓恢复已灭绝的宗祀,承续已断绝的后代。论语·尧曰:“兴灭国,继絶世。” 邢昺 疏:“贤者当世祀,为人非理絶之者,则求其子孙使復继之。”汉书·燕王刘泽传:“ 哀帝 时继絶世,乃封 敬王 泽 玄孙之孙 无终 公士 归生 为 营陵侯 。”
《漢語大詞典》:歼除(殲除)
灭绝铲除。 太平天囯 洪秀全 《御制千字诏》:“命锄务本,芟剔歼除。” 鲁迅 《野草·颓败线的颤动》:“﹝她﹞又于一刹那间将一切并合:眷念与决绝,爱抚与复仇,养育与歼除,祝福与咒诅。”
分類:灭绝铲除
《漢語大詞典》:微灭(微滅)
衰败灭绝。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 汉 氏已来,羣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髮引千钧,緜緜延延,寖以微灭。” 金 王若虚 《道学发源后序》:“ 秦 汉 以来,日就微灭,治经者局於章句训詁之末,而立行者陷於功名利欲之私。”
分類:衰败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