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灭尽(灭尽)  拼音:miè jìn
完全消灭。如:「卫生署为澈底灭尽老鼠,推行一连串灭鼠计画。」
分类:灭尽消灭
《漢語大詞典》:夷泯
消灭;灭尽。《文选·陆机〈挽歌诗〉之二》:“丰肌饗螻蚁,妍姿永夷泯。” 李善 注:“广雅曰:‘夷,灭也。’尔雅曰:‘泯,尽也。’”
分類:消灭灭尽
《漢語大詞典》:消釂
灭尽。 王闿运 《丁锐义传》:“合兵 樅阳 ,消釂丑徒。”
分類:灭尽
《漢語大詞典》:蔑尽(蔑盡)
灭尽。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公冶长篇三:“ 臧孙 之恶,若躋 僖 下 展 ,尽得其一,即天理蔑尽。”
分類:灭尽
《漢語大詞典》:了绝(了絶)
(1).佛教语。谓凡情灭尽。 唐 寒山 《诗》之二二七:“为心不了絶,妄想起如烟。”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二折:“旦儿云:‘如何得个了絶?’正末云:‘凡情灭尽,自然本性圆明。’”
(2).了结;结束。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诸处见欠蚕盐和预买青苗钱物,元是冒名,无可催理……以此,积年未能了絶。” 元 关汉卿 《调风月》第二折:“﹝你﹞想不想在今日,都了絶爽利,休尽我精细。”
(3).指置人于死地。《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八:“更有一等狠毒的,偏要算计了絶,方才快活的。”
《国语辞典》:泯然无迹(泯然无迹)  拼音:mǐn rán wú jī
灭尽无迹可寻。《初刻拍案惊奇》第一五回:「写一纸伏辨与我,我们便净了口,将这只脚烧化了,此事便泯然无迹。」
分类:灭尽
《漢語大詞典》:枯灭(枯滅)
消灭尽。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江苏民清军交战清方档案》:“ 张 军如未枯灭,设法告之。”
分類:消灭灭尽
佛法灭尽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佛说法灭尽经之略名。
法灭尽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一卷,失译,佛临涅槃,说末世众魔比丘为不如法事,乃至袈裟变白,为法灭之相者。
灭尽定
【佛学大辞典】
(术语)梵语Nirodhasama%patti,又名灭受想定。二无心定之一。灭尽六识心心所而不使起之禅定也。不还果已上之圣者,为假入涅槃之想而入于此定,极长者为七日,属于非想天,外道所入之无心定,名为无想定。属于第四禅。俱舍论五曰:「如说复有别法,能令心心所灭,名无想定。如是复有别法,能令心心所灭,名灭尽定。」大乘义章二曰:「灭尽定者,谓诸圣人患心劳虑,暂灭心识。得一有为非色心法,领补心处,名灭尽定。」同九曰:「灭受想者,偏对受想二阴彰名。想绝受亡,名灭受想。灭尽定者,通对一切心心数法以彰名也。心及心法一切俱亡,名为灭尽。」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灭受想定,或灭定,在此定中,以灭受想二心所为主,最后并六识心所亦灭,是九次第定的最后一定。
【三藏法数】
谓入此定时,一切受领思想之心,一时灭尽,都无见闻觉知,出入之息亦尽,是名灭尽定无心。
灭尽三昧
【佛学大辞典】
(术语)又曰灭尽定。灭尽六识心心所之禅定也。(参见:灭尽定)。无量寿经下曰:「风触其身,皆得快乐。譬如比丘得灭尽三昧。」
【佛学常见辞汇】
又名灭尽定。(参见:灭尽定)
灭尽妙离
【佛学常见辞汇】
灭是灭一切烦恼,尽是尽生死之业,妙是妙应真常,离是脱离三界诸苦。此灭尽妙离,是小乘涅槃的究竟境界。
四义──灭尽定与无想定四义不同
【三藏法数】
(出宗镜录)
灭尽定者,谓受想心灭,出入息尽,身證此定,能断见、思烦恼,而證圣果。无想定者,谓能于定中心想不起,如冰鱼蛰虫,不能断惑,證入圣果。故此二定,有四种胜劣之义也。(见、思即见、思二惑也。谓意根对法尘起诸分别,名见惑;眼等五根对色等五尘起诸贪爱,名思惑也。)
〔一、约得人异〕,谓罗汉圣人,由受想心灭而證灭尽之定;外道凡夫由妄计无想以为至道,而證无想之定。此之二定,有世间、出世间之不同,故云约得人异也。(受想者,受谓领受;想谓想像,即五阴中之二也。)
〔二、祈愿异〕,谓入灭尽定者,则息诸想念,断除贪爱之心,唯求出世功德;入无想定者,则妄计心无想虑,以为解脱,唯求世间乐果,故云祈愿异也。
〔三、感果不感果异〕,谓无想定,是有漏业,能感无想天果报;灭尽定,是无漏业,不感三界生死果报。故云感果不感果异也。(三界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也。)
〔四、灭识多少〕,谓灭尽定既灭第六识已,兼能灭第七识染分;无想定但灭第六识分别之见,而诸邪见则未能尽断,故云灭识多少也。(第六识即意识,第七识即传送识,又云执我识。染分者,我痴、我见、我慢、我爱之四惑也。)
诸漏灭尽
【三藏法数】
漏即漏落,谓漏落生死也。菩萨以智慧力,所有一切烦恼,悉皆灭尽,则能永断生死诸漏;如日没时,光明隐灭,则群动皆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