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焰火  拼音:yàn huǒ
1.火苗。北周。庾信奉和赵王隐士〉诗:「野鸟繁弦啭,山花焰火然。」
2.烟火。燃放时能放出五颜六色的火花,多为庆贺时用。
《漢語大詞典》:烟炎(煙炎)
火苗。亦指烟和火焰。后汉书·蔡邕传:“惧烟炎之毁熸,何光芒之敢扬哉!” 李贤 注:“烟炎,烟火之微细者。”三国志·吴志·周瑜传:“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法苑珠林卷三七:“焚柴灌油,烟炎方盛。 仕行 捧经,涕泪稽顙。”
《國語辭典》:焰焰  拼音:yàn yàn
1.火刚燃烧的样子。《孔子家语。卷三。观周》:「焰焰不灭,炎炎若何?」也作「燄燄」。
2.火势猛烈炽热的样子。北周。庾信灯赋〉:「辉辉朱烬,焰焰红荧。」也作「燄燄」。
3.光鲜明亮的样子。唐。王毂 苦热行:「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也作「燄燄」。
《國語辭典》:火头(火頭)  拼音:huǒ tóu
1.火焰、火苗。《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六魔笑曰:『有何难哉!』把手分开火头,㩳身便跳。」《老残游记》第一五回:「这冰的力量比水还大,一块冰投下去,就有一块地方没了火头。」
2.负责炊爨的人。《宋史。卷一七八。食货志上六》:「差官卒,充使令,置火头,具饮膳,给以衲衣絮被。」《薛家府演义》第一○回:「不如权作火头,倘后立些功劳,我在驾前保举,将功赎罪。」
3.引起火灾的祸首。《警世通言。卷一七。钝秀才一朝交泰》:「忽然厨房中火起,举家惊慌逃奔。德称因腹馁,缓行了几步,被地方拿他做火头,解去官司。」
4.借指引起事端的祸首。《荡寇志》第八九回:「这两个便是害我家的火头。」
5.边疆地区少数民族的小头领。《明史。卷三一一。四川土司列传一。乌蒙乌撒东川镇雄四军民府》:「于是主立阿固,而先立其父阿章。章寻病死,阿固不为夷众所服,往复察勘。者氏及四十八目、十五火头等共推阿卜。」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九下。滇游日记十一》:「有聚落倚坡,东向罗列,是为蛮边。觅火头不见,其妻持檄,觅一僧读之,延余坐竹栏上而具餐焉。」
《國語辭典》:火头军(火頭軍)  拼音:huǒ tóu jūn
军中专司炊事的士兵。《醒世姻缘传》第九九回:「看他的狨腔,一定是个火头军。」
《國語辭典》:烟苗(煙苗)  拼音:yān miáo
罂粟的幼株。
《漢語大詞典》:蜡焰(蠟燄)
蜡烛的火苗。 唐 李群玉 《王内人琵琶引》:“翠幕横云蜡燄光,银龙吐酒菊花香。”
分類:蜡烛火苗
《國語辭典》:火舌  拼音:huǒ shé
火焰。如:「火舌从窗口冒出,一会儿整栋大楼陷入火海。」
《国语辞典》:灌救  拼音:guàn jiù
1.用水浇灭火苗,平息火灾。如:「这场大火在消防人员的全力灌救之下,终于被扑灭了。」
2.一种用药水灌入病人的肠胃,使其能排出有害物质,脱离危险的救治方法。
《漢語大詞典》:逼火
逼近火苗。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炙法:“逼火偏炙一面,色白便割。”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炙法:“逼火急炙,令上劈裂,然后割之。”
《漢語大詞典》:炽腾(熾騰)
火势猛烈,火苗上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其精气如烈火炽腾,蓬蓬勃勃。” 叶紫 《星》第二章:“米酒把他的心燃烧得炽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