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波澜(波瀾)  拼音:bō lán
1.波浪、波涛。《文选。刘桢。杂诗》:「安得肃肃羽,从尔浮波澜。」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比喻世事或人心的起伏变化。《晋。陆机。君子行》:「休咎相乘蹑,翻覆若波澜。」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二三:「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
3.比喻文章气势壮阔。唐。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文章曹植波澜阔,服食刘安德业尊。」唐。方干 越中逢孙百篇诗:「上才乘酒到山阴,日日成篇字字金;镜水周回千万顷,波澜倒泻入君心。」
《國語辭典》:狂澜(狂瀾)  拼音:kuáng lán
1.汹涌的波涛。如:「台风逼近时,海岸掀起阵阵狂澜。」
2.比喻时势、潮流的衰颓,如同巨浪倾泻一般,难以遏止。如:「力挽狂澜」。唐。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國語辭典》:澜翻(瀾翻)  拼音:lán fān
波涛翻腾。比喻文章或说话的气势雄壮,变化激烈诡奇。唐。韩愈 记梦诗:「夜梦神官与我言,罗缕道妙角与根,挈携陬维口澜翻。」宋。苏轼 题李景元画诗:「闻说神仙郭恕仙,醉中狂笔势澜翻。」
《國語辭典》:汍澜(汍瀾)  拼音:wán lán
流泪、哭泣的样子。《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气冲襟以呜咽,涕垂睫而汍澜。」宋。无名氏《李师师外传》:「知师师死状,犹不自禁其涕泣之汍澜也。」
分類:疾流流波
《漢語大詞典》:回澜(迴瀾)
回旋的波涛。 南朝 梁 沈约 《日出东南隅行》:“延躯似纤约,遗视若回澜。”
(1).回旋的波涛。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但见迴澜素波,触石奋出。” 清 程岫 《子夜歌》:“水去有迴澜,何时得郎返。”
(2).波涛回旋。艺文类聚卷四引 晋 褚爽 《禊赋》:“川迴澜以澄映,岭插崿以霏烟。”
(3).喻挽回局势。 清 张佩纶 《论闺秀诗》:“刼灰 五代 孰扶衰, 花蕊 《宫词》晚出疑。居士迴澜嗟力薄,昇平仅得 谢 家诗。”
《漢語大詞典》:微澜(微瀾)
微小的波纹。 晋 陆机 《招隐》诗:“芳兰振惠叶,玉泉涌微澜。” 唐 韩愈 《南山诗》:“微澜动水面,踊跃躁猱狖。” 宋 王安石 《泉》诗:“其流散漫为沮洳,稍集小砾生微澜。” 严复 《说诗用琥韵》:“譬比万斛泉,洄伏生微澜。”
分類:微小波纹
《分类字锦》:观澜(观澜)
孟子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分类:
《國語辭典》:安澜(安瀾)  拼音:ān lán
1.水波平静。比喻天下太平。《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天下安澜,比屋可封。」
2.清朝河工主管人员在秋汛后,奏报黄河未决口,称为「安澜」。《清史稿。卷一二六。河渠志一》:「前筑土坝,保固堤根,频岁安澜,已著成效。」
《骈字类编》:碧澜(碧澜)
唐 李群玉 重经巴丘追感 昔年高接李膺欢,日汎仙舟醉碧澜。
《漢語大詞典》:澄澜(澄瀾)
(1).清波。 隋 虞世基 《奉和幸江都应诏》:“澄澜浮晓色,遥林卷宿烟。”
(2).指澄清波澜。 唐 骆宾王 《上梁明府启》:“水镜澄澜,照翔鸞之舞影;鸣琴动操,叶驯翬之雅音。” 清 黄景仁 《登镇海城楼观海》诗:“避风无爰居,澄澜有水伯。”
《漢語大詞典》:漪澜(漪瀾)
水波。《文选·左思〈吴都赋〉》:“理翮整翰,容与自翫。彫啄蔓藻,刷盪漪澜。” 刘逵 注:“漪澜,水波也。” 南唐 冯延巳 《清平乐》词:“冰散漪澜生碧沼,寒在梅花先老。” 郭沫若 《游里加湖》诗:“汽艇破漪澜,湖山四壮观。”
分類:水波
《漢語大詞典》:涛澜(濤瀾)
波澜,大浪。 唐 李白 《赠华州王司士》诗:“ 淮水 不絶涛澜高,盛德未泯生英髦。”一本作“ 波澜 ”。 宋 苏轼 《送曹辅赴闽漕》诗:“ 曹子 本儒侠,笔势翻涛澜。” 宋 陆游 《上辛给事书》:“君子之有文也,如日月之明,金石之声,江海之涛澜,虎豹之炳蔚。”
分類:波澜大浪
《骈字类编》:清澜(清澜)
唐 骆宾王 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 其九 秋雁 何当同顾影,刷羽泛清澜。
《韵府拾遗 寒韵》:刘孝绰诗羽觞环阶转清澜傍席流
《漢語大詞典》:文澜(文瀾)
文章的波澜。 明 何景明 《六子诗·边太常贡》:“芳词洒清风,藻思兴文澜。” 赵朴初 《悼郭沫若同志》诗:“ 殷 契深功探史闕, 屈 骚妍演壮文澜。”
分類:文章波澜
《漢語大詞典》:澜倒(瀾倒)
(1).狂澜倾倒。比喻某种势力、风气发展凶猛。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监生选正官:“旋以钱神选府判而出,儼然与二千石称僚友。澜倒至此,令人切齿。”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中:“自 战国 庄 、 列 、二 邹 ,纵谈宇宙,茅靡澜倒,举世若狂。 汉 兴, 董 贾 诸人,渐趋醇朴。”
(2).狂澜既倒。比喻正气沦没。 明 归有光 《答唐虔伯书》:“今号为丈夫者,媕阿脂韦,小小利害,遂以澜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