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春运(春運)  拼音:chūn yùn
大陆地区指春节期间旅客或货物运输。
分類:漕运
《漢語大詞典》:旗军(旗軍)
(1). 明 朝四卫营的官军。 明 海瑞 《革募兵疏》:“我祖宗初设旗军,继后復设民壮。”明史·兵志一:“四卫营者…… 弘治 末,勇士万一千七百八十人,旗军三万一百七十人。”
(2).专司漕运的军队。 明 张瀚 《松窗梦语·漕运纪》:“选补旗军,修造船隻。” 明 张瀚 《松窗梦语·漕运纪》:“船屡倾覆,不惟飘失粮米,往往淹溺旗军。”
《漢語大詞典》:支运(支運)
明 代漕运方式之一。 明成祖 永乐 十三年(1415年),征调南粮,改海运为河运。在 淮安 、 徐州 、 临清 等地设仓收囤,由官军分成 淮安 到 徐州 、 徐州 到 德州 、 德州 到 通州 (今 北京市 通县 )等段,节节接运,名为支运。每年四次,运粮三百余万石。 宣德 六年(1431年)改行兑运。一说,支运包括支粮和运粮两个方面,指从前一粮仓支出税粮,运往后一粮仓。运军从各仓支出的粮,不必即当年该仓的进仓粮;当年各仓的进仓粮,不必即供当年运军支出运输。明史·食货志三:“自 成祖 迁 燕 ,道里辽远,法凡三变。初支运,次兑运、支运相参,至支运悉变为长运而制定。”参阅 梁方仲 《明代粮长制度》、 唐文基 《明代漕粮“支运”考辨》
《分类字锦》:输丁(输丁)
旧唐书裴耀卿传天下输丁约有四百万人
分类:漕运
《分类字锦》:西输(西输)
晋书王羲之传与会稽王笺陈殷浩不宜北伐并论时事曰千里馈粮自古为难况今转运供继西输许洛北入黄河虽秦政之弊未至于此而十室之忧便以交至
分类:漕运
《漢語大詞典》:归输(歸輸)
馈送转输。谓漕运。归,通“ 馈 ”。 唐 韩愈 《送石处士序》:“吾所处地,归输之涂,治法征谋,宜有所出。” 马其昶 校注:“归, 阁 杭 本作‘师’。今按:当从诸本作‘归’,而读作‘馈’,谓漕运也。”
分類:馈送漕运
《漢語大詞典》:减漕(減漕)
减少漕运。《汉书·昭帝纪》:“朕閔百姓未赡,前年减漕三百万石。” 颜师古 注:“减省转漕,所以休力役也。”
分類:减少漕运
《漢語大詞典》:漕谷(漕穀)
漕运谷物。《汉书·赵充国传》:“至春省甲士卒,循 河 湟 漕穀至 临羌 ,以眎 羌 虏,扬威武。”新五代史·杂传一·罗绍威:“ 绍威 自以 魏 久不用兵,愿伐木 安阳 淇门 为船,自 河 入 洛 ,岁漕穀百万石,以供京师。”
分類:漕运谷物
《分类字锦》:交场(交场)
唐书食货志河南尹裴迥以八递伤牛乃为交场两递滨水处为宿场分官总之自龙门东山抵天津桥为石堰以遏水
分类:交场漕运
《漢語大詞典》:钱漕(錢漕)
即钱粮。因税米多漕运至京,故称。《官场现形记》第四六回:“如今东南各省……均係财赋之区,钱粮釐税,岁入以数千万计。然而钱漕有积欠,釐金有中饱。”参见“ 钱粮 ”。
分類:钱粮漕运
《國語辭典》:钱粮(錢糧)  拼音:qián liáng
田赋的通称。古以米谷或代金缴纳田地赋税,故称田赋为「钱粮」。《三国演义》第六回:「今钱粮缺少,洛阳富户极多,可籍没入官。」《儒林外史》第五回:「因去年九月上县来交钱粮,一时短少,央中向严乡绅借二十两银子。」
《漢語大詞典》:门匠(門匠)
唐 代漕运船只过 黄河 三门 时所雇的篙工。新唐书·食货志三:“岁漕经 底柱 ,覆者几半。 河 中有山号‘米堆’,运舟入 三门 ,雇 平陆 人为门匠,执标指麾,一舟百日乃能上。谚曰:‘古无门匠墓。’谓皆溺死也。”类说卷二引 唐 李繁 《邺侯家传》:“ 三门 常有波浪,每日不能进一二百船。触一暗石,即船碎如末,流入旋涡中,更不復见。上 三门 篙工谓之门匠。”
《國語辭典》:兑运(兌運)  拼音:duì yùn
民与军相互兑换运输。《明史。卷七九。食货志三》:「江南民运粮诸仓,往返几一年,误农业。令民运至淮安、瓜洲,兑与卫所。官军运载至北,给与路费耗米,则军民两便。是为兑运。」清。徐珂《清稗类钞。植物类。京师米》:「自创设漕运以来,国家岁糜千万之款,设官置局,辗转兑运,输入京仓,以为天庾正供,京曹禄俸,皆仰给于此。」
《分类字锦》:漕舻(漕舻)
唐书韦挺传挺遣燕州司马王安德行渠作漕舻转粮自桑乾水抵卢思台
分类:漕运
《分类字锦》:实庾(实庾)
杨侃皇畿赋舆梢畚土常设备禦建营置卒转粟实庾
分类:漕运
《分类字锦》:修堨
晋书怀帝纪永嘉元年始修千金堨于许昌以通运
分类: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