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分类字锦》:置仓(置仓)
唐书食货志裴耀卿请罢陆运而置仓河口于是河阴置河阴仓河西置柏崖仓三门东置集津仓西置盐仓
分类:漕运
《漢語大詞典》:行月
(1).移动的月光。《文选·鲍照〈代君子有所思〉诗》:“绣甍结飞霞,璇题纳行月。” 吕向 注:“璇,玉也。题,椽头也。言月过簷头,璇题纳引其光也。” 唐 冯真素 《灯赋》:“杂行月而浮桂,乘流风而泛兰。”
(2). 明 清 军队和漕运兵丁的月饷称月粮,执行任务开拔时加给的称行粮。行粮和月粮合称行月粮,省称行月。 清 冯桂芬 《与赵抚部书》:“兵米运费无几,行月平价论折。”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比较》:“漕运增耗行月等米,俱係本色项下。印官亦于下仓收粮之日,一期比较甚便。”
《分类字锦》:挽河(挽河)
黄文仲大都赋自汴以北者挽河而输自淮以南者帆海而进国不知匮民不知困
分类:漕运
《漢語大詞典》:河漕
(1).犹河运。《后汉书·西羌传·东号子麻奴》:“因渠以溉,水舂河漕,用功省少,而军粮饶足。” 元 危素 《元海运志》:“然视河漕之费,则其所得盖多矣。”清史稿·河渠志二:“粮艘经行 黄河 不过数里,即入 中河 ,於是百八十里之 河 漕遂废。”参见“ 河运 ”。
(2). 清 代河道总督与漕运总督的并称。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南巡盛典》:“先期督抚、河漕诸大吏,迎驾於 山东 。”
(3).指治理河道工程和漕运。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政事三:“日者勅下诸臣别筹河漕两利之策,是专为河工未就而言。”
《國語辭典》:河运(河運)  拼音:hé yùn
利用河道输运粮食、货品或载运旅客等。如:「台湾的河流因水量不稳,所以河运不发达。」《元史。卷一六六。列传。罗璧》:「至元十二年,始运江南粮,而河运弗便。」
《漢語大詞典》:漕艘
供漕运的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河漕·徐州:“宜仍遣漕艘之半,分行其中,以防意外之梗。”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若漕艘不至京师,米价翔贵,於事体未便。”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居数年,或荐之漕艘,授童子读,遂至京师,考取供事。”
分類:漕运
《漢語大詞典》:漕贡(漕貢)
(1).指漕试。 宋 文天祥 《龙泉县监漕乡举题名引》:“ 卢陵 诸老发身, 六一公 、 澹庵 以学舍, 益公 、 诚斋 以乡举, 献简公 以漕贡。”
(2).漕运贡米。 清 魏源 《〈海运全案〉序》:“维时辅臣力赞,大府僉同,而臣 长龄 适藩南服,綰海国漕贡,廼襄议,廼筹费,廼遴员,廼集粟,廼召舟。”
分類:漕运漕试
《漢語大詞典》:漕船
用于漕运的船只。新唐书·张万福传:“ 万福 因驰至 涡口 ,驻马于岸,悉发漕船相衘进,贼兵倚岸熟视不敢动。” 清 方苞 《送左未生南归序》:“ 未生 自 燕 南附漕船东下,至 淮阴 ,始知南山集祸作。”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二节:“ 北宋 建都 东京 ,依靠东南漕运,漕船是不可缺少的运输工具。”
分類:漕运船只
《漢語大詞典》:总漕(總漕)
明 清 总管漕运的官。明史·职官志二:“ 成化 八年分设巡抚、总漕各一员。” 清 梁章钜 称谓录·漕务官:“《皇朝通考》:‘漕运之司趲运统于总漕。’”
分類:总管漕运
《分类字锦》:北运(北运)
唐书食货志自江淮漕者皆输河阴仓自河阴西至太原仓谓之北运自太原仓浮渭以实关中
分类:漕运
《漢語大詞典》:正耗
明 清 在漕粮正税外向民户征收漕运损耗的一种附加税。 清 运往 北京 的正兑米每石征正耗米二斗五升至四斗。《清会典事例·户部·蠲赋三》:“本年应徵地丁正耗钱粮,全行蠲免。”《清会典事例·户部·蠲赋三》:“又蠲免 四川 被扰之 达县 应徵条粮正耗银一百一十餘两。”
《分类字锦》:候水
唐书裴耀卿传河南租船候水始进吴工不便河漕处处停留易生隐盗请置仓河口以纳东租然后官自顾载分入河洛
分类:漕运
《分类字锦》:代发(代发)
宋史食货志转般自熙宁以来其法始变岁运六百万石给京师外诸仓常有馀蓄州郡告歉则折收上价谓之额斛计本州岁额以仓储代输京师谓之代发复于丰熟以中价收籴榖贱则官籴不至伤农饥歉则纳钱民以为便本钱岁增兵食有馀
分类:漕运
《國語辭典》:漕米  拼音:cáo mǐ
1.以水路运输米粮。《新五代史。卷六六。十国世家。楚世家》:「希范遣张少敌以舟兵趋汉阳,漕米五万斛以馈军。」
2.旧日向江、浙、皖、赣、湘、鄂等省徵纳运京的米谷。《宋史。卷一○。仁宗本纪二》:「景祐元年春正月甲子,发江、淮漕米振京东饥民。」
《國語辭典》:漕粮(漕糧)  拼音:cáo liáng
清初由山东、河南、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安徽、辽宁等省徵收转运京师的米豆,称为「漕粮」。
《漢語大詞典》:折干(折乾)
(1).指漕运中规定的粮食损耗。明史·食货志三:“水次折乾,沿途侵盗,妄称水火,至有凿船自沉者。”
(2).谓以钱代替实物。 明 焦竑 玉堂丛语·规讽:“ 王晋溪 总制三边时,每一巡边,虽打中火,亦费百金,未尝折乾。到处皆要供具,烧羊亦数头。” 赵佩如 常宝坤 《新灯谜》:“乙:咱赌一盒烟卷。甲:烟卷还得去买,干脆折干赌两千块钱。”
(3).谓用金银财物行贿送礼。明史·兵志二:“折乾者,卫卒纳银将弁以免其行,有事则召募以应。”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抗疏:“凡官吏,恣婪索,尽无遗。綵缎金花以及折乾等礼似山堆,敲剥灾民,抛妻卖儿。”
《國語辭典》:催趱(催趲)  拼音:cuī zǎn
督促前进。元。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一折:「著张士贵先去绛州龙门镇,招擢义军去了,许多时不见回还。我今亲身直至绛州催趱义军,走一遭去。」《儒林外史》第八回:「适值江西宁王反乱,各路戒严,朝廷就把他推升了南赣道,催趱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