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单口(單口)
曲艺的一种表演形式。指由一个演员进行表演。许多曲种均为单口,如京韵大鼓、山东快书等。有些曲种有多种表演形式,其一人表演的则称单口,如单口相声、单口快板。
《漢語大詞典》:丁是娥
(1923-1988)沪剧演员。原名潘咏华,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女。九岁学艺,演花旦、正旦。1949年后致力于沪剧改革,主演《罗汉钱》《芦荡火种》《鸡毛飞上天》等剧。唱腔绮丽多彩,善于抒发感情。曾任上海沪剧院院长。
《國語辭典》:吊嗓子  拼音:diào sǎng zi
戏曲或歌唱表演者藉由清唱或在乐器伴奏下锻鍊嗓音、唱腔。如:「她每天一早起来便到阳台吊嗓子,勤练歌艺。」
《國語辭典》:吊毛  拼音:diào máo
戏剧中翻跟头的一种。身体向前,两臂环曲举至胸前,身体腾空后,向前翻,以脊背著地。文戏中常用之。
《漢語大詞典》:调嗓子(調嗓子)
戏曲或歌唱演员锻炼嗓子。 老舍 《四世同堂》十:“ 小文 夫妇今天居然到院中来调嗓子,好像已经不必再含羞带愧的作了。” 沙汀 《防空》:“这是个精力旺盛的青年人,多嘴而又口吃,喜欢川戏,每天下午总要在城外公园里的一个破亭子内打‘响器’,调嗓子。”
《漢語大詞典》:敌档
曲艺术语。苏州评弹等指在同一地区相邻处同时演出的本门类的两档或两档以上的演员。——亦称“对档”
《漢語大詞典》:蹬技
一种传统的杂技节目。演员仰卧,两足向上,推动所蹬之物,使之旋转、翻滚,也可使之平衡而不倒。有蹬缸、蹬桌、蹬人、蹬伞、蹬梯等种种花样。
《國語辭典》:垫话(墊話)  拼音:diàn huà
相声表演者在节目开始前的一段开场白,用来吸引观众或点明节目内容。
《國語辭典》:打连厢(打連廂)  拼音:dǎ lián xiāng
一种民间舞蹈。参见「霸王鞭」条。
《漢語大詞典》:出演
演员登台表演。 李广田 《柳叶桃》:“在×城出演不到一年工夫,便同一个姓 秦 的少年结识。”
《漢語大詞典》:成兆才
(1874-1929)评剧作家、演员。字捷三,艺名东来顺,直隶滦县(今河北)人。早年学唱莲花落。1909年与月明珠等组成庆春班。作有评剧剧本《马寡妇开店》《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近百部。有《成兆才评剧剧本选集》
《漢語大詞典》:嗔面戏(嗔面戲)
唐 代杂戏名。表演时,演员以手举足加于颈上。 清 方以智 通雅·戏具:“《梦笔録》曰: 唐 有嗔面戏, 刘吃陁努 能不用手,而以足加颈曰跌打。”参阅文献通考·乐二十
《漢語大詞典》:陈波儿
(1910-1951)戏剧、电影演员。广东汕头人。女。上海艺术大学肄业后从事左翼戏剧电影活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6年参加创建东北电影制片厂。建国后曾任文化部电影局艺委会副主任兼艺术处处长、中国影协常委。主演影片有《桃李劫》《生死同心》等。曾编导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
《漢語大詞典》:陈云裳
(1919- )电影演员。广东台山人。女。曾就读于广州女子师范学校。1935年从影。1945年后移居香港。主演影片有《木兰从军》《云裳仙子》《一夜皇后》《满园春色》等。50年代后从事发型设计和服装设计等。
《漢語大詞典》:陈燕燕
(1916- )电影演员。北京人。满族。女。曾就读于北平圣心女子学校。1930年从影,先后在联华、明星等十余家影片公司拍片。1949年移居香港。后在香港、台湾两地拍片。曾因在影片《音容劫》中饰演角色,获亚洲影展最佳女配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