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美观(美觀)  拼音:měi guān
外观好看。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自注〉:「涂路所经见也,则乔木茂竹,绿吟弥阜,潢波疏石,侧道飞流,以为寓目之美观。」
《漢語大詞典》:华彩(華彩)
(1).文采。 晋 葛洪 抱朴子·钧世:“毛诗者,华彩之辞也,然不及《上林》《羽猎》《二京》《三都》之汪濊博富也。” 唐 白居易 《文柏床》诗:“华彩诚可爱,生理苦已伤。”旧唐书·文苑传序:“若 隋 珠色泽,无假淬磨,孔璣翠羽,自成华彩,置之文苑,实焕緗图。”
(2).美观,漂亮。《西游记》第三回:“忽然见 悟空 跳出波外……諕得众猴一齐跪下道:‘大王,好华彩耶!好华彩耶!’”
《國語辭典》:水灵(水靈)  拼音:shuǐ líng
1.水神。汉。崔骃 北征颂:「人事协兮皇恩得,金精扬兮水灵伏。」唐。陆龟蒙〈纪梦游甘露寺〉诗:「思非水灵怒,即是肌龙擘。」
2.形容艳丽动人,明亮有神。《红楼梦》第一五回:「因见智能儿越发长高了,模样儿越发出息的水灵了。」
《漢語大詞典》:等样(等樣)
(1). 宋 代募兵时,对招募对象所规定的身高等级标准。宋史·兵志八:“ 广南 捕蛮诸军岁满归营,人赐钱二千,月增奉钱二百。度 岭 阵亡及瘴癘物故者子孙或弟姪,不以等样一人隶本营者,支衣廩之半。”《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三年》:“凡募弓箭手、蕃捉生、强人、山河户,不以等样,第募有保任年十七以上、弓射七斗、任负带者。”参见“ 等杖 ”。
(2).方言。像样;漂亮。如:衣服要穿得等样些,不然别人会笑你。
《漢語大詞典》:等杖
即等长杖。宋史·兵志七:“ 真宗 祥符 中,重定等杖,自五尺八寸至五尺五寸为五等,诸州部送闕下,及等者隶次军。”参见“ 等长杖 ”。
《國語辭典》:俊美  拼音:jùn měi
俊俏美丽。《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宣徽相见已毕,看他丰神俊美,心里已有几分喜欢。」《红楼梦》第二六回:「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
《漢語大詞典》:饰美(飾美)
(1).打扮得漂亮。 汉 刘向 说苑·反质:“男女饰美以相矜,而能无淫泆者,未尝有也。”
(2).华美。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莫不以为不壮不丽,不足以一民而重威灵;不饰不美,不足以训后而示厥成” 唐 吕延济 注:“所以壮丽饰美,盖天子示天下以威灵,且令后世子孙无以加之。”
《漢語大詞典》:都冶
美艳,漂亮。 汉 蔡邕 《青衣赋》:“和畼善笑,动扬朱脣。都冶武媚,卓鑠多姿。”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涣之:“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艷曳,都冶颇极。” 明 毛晋 剧谈录附识:“况三辅 曲江 ,士庶都冶,景物为之点次,事事俱堪捃拾也。”
分類:美艳漂亮
《國語辭典》:波俏  拼音:bō qiào
1.俊俏、漂亮。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小子金钱又多又波俏。」《喻世明言。卷二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却有个波俏的女子,也因灯夜游玩,撞著个狂荡的小秀才,惹出一场奇奇怪怪的事来。」
2.伶俐。明。高明《琵琶记。牛相教女》:「我做媒婆甚妖娆,谈笑。说开说合口如刀,波俏。」
《國語辭典》:波峭  拼音:bō qiào
形势曲折不平。后借以形容文章富有风致。宋。朱弁《曲洧旧闻》卷九:「东坡天才,无施不可以。少也实嗜梦得诗,故造词遣言,峻峙渊深,时有梦得波峭。」也作「逋峭」。
《漢語大詞典》:驯马
被驯为乘骑的马,典型地有一个强健的背,丰满匀称的躯体,长而倾斜的儃和肩,漂亮的姿势和几种步态(如慢步、小跑、慢跑)
《漢語大詞典》:苏气(蘇氣)
方言。谓态度大方,打扮漂亮。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二部分二:“与一般乡下新娘子,只要见了生人,便死死把头埋着,一万个不开口的,比并起来,自然她就苏气多了。” 沙汀 《淘金记》十五:“直到寡妇那么苏气地收拾好了,老板娘这才小声而热情地完成了她的任务。”
《漢語大詞典》:俏脸(俏臉)
俊俏漂亮的脸。 茅盾 《子夜》六:“他又一次揩去了额角上的汗珠,带几分焦灼的神气,不转睛地看定了 林佩珊 的俏脸。”
分類:俊俏漂亮
《漢語大詞典》:修眸
漂亮的眼睛;美目。 唐 韦瓘 《周秦行纪》:“见前一人纤腰修眸,容甚丽,衣黄衣,冠玉冠,年三十来。”
《漢語大詞典》:不撑达(不撑達)
(1).不老练。 明 高明 《琵琶记·伯喈思家》:“这壁厢道咱是箇不撑达害羞的乔相识,那壁厢道咱是箇不覩事负心薄倖郎。”
(2).不漂亮。 明 无名氏 《苏九淫奔》第一折:“恋甚么不撑达的夫壻,怕甚么能拘管的亲娘。”
分類:漂亮老练
《國語辭典》:虼螂皮  拼音:gè láng pí
虼螂,一种背面富金属光泽的甲虫。虼螂皮比喻华美的外衣。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那厮虽穿著几件虼螂皮,人伦事晓得甚的?」也称为「蛣螂皮」。
《國語辭典》:魔合罗(魔合羅)  拼音:mó hé luó
1.用泥、木、象牙或蜡制的娃娃。为梵语mahākala的音译。于七夕时乞巧或供做珍玩用。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有个婆婆,每年家赶这七月七入城来卖一担魔合罗。」也作「摩诃罗」、「摩合罗」、「摩孩罗」、「摩侯罗」、「摩喉罗」、「摩睺罗」、「磨喝乐」、「磨合罗」。
2.比喻受人喜爱的人物。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将来魔合罗孩儿,知他谁是谁。」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花朵般浑家不能勾恋,魔合罗孩儿不能勾见。」也作「摩诃罗」、「摩合罗」、「摩孩罗」、「摩侯罗」、「摩喉罗」、「摩睺罗」、「磨喝乐」、「磨合罗」、「魔侯罗」。
《國語辭典》:摩睺罗(摩睺羅)  拼音:mó hóu luó
1.以泥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偶人,于七夕日供养;或珍藏装饰之用。也作「魔合罗」。
2.受人喜爱的人物。也作「魔合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