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滤过作用(滤过作用)  拼音:lǜ guò zuò yòng
有选择性的分离、拣选混合物质,而获致所需物质的一系列动作。如血液中的水分、盐类、尿素、葡萄糖等,经过肾脏中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后进入肾小管,其中有用物质被再吸收而废物由尿排出。
《国语辞典》:滤过性病毒(滤过性病毒)  拼音:lǜ guò xìng bìng dú
一种微生物。体型极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因为它能通过孔隙最小的过滤器而得名。通常由蛋白质及核酸组成,为绝对寄生性病原体,可寄生于细胞中而侵害寄生主。许多人类的疾病,如流行性感冒、麻疹、天花等都是由此而起。简称为「病毒」。
《漢語大詞典》:滤过(濾過)
过滤。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国内的评坛及我对于创作上的态度》:“后者是由无数的感官的材料,储积在脑中,更经过一道滤过作用,酝酿作用,综合地表现出来。”
分類:滤过过滤
《漢語大詞典》:拨醅(撥醅)
(1).未滤过的重酿酒。亦泛指酒。 唐 温庭筠 《醉歌》:“锦袍公子陈杯觴,拨醅百瓮春酒香。” 前蜀 韦庄 《灞陵道中作》诗:“ 秦 苑落华零露湿, 灞陵 新酒拨醅浓。” 清 汤右曾 《登岘山亭至甘泉寺》诗:“休问葡萄拨醅后,甘泉一酌自清泠。”
(2).舀取未滤过的酒。 唐 白居易 《醉吟先生传》:“吟罢自哂,揭瓮拨醅,又饮数杯,兀然而醉。”
《國語辭典》:淘漉  拼音:táo lù
1.洗涤、荡除污垢。《红楼梦》第一九回:「不是刮的,只怕是才刚替他们淘漉胭脂膏子,𭣃上了一点儿。」
2.疏浚。宋。文同 秋日田家诗:「淘漉沟源筑野塘,满坡烟草卧牛羊。」
《国语辞典》:清水池  拼音:qīng shuǐ chí
净水厂贮存滤过的清水,用来调节抽水的水池。
《漢語大詞典》:缩鬯(縮鬯)
古代祭祀用的滤过的酒。 明 王志坚 《表异录·祭祷》:“祭宗庙物曰缩鬯萧艾。”
分類:祭祀滤过
《國語辭典》:猪瘟(豬瘟)  拼音:zhū wēn
猪的急性出血性败血症。由滤过性病毒引起,具高度传染性。症状为发高热、便秘、下痢。死后剖检,以皮肤、肾、脾、膀胱、淋巴腺出血为特徵。
《国语辞典》:日本脑炎(日本脑炎)  拼音:rì běn nǎo yán
病名。一种由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脑发炎,此病由蚊子作媒介,常发生于夏季。首先发生于日本,并由日人分离證实其为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疾病,故命名为「日本脑炎」。
《国语辞典》:立克次体(立克次体)  拼音:lì kè cì tǐ
一种大小介于细菌与滤过性病毒间的微生物。呈球形或多形状,寄生于虱、蚤等节足动物。因美国病理学家立克次氏发现而得名。其所引起的疾病有斑疹伤寒、恙虫病等。
《国语辞典》:急性脊髓灰白质炎(急性脊髓灰白质炎)  拼音:jí xìng jí suǐ huī bái zhí yán
病名。一种由滤过性病毒所引发的急性传染病。病毒经由饮食传播,随著血液或淋巴液循环全身。初期症状为头痛、发烧、呕吐;后期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会破坏脊椎前角的神经,致使肌肉麻痹或萎缩,造成病患行动不便,患者多为一岁到六岁的儿童,成人亦会染患。也称为「小儿麻痹症」。
《国语辞典》:疱疹性咽狭症(疱疹性咽狭症)  拼音:pào zhěn xìng yān xiá zhèng
病名。因可克萨基(Coxsackie)滤过性病毒感染而起,潜伏期约二至四天,后发烧至四十度,感染时会有喉咙痛、头痛、腹痛、食欲不振,且全身痉挛等症状。病发时则喉咙出现红肿,软口盖及后壁出现小红斑,约四至七天,方可退烧痊瘉。
《国语辞典》:无菌性脑膜炎(无菌性脑膜炎)  拼音:wú jùn xìng nǎo mó yán
病名。即病毒性脑膜炎,由滤过性病毒引起,如感冒病毒及肠病毒等都会引发,有头痛、高烧、呕吐、颈部僵直等症状,多数患者可经休息及服用止痛药后便可痊瘉。
《国语辞典》:干扰素(干扰素)  拼音:gān rǎo sù
一种动物细胞和滤过性病毒互相作用所产生的蛋白质。可使其他细胞对病毒的感染具有抵抗力。
《国语辞典》:牛瘟  拼音:niú wēn
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原为滤过性病毒。有高热、口内黏膜发炎、腹泻带血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死亡。其他动物也会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