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没底坑
谓永远填不平的坑。比喻永远满足不了的欲望。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八章:“妈妈的,把老子几年的积蓄快挤光了,还是填不满他们的没底坑。”
《漢語大詞典》:因陋就寡
谓满足于简陋苟且,不求改进。 汉 刘歆 《移让太常博士书》:“往者缀学之士,不思废絶之闕,苟因陋就寡,分文析字,烦言碎辞,学者罢老,且不能究其一艺。”旧唐书·薛登传:“於是后生之徒,復相放效,因陋就寡,赴速邀时,缉缀小文,名之策学,不以指实为本,而以浮虚为贵。”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拟题:“披庄不过盈尺,因陋就寡,赴速邀时。昔人所须十年而成者,以一年毕之。”
《國語辭典》:志得意满(志得意滿)  拼音:zhì dé yì mǎn
形容又得意又满足的样子。元。施惠《幽闺记》第三六出:「兄弟,所喜者志得意满,身显名扬;所悲者家园荡废,琴瑟凄凉。」《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文若虚眼中看过了若干好东好西,他已自志得意满,不放在心上。」也作「志足意满」。
《国语辞典》:诛求无厌(诛求无厌)  拼音:zhū qiú wú yàn
一再需求勒索,不知满足。《元史。卷一六三。乌古孙泽传》:「湖广平章政事要束木贪纵淫虐,诛求无厌。」
《國語辭典》:知足不辱  拼音:zhī zú bù rù
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老子》第四四章:「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晋书。卷九六。列女传。凉武昭王李玄盛后尹氏传》:「今国虽小,足以为政,知足不辱,道家明诫也。」
《國語辭典》:知足常乐(知足常樂)  拼音:zhī zú cháng lè
为人知道满足,不做过分的要求,心情自然能常保愉快。如:「知足常乐,贪多则忧。」
《漢語大詞典》:无恹(無懕)
同“ 无厌 ”。不能满足。晋书·王敦传:“臣谓前者……朝廷诸所加授,颇多爵位兼重。今自臣以下,宜皆除之,且以塞羣小矜功之望,夷狄无懕之求。”
分類:满足
《漢語大詞典》:文牍主义(文牘主義)
官僚主义的一种表现。高高在上,只满足于批发公文表格,企图用公文表格来解决问题。
《漢語大詞典》:泰然自得
常用来指身体感到不寻常的舒适的满足。例如:点燃一支烟并把腿伸直,显得泰然自得。
《國語辭典》:贪得无厌(貪得無厭)  拼音:tān dé wú yàn
贪心而不满足。《镜花缘》第七八回:「你左一个双杯,右一个双杯,都教人吃了,此刻又教人说笑话,竟是『得陇望蜀』,贪得无厌了。」也作「贪婪无厌」。
《國語辭典》:贪求无厌(貪求無厭)  拼音:tān qiú wú yàn
贪图获得好处而无满足之时。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七。初真十戒》:「第七戒者,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也作「贪求无已」。
《漢語大詞典》:条件转向语句
在语句中给出一个条件,若满足该条件,程序转去执行规定的语句,反之,则继续顺序执行下一个语句的语句。如basic语言中的“if…then…”语句。
分類:语句满足
《漢語大詞典》:恬然自足
谓胸中恬淡,无处不感到满足。《西湖佳话·孤山隐迹》:“故 和靖 能高卧 孤山 ,而足跡不入城市者二十餘年,而从无一日不恬然自足,诚甘心於隐,而非假借也。”
《漢語大詞典》:厌恋(厭戀)
以此为满足而眷恋。 唐 白居易 《醉吟先生墓志铭》:“已焉已焉!吾安往而不可,又何足厌恋乎其间?”
《國語辭典》:学而不厌(學而不厭)  拼音:xué ér bù yàn
厌,满足。学而不厌指勤奋好学,对学问没有感到满足的时候。《论语。述而》:「子曰:『默然而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宋。陆九渊 与邵叔谊书:「虽其老于论道,亦曰学而不厌,启助之益,需于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