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哏儿(哏兒)
有趣;滑稽。《全国优秀短篇曲艺集·办喜事》:“娘家虽然没挑礼儿,还说这事办得哏儿。” 袁静 《伏虎记》第十五回:“﹝ 张振武 ﹞不知不觉把 天津卫 的土话都端出来了:‘哎哟哟,真哏儿,真哏儿呀!’”
分類:有趣滑稽
《國語辭典》:小丑  拼音:xiǎo chǒu
1.戏剧中表演滑稽角色的人。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五。新城北录下》:「广东刘八工文词,好驰马,因赴京兆试,流落京腔,成小丑绝技。」
2.后比喻举止不庄重、善于逗趣的人。如:「他是办公室里的小丑,一天到晚闹笑话!」
《國語辭典》:小丑(小醜)  拼音:xiǎo chǒu
称小人、盗匪等。《国语。周语中》:「怨在小丑,犹不可堪,而况在侈卿乎?其何以待之。」《红楼梦》第六三回:「所以凡历朝中跳梁猖獗之小丑,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皆天使其拱手俛头,缘远来降。」
《國語辭典》:谐谑(諧謔)  拼音:xié nüè
诙谐戏谑。《晋书。卷九二。文苑传。顾恺之传》:「恺之好谐谑,人多爱狎之。」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杂文》:「扬雄解嘲,杂以谐谑,回环自释,颇亦为工。」
《國語辭典》:妙人  拼音:miào rén
1.滑稽、有趣的人物。《文明小史》第二七回:「他表兄更是妙人,衣服换过,靴子仍旧在腿上,一个呵欠,烟瘾发作。」
2.美人或年少风流的男子。《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今日撞了一日,并不曾遇得个可意人儿。不想这所在到藏著如此妙人。」
《漢語大詞典》:怪相
(1).奇异的相貌。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五章二:“譬如,一个人笑时面上有怪相,听人说话时常是皱着眉,和人谈话时喜抢夺人家的话头,走路时老爱东张西望等等。”
(2).故意做出来的滑稽的面部表情。如:孩子俏皮地做了个怪相。
《國語辭典》:花判  拼音:huā pàn
旧时官员用滑稽辞语所写成的判词,称为「花判」。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三折:「你可甚端冕临三辅,调弦理万民,刬的点检他这姻缘簿,花判他这有情人,姑姑好出家人也。」
《國語辭典》:侯白  拼音:hóu bái
1.人名。隋魏郡人,字君素,生卒年不详。好学有捷才,性滑稽、善巧辩,长于诽谐杂说。著旌异记十五卷。见《隋书。卷五八。陆爽传》。
2.伶人中善于戏谑者。宋。林逋 深居杂兴诗六首之二:「伶伦近日无侯白,奴仆当时有卫青。」
分類:好学滑稽
《國語辭典》:笑剧(笑劇)  拼音:xiào jù
这一类戏剧最原始粗糙的型式是Slap-stick,原义是剖开的棍子打起来会响。故戏中大部分是通俗、誇张的滑稽动作,并充满跌打翻滚的动作,是最容易被大众接受的戏剧。
《國語辭典》:优笑(優笑)  拼音:yōu xiào
俳优、弄臣。《韩非子。八奸》:「优笑侏儒,左右近习,此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先意承旨,观貌察色,以先主心者也。」《国语。齐语》:「优笑在前,贤材在后。」
《國語辭典》:鬼脸(鬼臉)  拼音:guǐ liǎn
1.指故意装扮出的丑陋或诙谐的面貌。如:「别扮鬼脸吓人。」
2.假面具。《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老忘八!羞也不羞!待我送个鬼脸儿与你戴了见人。」
《國語辭典》:哏哏  拼音:hēn hēn
狠狠。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则见他恶哏哏摸按著无情棍,便有火性的不似你郎君。」
《國語辭典》:发科(發科)  拼音:fā kē
1.在戏剧表演中,装出某种情态以引起观众注意。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二。连枝秀》:「发科打诨,不离机锋。」元。岳伯川《铁拐李》第四折:「(正末做劝跌倒科云)张千,我须有些腐。(张千发科云)你可不早说与我!」
2.做出某种动作,或特指装出一些使人发笑的姿态。《水浒传》第二一回:「老娘一双眼却似琉璃葫芦儿一般。却才见押司努嘴过来,叫你发科。」《红楼梦》第五三回:「那文豹便发科诨道:『你赌气去了……待我骑了这马,赶进去讨些果子吃是要紧的。』说毕,引的贾母等都笑了。」
3.考中科举考试。《初刻拍案惊奇》卷一:「生来有福分的,随他文学低浅,也会发科发甲。」
《漢語大詞典》:滑疑
惑乱。庄子·齐物论:“是故滑疑之耀,圣人之所图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滑疑,乱也。” 清 谭嗣同 《仲叔四书义自叙》:“ 嗣同 顾好弄,不喜书,冀盖所短,时时诡遁他途,流转滑疑其辞,与当世大人先生辩论枝柱。”一说,滑疑犹滑稽。参阅 闻一多 《古典新义·庄子内篇校释》
分類:惑乱滑稽
《国语辞典》:淳于髡  拼音:chún yú kūn
人名。战国时齐人,滑稽善辩,常为齐出使各诸侯国,未尝辱命,齐威王以为诸侯主客。尝以隐语讽谏威王,罢长夜之饮,改革内政。
《漢語大詞典》:弄参军(弄參軍)
即参军戏。 唐 代一种近于滑稽的表演。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俳优:“ 开元 中, 黄幡绰 、 张野狐 弄参军。始自 后汉 舘陶 令 石耽 。 耽 有赃犯, 和帝 惜其才,免罪。每宴乐即令衣白夹衫,命优伶戏弄辱之,经年乃放。后为参军,误也。 开元 中有 李仙鹤 善此戏, 明皇 特授 韶州 同正参军,以食其禄,是以 陆鸿渐 撰词云‘韶州参军’,盖由此也。” 唐 薛能 《吴姬》诗:“楼臺重迭满天云,殷殷鸣鼉世上闻,此日杨花初似雪,女儿絃管弄参军。” 清 翟灏 通俗编·俳优:“弄参军,即后世副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