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维基
朱周业,字心印,号溯源,山东济南府阳信县人。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山东乡试举人,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科进士,除工部主事,改刑部主事,三十一年录囚关内,晋户部郎中,三十七年六月升河南右参议。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曹志汾,字溯源,歙县人,光绪诸生,早卒。
《國語辭典》:溯源  拼音:sù yuán
探求本源。如:「溯源探本」。
《漢語大詞典》:追根溯源
同“ 追本溯源 ”。 袁鹰 《〈儿童文学·诗选〉序言》:“追根溯源,不能不说是受了 林彪 ‘四人帮’一伙的流毒。” 晓剑 《本市市长无房住》:“其实,若追根溯源,他还是为了使自己更能堂堂正正地搬进市长楼,而不至于落个将前任卸磨杀驴、扫地出门的恶名。”
《國語辭典》:追本溯源  拼音:zhuī běn sù yuán
追溯事物的根本源头。
分類:追溯根源
《国语辞典》:推本溯源  拼音:tuī běn sù yuán
推求根本,找寻源头。形容探求事物的源头起因。如:「推本溯源,这件事应从改善人民的生活著手。」
《國語辭典》:溯源穷流(溯源窮流)  拼音:sù yuán qióng liú
上溯本源,穷尽支流。比喻钻研学问,博大精微。《清史稿。卷五○三。艺术传二。吴熙载传》:「世臣创明北朝书派,溯源穷流,为一家之学。」
《漢語大詞典》:讨流溯源(討流泝源)
谓深究事物的源流本末。 清 王韬 《〈蘅花馆诗录〉自序》:“余自少读诗,自古作者以逮本朝诸大家,皆欲讨流泝源,穷其旨趣,久之,益知作诗之难。”
《国语辞典》:探本溯源  拼音:tàn běn sù yuán
寻找树根、水源。比喻探求、追溯事物的根本。也作「探本穷源」。
《国语辞典》:沿流溯源  拼音:yán liú sù yuán
比喻探究事物的本末。参见「沿波讨源」条。《清史稿。卷三○三。孙嘉淦传》:「然则沿流溯源,约言蔽义,惟望我皇上时时事事常守此不敢自是之心,而天德王道举不外乎此矣。」
分类:探究本末
《国语辞典》:正本溯源  拼音:zhèng běn sù yuán
整顿本源,寻求源头。比喻从根本上找寻原因。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序》:「孔子既不得位,不能垂诸制度礼乐,是以为之正本溯源。」
《漢語大詞典》:修本
犹溯源。《孔子家语·哀公问政》:“燔燎羶薌,所以报魄也。此教民修本反始,崇爱上下用情,礼之至也。” 王肃 注:“民能不忘其所由生,然后能相爱也。上下谓尊卑,用情谓亲也。” 唐 司空图 《与惠生书》:“今遇先生,俾僕得以尽论,顾修本讨源,然后次第及於济时之机也。”
分類:溯源王肃
《國語辭典》:词源(詞源)  拼音:cí yuán
1.比喻文词层出不穷,有如水源。唐。杜甫〈醉歌行〉:「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2.书名。宋末张炎撰,二卷。上卷论五音十二律及宫调管色;下卷论制曲、句法、字面、虚字等。是研究宋词音乐的重要参考书。现存以嘉庆十五年(西元1810)奉恩后据元钞重刊本为最早。
3.一种探究语词来源的工具书。
《漢語大詞典》:寻源讨本(尋源討本)
穷本溯源。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如二传者,记言载事,失彼菁华,寻源讨本,取诸胸臆。”
分類:溯源
《国语辞典》:袭夺河(袭夺河)  拼音:xí duó hé
相邻的两条河流,若低位河侧蚀及溯源侵蚀力较强,常使河床下切较深而向侧面切蚀穿过分水岭,进而截夺高位河的上游,这种截夺邻河河水的河流,称为「袭夺河」。也称为「抢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