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回雁峰(迴雁峯)
又名 雁回峰 。在 湖南 衡阳市 南,为 衡山 七十二峰之一。相传雁至 衡阳 而止,遇春而回,或说其峰势如雁回转,故称。 清 唐甄 潜书·两权:“﹝ 吴三桂 ﹞退守于 衡 ,不能悔败自厉,乃急于称帝,凿平 回雁峯 ,上登行郊祀之礼。”参阅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湖广六·长沙府》
衡山 七十二峰之一。其峰势如雁回转;又相传雁至此而止,遇春而回。 唐 卢仝 《萧二十三赵歙州婚期》诗之一:“相思莫道无来使, 迴雁峯 前好寄书。” 唐 元稹 《哭吕衡州》诗之五:“ 迴雁峯 前雁,春迴尽却迴。”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在 衡州 时,课 倪 茹 二子,对句云:人归雁后,思发花前。 花药寺 前, 迴雁峯 后……盖 迴雁峯 在 衡州 城南,而 花药寺 则少北,且是日适人日也,天然巧合。”
《漢語大詞典》:鼻亭
(1).古地名。在今 湖南 道县 北,接 永州市 界。相传 舜 封弟 象 于此。《汉书·昌邑王刘贺传》“ 舜 封 象 於 有鼻 ” 唐 颜师古 注:“ 有鼻 在 零陵 ,今 鼻亭 是也。”
(2).指 舜 弟 象 。亦借指动物之象。 清 吴伟业 《象》诗:“神象何年至,传闻自战塲…… 越 人归驾驭,未许鼻亭狂。”
《漢語大詞典》:神碑
指 湖南 衡山 云密峰 上的禹碑。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研究羣理,昌言民族,仰屋梁而著书,鯫生狗曲,见而唾之;以示屠夫牧子,则以为 岣嶁 之神碑也。”参见“ 禹碑 ”。
《漢語大詞典》:禹碑
即岣嵝碑。凡七十七字,象缪篆,又象符箓。后人附会 夏禹 治水时所刻。碑在 湖南 衡山 云密峰 。 昆明 、 成都 、 长沙 、 绍兴 、 南京 栖霞山 和 西安 碑林等处,皆有摹刻。 唐 韩愈 《岣嵝山》诗:“ 岣嶁山 尖神 禹 碑,字青石赤形摹奇。”
分類:缪篆符箓
《国语辞典》:纳流(纳流)  拼音:nà liú
容纳细流。唐。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诗:「纳流迷浩瀚,峻址得嵚崟。」
《国语辞典》:女书(女书)  拼音:nǚ shū
一种流行于湖南省南部江永县一带的妇女专用文字。起源说法不一。主要特色为:一、是一种借用和参照汉字形体建立的借源文字。二、字体修长,由右向左略倾斜,呈菱形框架。三、为表音文字,一字一音,所表语音与当地土语关系密切。四、字义不固定,需藉上下文,才能解读。
《國語辭典》:采茶歌(採茶歌)  拼音:cǎi chá gē
1.一种我国传统民间歌舞。通常由一男一女或一男二女表演,亦有多于三人以上的集体表演。舞者身穿彩服,腰系彩带,男的手持钱尺作为扁担、锄头、撑船竿等,女的手持花扇,作为竹篮、雨伞或盛茶器具等,载歌载舞,气氛活跃。内容多以表现茶农劳动生活居多。
2.曲牌名。北曲入南吕宫,管色配六字调或凡字调。
《漢語大詞典》:湘燕
湖南 零陵 山上燕状之石。相传遇风雨即上下群飞,如真燕。 唐 刘禹锡 《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诗:“眇小欺 湘 燕,团圆笑落星。” 唐 李商隐 《武侯庙古柏》诗:“叶彫 湘 燕雨,枝折海鹏风。” 冯浩 笺注引《湘州记》:“ 零陵山 有石燕,遇风雨则飞,雨止还为石。”
《漢語大詞典》:青茅
(1).即菁茅。亦名香茅、苞茅、琼茅,生 湖南 及 江 淮 间,叶有三脊,其气芬香。说郛卷五九引 晋 张勃 《吴录》:“ 桂阳 郴县 有青茅,可染青。” 元 明本 《秋夜述古》诗:“客既无言我亦休,横眠一觉青茅席。”
(2).左传·僖公四年:“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因以借指附庸对宗主国的朝贡。 明 夏完淳 《大哀赋》:“赤社隳而青茅废, 灵光 頽而茂苑倾。”
《漢語大詞典》:神禹碑
碑名。即 禹 碑。在 湖南 衡山 云密峰 。后人附会为 夏禹 治水时所刻,故名。 唐 韩愈 《岣嵝山》诗:“ 岣嶁山 尖 神禹 碑,字青石赤形摹奇。”参见“ 禹碑 ”。
《漢語大詞典》:禹碑
即岣嵝碑。凡七十七字,象缪篆,又象符箓。后人附会 夏禹 治水时所刻。碑在 湖南 衡山 云密峰 。 昆明 、 成都 、 长沙 、 绍兴 、 南京 栖霞山 和 西安 碑林等处,皆有摹刻。 唐 韩愈 《岣嵝山》诗:“ 岣嶁山 尖神 禹 碑,字青石赤形摹奇。”
分類:缪篆符箓
《漢語大詞典》:雷锋
(1940—1962) 中国湖南省望城县人,出身贫苦,七岁成了孤儿。1949年建国后,被政府送入学校读书,195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60年参加人民解放军。196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推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大公无私,乐于助人,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将他生前所在班命名为“雷锋班”。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
《國語辭典》:汨罗江(汨羅江)  拼音:mì luó jiāng
河川名。为汨水、罗水合注而成。汨水源出江西省修水县,西南流入湖南省境。罗水源出湖南省岳阳县。二水在湖南省湘阴县东北会合,乃称汨罗江,西北流入湘水。战国时屈原自投此江而死。
《漢語大詞典》:石鱼湖(石魚湖)
湖名。在 湖南省 道县 。 唐 元结 《石鱼湖上醉歌》:“ 石鱼湖 ,似 洞庭 ,夏水欲满 君山 青。”
《漢語大詞典》:七泉
指 道州 (今 湖南 道县 )东郊之 潓泉 、 淔泉 、 汸泉 等七个泉。
《漢語大詞典》:合江亭
古迹名。为 唐 人宴饯题咏之所。(1)在今 湖南 衡阳县 北。 唐 韩愈 有《合江亭》诗。 孙汝听 题解:“亭在 衡州 负郭,今之 石鼓头 ,即其地也。地形特异,岿然崛起於二水之间,旁有 朱陵洞 ,亦谓之 朱陵仙府 , 唐 人题刻散满巖上。”(2)在今 湖北 宜都县 北。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 唐 路侍中 巖 ……以官妓 行云 等十人侍宴,移镇 渚宫 日,於 合江亭 离筵赠 行云 等《感恩多》词,有‘离魂何处断?烟雨 江 南岸。’至今播於倡楼也。”(3)在今 四川 成都市 东南。传为 唐 韦皋 建。参阅 宋 吕大防 杜工部年谱
《漢語大詞典》:大围(大圍)
(1).山名,在今 湖南 浏阳县 东北。道教所称人间神仙居住的三十六处名山洞府之一。 前蜀 杜光庭 《名山洞天福地记》:“第十三洞天, 大围山 ,周迴三百里,名好生玄上之天,在 潭州 醴陵县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湖广六·长沙府》:“ 大围山 ,县东北百五十里,旧名 首禪山 ,山顶有 白沙湖 ,广袤五十餘里……冈峦围绕,盘踞四县,因居 大围 。”
(2).指光环较大的月晕。《中国谚语资料·江苏民谚》:“大围风,小围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