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游 → 游遊”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屐齿(屐齒) 拼音:jī chǐ
木屐底下凸出像齿的部分。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忿狷》:「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唐。
白居易 诗:「草润衫襟重,沙乾屐齿轻。」
《漢語大詞典》:游迹(遊迹)
犹浪迹,漫游。 清
周亮工 《题与然大师画册前》:“弃家薙髮为 罻麟和尚 弟子,游跡 浙 中。”
游览所到之地。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大中桥 外,本来还有一座 复成桥 ,是船夫口中的我们的游迹尽处,或也是 秦淮河 繁华的尽处了。” 林建征
《莺歌海》:“然而,它最偏僻的这一角,就是游迹最广的 苏轼 也没到过。”
犹游踪。 晋
陶潜 《悲从弟仲德》诗:“宿草旅前庭,阶除旷游迹。”
《禅真逸史》第四十回:“世子称孤丕振家,先君游迹遍天涯。”
《漢語大詞典》:游践(遊踐)
犹游踪。 南朝 宋 谢灵运 :“企 山阳 之游践,迟鸞鷖之栖託。”
游历;实地游览。 南朝 梁
沈约 《栖禅精舍铭》:“今重游践,鉴旧兴怀。”
《周书·窦炽传》:“州城之北,有泉水焉, 炽 屡经游践。” 唐
虞世南 《奉和至寿春应令》:“眷言昔游践,迴驾且淹留。” 唐 辩机
《〈大唐西域记〉赞》:“书行者,亲游践也;举至者,传闻记也。”
《漢語大詞典》:游躅
犹游踪。 南朝 齐
孔稚圭 :“尘游躅於蕙路,污渌池以洗耳。”
《漢語大詞典》:游趾(遊趾)
犹游踪。 清
魏源 之一:“壁立无寸肤,何从寄游趾。”
游走。 南朝 宋明帝
《明德颂》:“鵷鶵耀仪,騶虞游趾。”
《漢語大詞典》:游屣(遊屣)
(1).指游览者的步履。 明
袁宗道 《小西天记二》:“余欲与同游诸公,各斥月俸,增刻数片,为后来倡,但游屣匆忙,不能知洞中所缺何经。”
(2).借指游踪。 清
李调元 《得袁子才书奉寄》诗之二:“诗名不让 少陵 占,游屣惟应 宗炳 知。”
《漢語大詞典》:游屐(遊屐)
出游时穿的木屐。亦代指游踪。 宋
王安石 《韩持国从富并州辟》诗:“何时归相过,游屐尚可蜡。” 元
赵孟俯 《投赠刑部尚书不忽木公》诗:“山好双游屐,溪清一钓船。” 清 钱学纶
《语新》卷下:“昔年游屐屡临,有懒残眇一目僧人,出袍衲相示。”
典出
《宋书·谢灵运传》:“﹝ 谢灵运 ﹞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巖嶂千重,莫不备尽。登躡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后以“游屐”指游玩山水。 宋
方岳 《不寐》诗:“草合妨游屐,沙崩压钓舟。” 清 龚炜
《巢林笔谈·舅氏春游诗》:“舅氏素简出,得追陪游屐,尤可喜。”
《漢語大詞典》:记游(記遊)
指题名以记游踪。 宋
王安石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后亦用作文章篇名,如某某记游,记录游览情况。
《国语辞典》:古游(古游) 拼音:gǔ yóu
古人的游踪。唐。杜甫〈玉台观〉诗:「浩劫因王造,平台访古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