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游 → 游遊”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云根(雲根) 拼音:yún gēn
1.山的高处。南朝宋。孝武帝〈登作乐山〉诗:「屯烟扰风穴,积水溺云根。」清。
朱彝尊 〈〉词:「人说当年,离宫筑向云根。」
2.唐宋诗人多称山石为「云根」。唐。
李咸用 :「云根劈裂雷斧痕,龙泉切璞青皮皴。」
《漢語大詞典》:杖锡(杖錫)
拄着锡杖。谓僧人出行。锡,锡杖,云游僧所持法器。 晋 庐山诸道人 序:“释法师以 隆安 四年仲春之月,因咏山水,遂杖锡而游。” 唐
崔颢 《赠怀一上人》诗:“传灯遍都邑,杖锡游王公。” 明
宋濂 《佛慧圆明广照无边普利大禅师塔铭》:“师度不为时所容,与弟子 希昇 杖锡踰 涛江 而东,至 乌伤 之 伏龙山 。” 清
孙枝蔚 《劝酒歌》之一:“正逢老僧杖锡来,见我相劝学参禪。”
《國語辭典》:行脚僧(行腳僧) 拼音:xíng jiǎo sēng
云游四方寻师求法的出家人。宋。
陆游 诗三首之一:「开门拂榻便酣寝,我是江南行脚僧。」《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穿了黑衣,做个行脚僧打扮,辞了亲属出家访道。」
《漢語大詞典》:打包僧
即云游僧。 宋
陈造 《次韵杨宰葫芦格》:“仍烦析尘语,远寄打包僧。” 宋
陆游 《俶装》诗:“絶物离人恨未能,聊为旦过打包僧。” 清
曹寅 《月当厅·闻钟》词:“跏趺浑似打包僧,何限老身,古寺待来听经。”参见“ 打包 ”。
《國語辭典》:打包 拼音:dǎ bāo
1.整理并包扎物品。如:「搬家时,最好先将这些书打包。」《金瓶梅》第六六回:「客夥中标船几时起身?咱好收拾打包。」
2.行脚僧所背负的包裹。引申为行脚僧到处云游的意思。宋。
陆游 诗:「老夫看尽人间事,欲向山僧学打包。」
3.客人在餐厅用餐完毕后,请服务生将剩馀的菜肴包好带走,俗称「打包」。
《國語辭典》:参头(參頭) 拼音:cān tóu
禅宗寺院中负责指挥教导新到僧人、行者工作的僧人。《董西厢》卷二:「几个参头行者,著箭后即时坐化。」《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思温听其语音,类东京人,问行者道:『参头,仙乡何处?』」
《漢語大詞典》:黑沙地狱(黑沙地獄)
佛教语。十六游僧地狱之一。
《长阿含经》卷十九:“宿罪所牵,不觉忽到黑沙地狱,时有热风暴起,吹热黑沙来著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