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才当曹斗(才当曹斗)  拼音:cái dāng cáo dǒu
比喻才情高妙,学识渊博。参见「八斗之才」条。唐。陆龟蒙〈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才当曹斗怯,书比惠车盈。」
《国语辞典》:达士通人(达士通人)  拼音:dá shì tōng rén
心胸旷达、学识渊博的人。宋。陆游〈求僧疏〉:「伏望尊官长者,达士通人,共燃续慧命灯,不惜判虚空笔,起难遭想,结最胜缘。」
《漢語大詞典》:腹饱万言(腹飽萬言)
指学识渊博。《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那 秦观 秀才字 少游 ,他是 扬州府 高邮 人,腹饱万言,眼空一世。”
《漢語大詞典》:赅赡(賅贍)
渊博丰赡。 明 杨慎 丹铅续录·论文:“故博者能繁,命之曰賅赡, 左氏 、 相如 是也。”
分類:渊博丰赡
《國語辭典》:多文为富(多文為富)  拼音:duō wén wéi fù
以学问渊博为富有。语本《礼记。儒行》:「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國語辭典》:风流儒雅(風流儒雅)  拼音:fēng liú rú yǎ
形容风度好,温文尔雅。北周。庾信 枯树赋:「殷仲文风流儒雅,海内知名,世异时移,出为东阳太守。」《镜花缘》第一九回:「而且无论男妇,都是满脸书卷秀气,那种风流儒雅光景,倒像都从这个黑气中透出来的。」也作「风流尔雅」。
《漢語大詞典》:混抖搂酸(混抖摟酸)
说话好用文言,卖弄渊博。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你四位可别觉着説你们都算 孔圣人 的徒孙儿了,照着素来懵我也似的那么懵他,合他混抖搂酸的,人家那肚子里比你们透亮远着的呢!”
《國語辭典》:悔读南华(悔讀南華)  拼音:huǐ dú nán huá
唐代温庭筠因讥讽令狐绹不识《南华经》,因此而触犯令狐绹,卒不能登第。典出《唐诗纪事。卷五四。温庭筠》。后比喻学问高深而不容于人或遭人忌妒。宋。陆游 怀镜中故庐诗:「从宦只思乘下泽,忤人常悔读南华。」
《國語辭典》:活字典  拼音:huó zì diǎn
指知识渊博,无所不知的人。如:「他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简直就是一本活字典。」
《漢語大詞典》:鸿儒硕学(鴻儒碩學)
指学识渊博、造诣很高的学者。晋书·儒林传序:“洎当涂草创,深务兵权,而主好斯文,朝多君子,鸿儒硕学,无乏於时。” 唐 李绛 《请崇国学疏》:“并为功臣宗室子弟别立小学,建黌舍,大加儒训,增置生徒,各立博赡,鸿儒硕学,盛於朝列。” 章炳麟 《与章行严论改革国会书》:“考试之法,政府先聘鸿儒硕学,諳练政事者,以为考官,厚其禄养,封軺而致之京师,所过防闲惟谨。”
《國語辭典》:博览五车(博覽五車)  拼音:bó lǎn wǔ jū
语本《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形容人读书很多,学问渊博。《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胸中博览五车,腹内广罗千古。」也作「学富五车」。
《國語辭典》:五车(五車)  拼音:wǔ jū
形容书多。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后比喻博学。唐。王维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诗:「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宋。乐雷发 乌乌歌:「莫读书!莫读书!惠施五车今何如?」
《國語辭典》:博古通今  拼音:bó gǔ tōng jīn
学问渊博,通晓古今。《三国演义》第三二回:「丕八岁能属文,有逸才,博古通今,善骑射,好击剑。」《镜花缘》第五回:「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也作「博古知今」、「通今博古」。
《國語辭典》:博物洽闻(博物洽聞)  拼音:bó wù qià wén
见识广博。《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乌呼!以迁之博物洽闻,而不能以知自全,既陷极刑,幽而发愤,书亦信矣。」《隋书。卷五八。明克让传》:「于时东宫盛徵天下才学之士,至于博物洽闻,皆出其下。」也作「博物多闻」。
《漢語大詞典》:博悉
谓学识渊博。南史·文学传·刘昭:“至 昭 集后汉同异以注 范曄 后汉,世称博悉。”
分類:学识渊博
《國語辭典》:道山学海(道山學海)  拼音:dào shān xué hǎi
比喻学问似山高、似海深。明。王世贞《鸣凤记》第二出:「道山学海功非浅,孔思周情文可传。」
分類:学识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