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92,分227页显示 上一页 204 205 206 207 208 210 211 212 213 下一页
张伯行(字 孝先 号 敬庵、恕斋 清恪 )
王全臣(字 仲山 号 清渠 )
玄烨(世称 康熙 庙号 圣祖 皇祖圣祖仁皇帝、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帝、清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帝、仁皇帝 爱新觉罗 别称 爱新觉罗玄烨 )
陈瑸(字 文焕 号 眉山、眉川 清端 )
曹寅(字 子清 号 楝亭、荔轩 )
杨自唐(字 翊清 )
庄清度(字 系安 号 省堂 )
穆廷栻( 清恪 )
杨宗仁(字 天爵 清端 )
宋永清
王奕清(字 幼芬 号 拙园 )
杨德冲(字 若元 号 清华居士 )
李清运(字 广侯 )
释万清(字 侣石 号 山夫 唐 )
其它辞典(续上)
袁钺(字 震业 号 匏隐 别称 清溪先生 )张伯行(字 孝先 号 敬庵、恕斋 清恪 )
王全臣(字 仲山 号 清渠 )
玄烨(世称 康熙 庙号 圣祖 皇祖圣祖仁皇帝、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皇帝、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帝、清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中和功德大成仁帝、仁皇帝 爱新觉罗 别称 爱新觉罗玄烨 )
陈瑸(字 文焕 号 眉山、眉川 清端 )
曹寅(字 子清 号 楝亭、荔轩 )
杨自唐(字 翊清 )
庄清度(字 系安 号 省堂 )
穆廷栻( 清恪 )
杨宗仁(字 天爵 清端 )
宋永清
王奕清(字 幼芬 号 拙园 )
杨德冲(字 若元 号 清华居士 )
李清运(字 广侯 )
释万清(字 侣石 号 山夫 唐 )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元和人,字震业,号匏隐,自称清溪先生。康熙间诸生。诗文均工。性孤介绝俗。晚岁究心绘事,亦通医术。卒年八十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2—1725 【介绍】: 清河南仪封人,字孝先,号敬庵、恕斋。康熙二十四年进士,授中书科中书。历官山东济宁道、江苏按察使福建、江苏两省巡抚、户部侍郎、礼部尚书。居官二十余年,圣祖称之为“天下第一清官”。在苏抚任时,与总督噶礼互参讦。其学以程朱为主,及门受学者数千人。卒赠太子太保,谥清恪。有《伊洛渊源录》、《养正类编》、《困学录》、《正谊堂文集》、《居济一得》等。晚晴簃诗汇·卷四十八
张伯行,字孝先,号敬庵,仪封人。康熙乙丑进士,由中书官至礼部尚书。赠太子太保,谥清恪,从祀孔庙。维基
张伯行(1651年—1725年),字孝先,号恕斋,又号敬庵,河南仪封人(今河南兰考东)。清朝大臣,理学家。张伯行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进士。历任内阁中书,江苏按察使,福建巡抚等职。为官清廉,康熙五十一年(1711年)正月,江苏省乡试,辛卯科场案发,总督噶礼考场舞弊,以白银五十万两,徇私贿买举人,张伯行疏参噶礼。噶礼倒参张伯行“七大罪状”,即噶礼与张伯行互参案。康熙帝将此案先后交由尚书张鹏翮、总漕赫寿、尚书穆和伦、张廷枢审理。张鹏翮袒护噶礼,奏称事属全虚。当时噶礼母亲向康熙帝直言噶礼贪状,并为张伯行伸冤,康熙帝说“其母尚耻其行,其罪不容诛矣!”最后,噶礼革职。康熙称其为「江南第一清官」。张伯行虽然号称清官,但办事不力。康熙也认为“张伯行操守虽好,而办事多糊涂执拗之处。”,又说他“素性偏执,且短于才,封疆之寄不能胜任。”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张伯行弹奏布政使牟钦元藏匿海盗张令涛,是年七月十七日,李煦密奏张伯行“一怕海贼杀他,二怕仇人杀他”,漕运总督郎廷极也指出张伯行“才性短偏,多疑苛细”。后来,发现张令涛根本不是海贼。不久,入直南书房,署仓场侍郎,充顺天乡试正考官。授户部侍郎,再充会试副考官。雍正元年(1723年),擢礼部尚书,赐「礼乐名臣」榜。次年,命赴阙里祭祀崇圣祠。雍正三年(1725年)卒,年七十五岁。赠太子太保,谥清恪。光绪初年,从祀文庙。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湖广钟祥人,字仲山,号清渠。康熙三十三年进士,任河南汲县知县,历甘肃河州知州、宁夏同知、平凉知府,所至有声。雍正间任安西兵备道,坐浮报屯粮解任。乾隆初卒,年七十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4—1722 【介绍】: 即爱新觉罗·玄烨。清朝皇帝。世祖第三子。顺治十八年正月嗣位。次年改元康熙。内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辅政,鳌拜掌实权,八旗勋贵得势。六年,亲政。八年,逮捕鳌拜,革职禁锢。从此政治渐趋宽厚,永禁圈地,饬旗人不得虐待奴婢;又改内三院为内阁及翰林院。帝即位之初,清军攻灭云南南明永历政权,然三藩割据,尾大不掉;俄国侵略黑龙江流域;郑氏台湾政权亦与清朝对立。十二年,宣布撤藩,吴三桂等叛。嗣后用兵八年,至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二十二年,使施琅统兵攻台,消灭郑氏政权。旋设台湾府、县等官。二十四年,派兵围攻雅克萨,驱逐俄国侵略军。二十八年,与俄国订立《尼布楚条约》,确定中俄东段边界。以后因准噶尔部叛乱,于二十九年、三十五年、三十六年亲自领兵出征。五十九年,又派兵平定西藏极少数贵族分子勾结准部叛乱。我国多民族国家统一局面于此大为加强。在位时开博学鸿词科,修《明史》、《一统志》等,笼络汉族知识分子,重用汉臣徐乾学。亲政后,除《南山集》案外,少有以文字得罪之人。于经史理学之外,又从西洋传教士习数学自然科学知识,然对本国士人,仍以科举取士,提倡程朱理学,而未尝推广西学知识。曾六次南巡,开支浩大,然途中考察河工,有所指示。对人民负担情形,比较注意。五十一年,宣布从该年起所生人丁为“盛世滋生人丁”,不再加征丁银。晚年吏治积弊渐多,诸子各树党羽,政局日趋复杂。卒谥仁皇帝。晚晴簃诗汇·卷一
圣祖仁皇帝,世祖章皇帝第三子。在位六十一年,建元康熙。葬景陵。有《御制文》一集、二集、三集、四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5—1717 【介绍】: 清广东海康人,字文焕,号眉山。康熙三十三年进士,授福建古田知县。历任台湾知县、福建巡抚、闽浙总督,居官清廉。深研宋儒理学著作。卒后追授礼部尚书,谥清端。晚晴簃诗汇·卷五十四
陈瑸,字文焕,号眉川,海康人。康熙甲戌进士,由知县官至福建巡抚。赠礼部尚书,谥清端。有诗集。全台诗
陈瑸(1656~1718),字文焕,号眉川,广东海康县人。清康熙卅三年(1694)进士,授福建古田知县。四十一年(1702)调知台湾县事,清操绝俗,慈惠利民。公暇引诸生考课,以立品敦伦为先。夜躬自巡行,询父老疾苦。闻读书纺绩声,则重予奖赏,有群饮高歌者,严戒谕之。念商艘水丁,重困穷黎,详请豁免。岁祲,设法赈贷,发仓平粜。旱则日食脱粟饭以自励。会水涨溃堤,势逼仓廒,躬亲土石,士民莫不争先趋役。四十二年(1703)出为四川提学道。四十九年(1710)用福建巡抚张伯行荐,七月奉特旨调任台湾厦门道兼理学政。民闻其再至,扶老携幼,欢呼载道。陈瑸以廉静,两岁科试士,矢公矢慎,养育人材,士风丕振。时,台湾有官庄之制,召民开垦,以其所入,为文武养廉之用。陈瑸以其有弊,奏请废止,悉入于官。始建万寿宫,中殿奉龙亭,以便文武朝贺。五十年(1711)谕令各县设立义学,招集生徒,延师诲课。隔年夏天集刻《台厦试牍》,爰梓其尤雅者若干篇示诸生,题曰:《海外人文》。五十一年(1712)捐俸重修台湾府儒学明伦堂,兴建朱子祠及文昌阁。设立十六斋以教士子,置学田以资师生膏火。凡诸创造,亲董其事,终日不倦。在官应得公使钱,悉屏不取。五十三年(1714)超擢偏沅巡抚,旋入觐,清圣祖目之曰:「此苦行老僧也」。是年十二月调福建巡抚。五十五年(1716)冬兼摄闽浙总督。五十六年(1717)奉命巡海至台,北及上淡水,往复一千四百馀里,自持糒糗,携小帐房以随,露宿风餐,不入邸舍,不受馈献。五十七年(1718)以病乞休,诏慰留之。未几,卒于官,年六十三岁。追授礼部尚书,谥「清端」。著有《陈清端公文集》。 陈瑸孙子良、子恭等辑其遗诗三百馀首,附于《陈清端公文集》之后,文详而诗略,同里丁瑶泉续搜遗诗达六百馀首,多至十卷,又编次《年谱》,并付剞劂。编者所据版本主要援引自台湾大学图书馆所藏道光六年(1826)木刻本,丁宗洛编辑《海康陈清端公诗集》〖道光丙戌镌,蒋丹林先生鉴定,板藏泲上东署不负斋。书前印有徐宗干等人题诗,弁言标明内容系由孙人龙删定,卷首镂「同里后学丁宗洛瑶泉编辑,连州后学张大业立庵参校。」书末署「同郡后学周烈亚校字,里人后学陈定邵校刊。」〗,有关台湾诗作见于第七、十卷。同时参考国家图书馆所藏《陈清端诗集》铅活字本加以编校。(杨永智撰)维基
陈瑸(1656年7月14日—1718年11月24日),字文焕,号眉川,广东海康(今雷州市)人,同进士出身。陈瑸生于南明永历十年(1656年)闰五月二十三日。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登甲戌科进士,候铨。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任福建古田县知县。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转任台湾县知县。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行取。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授刑部主事。次年迁本部员外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充会试同考官,即出为四川提督学道。次年任福建分巡台湾厦门道,并重修《台湾府志》,任内废除「官庄」租赁收入。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擢为湖南巡抚,次年,福建巡抚开缺,康熙帝曰:「陈瑸操守清廉,是一正人,但无甚才能,江南地方烦剧紧要,非伊所能。福建地方伊尚熟悉,著调福建巡抚,令速赴任。」,遂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调任福建巡抚。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以病乞休,诏慰留之,同年十月初三日,卒于福建巡抚官署,享寿六十三岁。追授礼部尚书,谥清端。雍正八年(1730年)入祀贤良祠。乾隆六年(1741年)十月,恩赐其孙陈子良举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8—1712 【介绍】: 清满洲正白旗人,字子清,号楝亭,又号荔轩。曹玺子。世为康熙近臣。康熙三十一年起,督理江宁织造,后兼巡视两淮盐政,累官至通政使。工诗词。富有藏书,校刊古书甚精。有《楝亭诗钞、词钞》、《楝亭五种》、《楝亭藏书十二种》。晚晴簃诗汇·卷五十
曹寅,字子清,号楝亭,汉军旗人。历官通政使,两淮盐政。有《楝亭诗钞》。清诗别裁集
字子清,奉天人。官江宁织造。著有《楝亭诗稿》。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9—1729 【介绍】: 清四川天全宣慰使,字翊清。先世于蜀汉从诸葛亮南征,授封食其土,传世数十。清雍正五年改土归流,自唐被川陕总督岳钟琪召至成都,收印绶。旋安置于南昌。
人物简介
维基
庄清度(1660年10月15日—1749年10月14日,即顺治十七年九月十二日-乾隆十四年九月初四日),字系安,号省堂。江苏省常州府武进县(今属常州市)人。年少时颖异,善写文章,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科江南乡试取中举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丁丑科会试第七名会魁,殿试位列第二甲第六名进士出身。授江西南昌府奉新县知县。其科考墨卷传出、刊行后,时人奉为名家。奉新县任内,设置义仓,捐养廉银提倡义举。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大计荐举卓异,升任湖南凤凰营通判。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由湖南巡抚陈瑸保举特荐,升授山西大同府朔州知州。康熙六十年(1721年),因自备鞍马押运军粮至阿尔泰察罕叟尔清军大营,吏部议叙,予记录三次。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三月,推升礼部仪制司员外郎。雍正元年(1723年),山西省补行大计,朔州知州任内荐举卓异。四月二十六日,吏部引见,雍正帝朱笔点出记名,升补礼部仪制司郎中。十二月,改刑部郎中。雍正二年(1724年),差充甲辰科湖南乡试正考官。诰封奉政大夫。雍正七年(1729年),年七十岁辞官归乡,与族中子弟讲论经史,抉摘奥义,津津不倦,得以见到族弟庄培因、庄大升取中乾隆六年(1741年)辛酉科举人,号称「前后同年」,为一时盛事。庄氏族中六十岁以上已辞官者合组「九老会」,清度是最年长者,有诗句:「九人六百三十岁,林下相逢尽一家。」乾隆十四年(1749年)九月初四日,卒,年九十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21 【介绍】: 清直隶临榆人。康熙六年武进士,授直隶蔚州路守备,历苏松水师总兵,江南提督,福建陆路提督。台湾朱一贵起事,奉命赴厦门驻守,卒于军。谥清恪。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61—1725 【介绍】: 清汉军正白旗人,字天爵。杨朝正子。监生。康熙三十五年,授湖广慈利知县,调蓝山,有能名。累擢至广东巡抚。世宗即位,授湖广总督。禁革文武大吏收所属陋规,平抑盐价,筹款充公事费用,禁止临时转派于民。卒谥清端。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太仓人,字幼芬,号拙园。王掞子。康熙三十年进士,历官詹事。为父赎罪,从军忒斯、阿达拖罗海。雍正四年,世宗又谓奕清与弟奕鸿谄附年羹尧,命赴阿尔泰军前效力。乾隆初召还,寻卒。善书,工绘事。维基
王奕清(1664年—1737年),字幼芬,号拙园,江南太仓州(今江苏太仓市)人,清朝学者、政治人物。康熙三十年(1691年),王奕清中式辛未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曾代父王掞赴军,历驻忒斯,雍正四年(1726年),命赴阿勒泰坐台,十年后的乾隆元年(1736年),召还,乞假葬父,翌年卒,时年七十三岁。
人物简介
梁溪诗钞
杨德冲(1664-?),字若元,自号清华居士,清无锡人。度汪弟,国子生。拥书万卷而课其子孙,著有《清华堂吟稿》。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六
释万清,字侣石,晚号山夫。姓唐氏,楚人也。将诞,母梦老僧戴笠执杖入其室,明发生儿。髫年闻持《大悲咒》者,数过即成诵。比从塾师学,辄慧根潜发。尝从菩提灵砠乞开示,归而研于私室。昏夜危坐,倦则面墙。年二十求出家,投洪福寺礼应知薙染,授以《楞严》读之,至波斯匿王章观河验见处有省,寻诣宝华定庵圆具,既而曰:“持犯束身而已,心地发明,非大匠曷由启迪。”遂南下参硕揆志于灵隐,谒天岳昼于天童,叩湘翁法于显圣,皆有引入。庚午秋仲归洪福,应知举赵州无字䛡勘之,清应声颂云:“赵州一无字,古今难辨别。纵使能辨别,称锤是生铁。”又举“古宿云:者一片田地分付来多少时,我立地代汝购去,汝作么生。”清复颂云:“大业不因谋,乾坤铁篴秋。却妨有欺作,无意割鸿沟。”应知但瞑目危坐无言,盖心肯之,遂付衣拂。应知寂后,众请继席。有废必兴,顿改旧观。因阅天台止观,誓行般舟三昧,凡九十日。至庚辰冬,复闭处一室,倏焉三载,偶乘昏倦,就榻假寐,遽跃然掷其衾褥于外,曰:“古人秉睿哲之资尚胁不至席,矧在椎鲁,若不倍进道业,何日而辨?”人皆叹服。乙酉春,圣祖南幸,清迓侯漕河,奏对明敏,御书“诞登寺”额赐之。辛酉,永宁虚席,勉徇众请住院,三载即辞退。丙申,沐阳官耆延之清凉禅院,结制弘戒,法会之盛一时称最,仍返诞登。丁酉嘉平朔,复闭户独居,专修净土,有终焉之志。己亥岁大歉,僧众绝粮,以头碎扉,强而出之,是岁梢 稔,因竭馀财,建大雄殿及藏楼、禅堂、方丈、厨院,次弟落成,更置西庄土田二千馀亩。雍正庚戌,传席门人,掩关幽室,精进净修。癸丑冬,世宗崇奖佛旨,召赴阙下,与论洞宗,应语响捷。次日复询之曰:“《传灯录》所说汝宗,至太阳警元几绝,得投子义青出而振之。今隆替若何?”清以被毁之故,据实奏之,为之骇异。乃谕之曰:“朕为汝重建投子,汝可中兴其道,为开山祖乎?”寻赐紫衣、盂、杖,恩数优渥,字而不名。明年奉命主灵谷。乾隆元年,投予庙告成,题曰“慈济”。二百年久废祖庭,一日兴复出于一言,使洞镫再朗,泉石增煇,非有夙因,曷由致此。明年夏初,殿脊倒,有声若雷。又梦见“英端瑞首”四字,谓其徒曰:“吾勿起矣,吾老矣。安得英且瑞乎,开其端而创其首耳?后当有兴者。”因书偈曰:“虚度七十三年,宛如云过大千。云既归壑,太虚朗然。”浴馀,易衣坐化,时乾隆二年八月二十三日,移时顶热如焚,寿七十三,腊五十三,塔于丈人峰下。清气貌雄伟,广显丰颐。垂老,面如满月,须发如银,目炯炯有光,人见而敬之。五坐道场,皆有语录。所著诗文、偈颂,或劝刻之。清曰:“佛祖教书,何止汗牛,今多置之,矧吾言乎,徒祸枣栗。”性好放生,所活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