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37
典故
1
词典
9
分类词汇
21
其它
6
共21,分2页显示
1
2
2
下一页
分类词汇
虚无
虚明
猖狂
漠然
虚静
至清
守玄
空意
虚远
凝虚
神虚
清玄
虚恬
冲高
虚简
《國語辭典》:
虚无(虛無)
拼音:
xū wú
1.太空、天空。唐。
柳宗元
〈
省试观庆云图
〉诗:「高标连汗漫,迥望接虚无。」
2.道家指道的空灵本体。《淮南子。精神》:「虚无者,道之所居也。」《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
分類:
虚无
空无所有
道家
天
空无
盲目
想象
荒诞无稽
家用
清静
清虚
否定
理想
排斥
本体
包容
万物
《國語辭典》:
虚无主义(虛無主義)
拼音:
xū wú zhǔ yì
1.哲学上主张否定一切事物的可能性,真理或真知不可得而有,知识上的真伪、道德上的善恶,没有客观的效验,也没有普遍的标准,称为「虚无主义」。
2.政治上指一种激烈的革命思想。源于十九世纪的俄国,否定一切政治的权威,主张澈底改革社会制度,使各阶级归于平等,个人有绝对的自由,以破坏现有一切政治、社会组织为宗旨。
分類:
德国
唯心主义
哲学家
意志
《國語辭典》:
虚明(虛明)
拼音:
xū míng
1.心。南朝梁。任昉〈
王文宪集序
〉:「非虚明之绝境,不可穷者。」
2.空明。宋。
苏轼
〈
碧落洞
〉诗:「幽龛入窈窕,别户穿虚明。」
分類:
空明
内心
清澈
清虚
清澈明亮
明亮
纯洁
《國語辭典》:
猖狂
拼音:
chāng kuáng
1.狂妄胡为。《庄子。山木》:「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文选。扬雄。赵充国颂》:「先零猖狂,侵汉西疆。」
2.形容气势猛烈。唐。
元稹
〈
有酒
〉一○章之八:「阴火然兮众族沸渭,飓风作兮昼夜猖狂。」《水浒传》第六六回:「班毛老子,猖狂燎尽白髭须。」
分類:
猖狂
狂妄
狂乱
清虚
随心所欲
气势
思想
放肆
势猛
自守
猛烈
感情
境界
文章
束缚
激荡
奔放
《國語辭典》:
漠然
拼音:
mò rán
1.寂静无声。《庄子。天道》:「老子漠然不应。」
2.不关心、不相关或无知觉。《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众朋友多来吊唁,就中便有说著会试一事的,灿若漠然不顾。」
分類:
漠然
寂静
冷淡
清虚
茫然
寂静貌
无涯
淡泊
涯际
不关心
所知
知觉
《國語辭典》:
虚静(虛靜)
拼音:
xū jìng
内心恬淡寂静。《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故帝王圣人休焉。」《北史。卷六四。韦孝宽传》:「晚年虚静,唯以体道会真为务。」
分類:
虚静
清虚
宁静
恬静
《漢語大詞典》:
至清
(1).过于清澈;极其清澈。 汉
东方朔
《答客难》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唐
刘长卿
《送郑说之歙州谒薛侍郎》
诗:“俗变人难理,江传水至清。”
(2).谓上升到天庭。清,太清,指天庭。
《楚辞·远游》
:“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 王逸 注:“登天庭也。”一说,至清,谓“俟时之清”。见 清 王夫之
《
楚辞通释
》
卷五。
(3).极其清虚的境界。即天庭。
《淮南子·精神训》
:“契大浑之朴,而立至清之中。”
分類:
过于
上升
清澈
清虚
天庭
境界
太清
《漢語大詞典》:
守玄
保持清虚玄静。 三国 魏
嵇康
《卜疑》
:“寧如 老聃 之清浄微妙,守玄抱一乎?” 三国 魏
卞兰
《座右铭》
:“不为福先,不与祸邻,守玄执素,无乱大伦。”
分類:
保持
清虚
《漢語大詞典》:
空意
清虚的心境。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
:“恆证古而秉心,抱空意其如玉。”
分類:
清虚
心境
《漢語大詞典》:
虚远(虚遠)
(1).清虚超逸。
《
南史·袁粲传
》
:“ 粲 负才尚气,爱好虚远,虽位任隆重,不以事务经怀。”
《
南史·文学传·刘缓
》
:“ 縚 弟 缓 字 含度 ,为 湘东王 中録事。性虚远,有气调,风流迭宕,名高一府。”
(2).博大高远。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公道识虚远,表里融通,渊然万顷,直上千仞。”
(3).玄虚而不切实际。 明
宋濂
《六经论》
:“ 秦 汉 以来,心学不传,往往驰騖於外,不知六经实本於吾之一心,所以高者涉於虚远而不返,卑者安於浅陋而不辞。”
分類:
玄虚
清虚
博大
大高
超逸
高远
不切实际
《漢語大詞典》:
凝虚
道家谓清虚无虑的得道境界。 南朝 梁
江淹
《丹砂可学赋》
:“遂乃凝虚敛一,守仙闭方,智寂术尽,魄兀心亡。”
《魏书·尉元传》
:“夫大道凝虚,至德冲挹,故后王法玄猷以御世,圣人崇谦光而降美。”
分類:
道家
清虚
虚无
无虑
得道
道境
境界
《漢語大詞典》:
神虚
(1).谓心神清虚。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
:“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繫於所欲。” 唐
王勃
《九成宫东台山池赋》
:“指山楹而思逸,怀水镜而神虚。” 唐
宋之问
《秋莲赋》
:“仰仙游而德泽,纵玄览而神虚。”
(2).精神虚弱。
《
白雪遗音·岭儿调·日落黄昏
》
:“四更里明月照纱窗,嘘的奴神虚胆怯,勾引起无影的想思。”
《野叟曝言》
第十六回:“ 又李 外感内伤病已俱去,只是神虚力弱,气乏心嘈。”
分類:
精神
心神
神清
虚弱
清虚
《漢語大詞典》:
清玄
(1).清虚玄妙。 汉
王粲
《七释》
:“潜虚丈人,违世遁世,恬淡清玄,浑沌湻朴。”
《艺文类聚》
卷五八引 晋
傅玄
《砚赋》
:“含冲德之清玄。”
(2).清新精妙。
《
后汉书·祭祀志上
》
“天地共犊,餘牲尚约” 刘昭 注引
《
三辅黄图
》
:“牲欲茧栗,味尚清玄。”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第十一章一:“如珠的好句,都是未之前见的。此种韶秀清玄的风格,也是未之前见的。”
(3).指天,天空。 唐
刘禹锡
《有獭吟》
:“有獭得嘉鱼,自谓天见怜。先祭不敢食,捧鳞望清玄。”
分類:
清新
清虚
天
精妙
玄妙
《漢語大詞典》:
虚恬
清虚恬淡。 晋
张华
《答何劭》
诗之二:“自予及有识,志不在功名;虚恬窃所好,文学少所经。” 晋
庾阐
《衡山》
诗:“寂坐挹虚恬,运目情四豁。”
分類:
清虚
恬淡
《漢語大詞典》:
冲高(沖高)
亦作“冲高”。 清虚高尚。
《
后汉书·荀彧传
》
:“况君奇謨拔出,兴亡所係,可专有之邪?虽慕 鲁连 冲高之迹,将为圣人达节之义乎!”
分類:
清虚
高尚
《漢語大詞典》:
虚简(虚簡)
淡泊寡欲;清虚简约。
《
晋书·周馥传
》
:“ 馥 有二子: 密 矫 。 密 字 泰玄 ,性虚简,时人称为清士。”
《
晋书·范宁传
》
:“道尚虚简,政贵平静。”
分類:
淡泊
寡欲
清虚
简约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