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踏菜园(踏菜園)
绀珠集卷十三引 三国 魏 邯郸淳 《笑林》:“有人常食蔬茹,忽食羊肉,梦五藏神曰:‘羊踏破菜园。’”后因以“踏菜园”形容长期素食,生活清苦。 柴萼 《梵天庐丛录·开门七事吟》:“凿邻壁而偷光,苦学无由自照;踏菜园而破梦,枯肠何以能肥。”
《國語辭典》:有发头陀寺(有髮頭陀寺)  拼音:yǒu fǎ tóu tuó sì
宋代太学生生活清苦,如同带发修苦行的出家人,故称太学为「有发头陀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二:「太学古语云:『有发头陀寺,无官御史台。』言其清苦而鲠亮也。」
《漢語大詞典》:饮水栖衡(飲水棲衡)
喝水充饥,住简陋房屋。形容生活清苦。旧唐书·崔慎由传:“父 从 ……属岁兵荒,至於絶食,弟兄採梠拾橡实,饮水栖衡,而讲诵不輟,怡然终日。”
《國語辭典》:饮水啜菽(飲水啜菽)  拼音:yǐn shuǐ chuò shú
形容生活清苦,饮食粗简。宋。苏辙 答黄庭坚书:「独颜氏子饮水啜菽,居于陋巷,无假于外。」也作「啜菽饮水」、「饮水食菽」。
分類:清水清苦
《漢語大詞典》:饮冰食蘖(飲冰食蘖)
谓生活清苦,为人清白。语本 唐 白居易 《三年为刺史》诗之二:“三年为刺史,饮冰復食檗。唯向 天竺山 ,取得两片石。此抵有千金,无乃伤清白。”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启》:“伏以尚书万顷包含,千寻峭拔,膺岳峻 河 清之数,切饮冰食蘖之诚。”亦作“ 饮冰吞檗 ”、“ 饮冰茹蘖 ”。 明 袁宗道 《杂说》:“务此大事,不怙小解,惟求实知,卧薪尝胆,饮冰吞檗。”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节妇非素有定志,必不能饮冰茹蘖数十年。”
《國語辭典》:咬姜呷醋(咬薑呷醋)  拼音:yǎo jiāng xiá cù
形容缩衣节食、省吃俭用。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礼祠主膳,淡吃齑面;兵职驾库,咬姜呷醋。」《平妖传》第一二回:「只恐使用不来,路上咬姜呷醋,件件省缩。」
分類:清苦
《國語辭典》:一箪一瓢(一簞一瓢)  拼音:yī dān yī piáo
每天只吃一筐饭,喝一瓢汤。比喻贫寒的生活。语本《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国语辞典》:苜蓿风味(苜蓿风味)  拼音:mù sù fēng wèi
苜蓿,一种价钱便宜的蔬菜。苜蓿风味比喻教书生活的清苦。《儒林外史》第四八回:「我们老弟兄要时常屈你来谈谈,料不嫌我苜蓿风味怠慢你。」
《国语辞典》:褐衣疏食  拼音:hé yī shū shí
穿粗布衣,吃粗糙的食物。比喻生活清苦。《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故季次、原宪终身空室蓬户,褐衣疏食不厌。」
《国语辞典》:粝食粗餐(粝食粗餐)  拼音:lì shí cū cān
以粗劣的食物为餐饭。形容生活清苦。《东观汉记。卷一六。列传。桓鸾》:「常著大布缊袍,粝食粗餐。」
《国语辞典》:粝食粗衣(粝食粗衣)  拼音:lì shí cū yī
吃不精致的食物,穿著粗糙的衣服。形容生活清苦。唐。杜荀鹤〈自遣〉诗:「粝食粗衣随分过,堆金积帛欲如何?」也作「粗衣粝食」。
《国语辞典》:下层阶级(下层阶级)  拼音:xià céng jiē jí
泛指社会中生活清苦、地位微贱的阶层。如:「对于下层阶级的人民,国家应投入更多的关注来协助他们。」
《国语辞典》:田豫俭素(田豫俭素)  拼音:tián yù jiǎn sù
三国时,魏并州刺史田豫,生活清苦,节俭朴素,凡朝中赏赐全部都散与将士,外族馈赠也都登记交由公家,而家中常贫困。见《三国志。卷二六。魏书。满田牵郭传。田豫》。后多指俭约清廉者。
《国语辞典》:饮冰茹檗(饮冰茹檗)  拼音:yǐn bīng rú bò
喝冷水、吃苦物。比喻生活极为清苦。后多用以称妇女耐苦守节。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三。槐西杂志三》:「盖烈妇或激于一时,节妇非素有定志,必不能饮冰茹檗数十年,其胸中正气,蓄积久矣,宜鬼之不敢近也。」也作「饮冰食檗」。
《国语辞典》:饮冰食檗(饮冰食檗)  拼音:yǐn bīng shí bò
喝冷水、吃苦物。比喻生活极为清苦。宋。王迈〈岁晚偶题〉诗:「饮冰食檗坐穷阎,旋觉星星上鬓髯。」也作「饮冰茹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