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轻清(輕清)
(1).轻而清澈。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玉川子》:“至於浣衣尤更洁白,则水之轻清益可知矣。”《三国演义》第八六回:“昔混沌既分,阴阳剖判;轻清者上浮而为天,重浊者下凝而为地。”
(2).谓风格简明轻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必敛飭入规,促其音节,辨要轻清,文而不侈,亦启之大略也。” 唐 卢照邻 《〈南阳公集〉序》:“北方重浊,独 卢黄门 往往高飞;南国轻清,惟 庾中丞 时时不坠。” 宋 吴可 《藏海诗话》:“《木兰诗》云‘磨刀霍霍向猪羊’,‘向’字能回护屠杀之意,而又轻清。”
(3).谓声音轻柔而清脆。 宋 朱淑真 《中秋闻笛》诗:“谁家横笛弄轻清,唤起离人枕上情。” 王统照 《号声》:“时而有曲折的流水从树木中间流过,如奏着轻清的音乐。”
(2).谓风格简明轻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奏启》:“必敛飭入规,促其音节,辨要轻清,文而不侈,亦启之大略也。” 唐 卢照邻 《〈南阳公集〉序》:“北方重浊,独 卢黄门 往往高飞;南国轻清,惟 庾中丞 时时不坠。” 宋 吴可 《藏海诗话》:“《木兰诗》云‘磨刀霍霍向猪羊’,‘向’字能回护屠杀之意,而又轻清。”
(3).谓声音轻柔而清脆。 宋 朱淑真 《中秋闻笛》诗:“谁家横笛弄轻清,唤起离人枕上情。” 王统照 《号声》:“时而有曲折的流水从树木中间流过,如奏着轻清的音乐。”
《漢語大詞典》:朗然
(1).光明貌。《初学记》卷十九引《卫玠别传》:“昨与吾外甥并坐,烱然若明珠之在我侧,朗然来映人。”《隋书·天文志上》:“月盛之时,虽有重云蔽之,不见月体,而夕犹朗然,是月光犹从云中而照外也。”
(2).清澈貌;明白貌。《吕氏春秋·士容》:“士不偏不党,柔而坚,虚而实,其状朖然不儇,若失其一。” 陈奇猷 校释:“朖为朗本字,见《説文》……谓中心清澈而无巧慧,即中心虚静而无巧诈之意。”《南史·陆慧晓传》:“ 慧晓 心如照镜,遇形触物,无不朗然。”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四折:“我一闻其言,心下朗然省悟。” 沈从文 《边城》十:“地位非常之好,从窗口望出去,河中一切朗然在望。”
(3).疏朗貌。 俞樾 《茶香室丛钞·东坡像》引 清 毛奇龄 《西河杂笺》:“鼻垂圜根细,而鬚朗然。”
(4).形容声音响亮。《说郛》卷三十引 元 无名氏《隽永灵》:“诸神皆赋一韵,且各删润雕改商确,又久之遂毕,朗然诵之。”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 梦覘 咏仙女诗,声朗然出风雨外。” 许杰 《赌徒吉顺》下:“两面夹住的高墙的回音,格外朗然。”
(2).清澈貌;明白貌。《吕氏春秋·士容》:“士不偏不党,柔而坚,虚而实,其状朖然不儇,若失其一。” 陈奇猷 校释:“朖为朗本字,见《説文》……谓中心清澈而无巧慧,即中心虚静而无巧诈之意。”《南史·陆慧晓传》:“ 慧晓 心如照镜,遇形触物,无不朗然。” 元 刘君锡 《来生债》第四折:“我一闻其言,心下朗然省悟。” 沈从文 《边城》十:“地位非常之好,从窗口望出去,河中一切朗然在望。”
(3).疏朗貌。 俞樾 《茶香室丛钞·东坡像》引 清 毛奇龄 《西河杂笺》:“鼻垂圜根细,而鬚朗然。”
(4).形容声音响亮。《说郛》卷三十引 元 无名氏《隽永灵》:“诸神皆赋一韵,且各删润雕改商确,又久之遂毕,朗然诵之。”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 梦覘 咏仙女诗,声朗然出风雨外。” 许杰 《赌徒吉顺》下:“两面夹住的高墙的回音,格外朗然。”
《漢語大詞典》:透彻(透徹)
亦作“ 透澈 ”。
(1).详尽而深入。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辩》:“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到底奶奶説话透彻!只一路讲完,就把二爷劝明白了。”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至于文字之简洁锋利,说理之透彻周密;是只有 纪昀 的文笔,才能达到的。”亦指详尽而深入地了解。 宋 张载 《横渠易说·繫辞下》:“须透彻所从来,乃不眩惑。” 蔡元培 《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要透彻复杂的真相,应研究科学。”
(2).彻底。 鲁迅 《彷徨·伤逝》:“‘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彻底的思想就在她的脑里,比我还透澈,坚强得多。” 郭沫若 《断断集·中日文化的交流》:“总而言之,资本主义以前的 中国 旧文化流入 日本 是很透彻的。”
(3).清澈,明亮。 唐 杜牧 《题白苹州》诗:“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开眼一看,天上是月,地下是雪,中间一颗大灯星,和一个猛醒的人。这一切完全了一个透澈晶莹的世界!” 杨朔 《黄海日出处》:“这是一双明亮透澈的眼睛,日夜守望着祖国的海洋。”
(1).详尽而深入。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辩》:“然悟有浅深,有分限,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红楼梦》第一一八回:“到底奶奶説话透彻!只一路讲完,就把二爷劝明白了。”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至于文字之简洁锋利,说理之透彻周密;是只有 纪昀 的文笔,才能达到的。”亦指详尽而深入地了解。 宋 张载 《横渠易说·繫辞下》:“须透彻所从来,乃不眩惑。” 蔡元培 《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要透彻复杂的真相,应研究科学。”
(2).彻底。 鲁迅 《彷徨·伤逝》:“‘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这彻底的思想就在她的脑里,比我还透澈,坚强得多。” 郭沫若 《断断集·中日文化的交流》:“总而言之,资本主义以前的 中国 旧文化流入 日本 是很透彻的。”
(3).清澈,明亮。 唐 杜牧 《题白苹州》诗:“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开眼一看,天上是月,地下是雪,中间一颗大灯星,和一个猛醒的人。这一切完全了一个透澈晶莹的世界!” 杨朔 《黄海日出处》:“这是一双明亮透澈的眼睛,日夜守望着祖国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