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浑淆(渾淆)
混淆,混杂。《汉书·董仲舒传》:“廉耻贸乱,贤不肖浑淆,未得其真。” 宋 沈遘 《司勋郎中充秘阁校理孙瑜可太常少卿馀如故》:“恩不异众,而使有浑淆之议,则士大夫何劝焉。” 明沈鲸《双珠记·勾补军伍》:“整齐军伍防征勦,明查支派莫浑淆。”
分類:混淆混杂
《漢語大詞典》:交缔(交締)
交错混杂。 宋 苏轼 《和陶潜〈劝农〉》:“兽踪交缔,鸟喙谐穆。”
分類:交错混杂
《國語辭典》:混芒  拼音:hùn máng
不分明的样子。指上古未开化的状态。《庄子。缮性》:「古之人在混芒之中,与一世而得澹漠焉。」也作「混茫」。
《國語辭典》:挟带(挾帶)  拼音:xié dài
夹持携带。如:「歹徒挟带毒品闯关,被海关缉查人员当场查获。」《水浒传》第一一回:「大官人是识法度的,不到得肯挟带了出去。」
《漢語大詞典》:浑杂(渾雜)
混杂,混合搀杂。三国志·魏志·卢毓传:“今考绩之法废,而以毁誉相进退,故真伪浑杂,虚实相蒙。”
《漢語大詞典》:污杂(汙雜)
亦作“污杂”。
1.卑琐。北史·李谔传:“ 邳公 苏威 以临道店舍,乃求利之徒,事业污杂,非敦本之义。”
2.卑污混杂;卑下驳杂。 唐 杜甫 《阆州奉送二十四舅》诗:“ 青州 漫污杂,吾舅意凄然。” 仇兆鳌 注引 陈氏 曰:“污言风俗,杂言居民。”明史·严讷传:“ 严嵩 当国,吏道污杂。” 清 吴敏树 《上曾侍郎书》:“盖时之方昌,虽一二小儒文墨之气,必不污杂淫厉,而益有振兴隆上之风。”
《漢語大詞典》:杂游(雜游)
亦作“ 杂游 ”。
(1).混杂交往。列子·汤问:“男女杂游,不媒不聘。”
(2).杂乱众多的游客。 清 吴敏树 《新修吕仙亭记》:“逾于 岳阳 ,而远市嚣,少杂游,亦处地之善也。”
《漢語大詞典》:越远(越遠)
(1).形容声音既细且远而又混杂不清。国语·周语下:“声应相保曰和,细大不踰曰平……细抑大陵,不容於耳,非和也;听声越远,非平也。” 韦昭 注:“越,迂也,言无射之声为大林所陵,听之微细迂远,非平也。”
(2).指边远之地。《乐府诗集·郊祀歌十九·西颢》:“隅辟越远,四貉咸服。”
《漢語大詞典》:讹杂(訛雜)
错乱混杂。后汉书·儒林传论:“其耆名高义开门受徒者,编牒不下万人,皆专相传祖,莫或讹杂。”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唱导·法愿:“ 愿 又善唱导及依经説法,率自心抱,无事宫商,言语讹杂,唯以适机为要,可谓其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 宋 范成大 《市街》诗:“梳行讹杂马行残,药市萧骚土市寒。”
分類:错乱混杂
《漢語大詞典》:错糅(錯糅)
(1).错乱混杂。后汉书·循吏传·王景:“众书错糅,吉凶相反。”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作文﹞意欲其贯,不贯则乖离错糅,而繁以乱理。”
(2).亦作“ 错揉 ”。犹错杂。《文选·嵇康〈琴赋〉》:“或间声错糅,状若诡赴,双美并进,駢驰翼驱。” 吕延济 注:“言间声错杂,状如疾而相赴并走,如鸟翼之相驱逐也。”朱子语类卷四:“缘是他那物事错揉万变,所以不能得他恰好。”说郛卷七六引 宋 储泳 《祛疑说》:“及其机微之积,错糅之变,则风霆流形,妖祥示像。”
《國語辭典》:混和  拼音:hùn hé
混杂、融合在一起。如:「小弟弟把各种颜色的弹珠混和在一起。」
《漢語大詞典》:獶杂(獶雜)
亦作“獿杂”。 混杂。《礼记·乐记》:“及优侏儒,獶杂子女,不知父子。” 孔颖达 疏:“獶杂,谓獮猴也,言舞戏之时状如獮猴,间杂男子妇人,言似獮猴,男女无别也。”隋书·音乐志上:“倡优獿杂,咸来萃止。” 宋 颜太初 《东州逸党》诗:“尘鹿復獶杂,何者为尊卑。”
分類:混杂
《漢語大詞典》:杂驳(雜駁)
混杂不纯。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迨於末流,道与时降,因革杂驳,无取法焉。”
分類:混杂不纯
《漢語大詞典》:散收
将罪犯单独囚禁,不使混杂。《元典章·刑部一·刑名》:“ 蒙古 人犯罪散收。”《元典章·刑部一·刑名》:“达鲁花赤与众官人一同问当,得实,将犯繫腰合鉢去了,散收。”《清会典事例·刑部·刑律断狱》:“凡牢狱禁繫囚徒,年七十以上,十五以下,废疾散收,轻重不许混杂。”
《漢語大詞典》:交拿
谓交织混杂。 宋 朱熹 《致仕谢表》:“当彼忠佞交拏之际,既皆判别而不疑。” 清 曹寅 《中台》诗:“清暘晃雪岭,宝网纷交拏。”
分類:交织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