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草昧  拼音:cǎo mèi
世界未开化的原始状态。《易经。屯卦。彖曰》:「天造草昧,宜建侯而不宁。」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
《國語辭典》:变乱(變亂)  拼音:biàn luàn
1.变更、紊乱。《书经。无逸》:「此厥不听,人乃训之,乃变乱先王之正刑,至于小大。」《文明小史》第三九回:「譬如世界不好,有点变乱的事,说句不吉利的话,连逃难都逃不来的。」
2.时局纷乱。汉。荀悦《前汉纪。卷一七。孝宣皇帝纪一》:「继变乱之后,必有隽异之德。」
《國語辭典》:昏迷  拼音:hūn mí
1.思绪昏乱迷惘。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讔》:「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烛看书,觉神思昏迷,伏几而卧。」
2.愚昧不明事理。《文选。张协。杂诗》:「流俗多昏迷,此理谁能察?」《东周列国志》第一○六回:「赵王一向昏迷,惟郭开之言是听。」
3.沉迷。《英烈传》第一回:「顺帝那里晓得,只在深宫昏迷酒色,并不知外边灾异若何。」
4.失去知觉、意识。《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心腹搅痛,时复昏迷。」《红楼梦》第六九回:「于是血行不止,二姐就昏迷过去。」
《漢語大詞典》:乱人(亂人)
(1).违背正道或制造混乱的人。庄子·盗跖:“ 汤武 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行品:“违道义以趦趄,冒礼刑而罔顾者,乱人也。”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占毕一:“史记汉书;文人之史也,后汉宋书,乱人之史也。”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左忠毅公:“ 左忠毅 公 光斗 ,尝言 元祐 去乱法不去乱人为错。”
(2).狂人。《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 何孝先 心上虽不愿意,但念他同乱人一般,无理可讲,只好随他。”
《漢語大詞典》:失序
亦作“失叙”。 谓次序混乱;失去常规。史记·三王世家:“而家皇子为列侯,则尊卑相踰,列位失序,不可以垂统於万世。”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天降丧乱,皇纲失叙。”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辩证一:“京师东西 太一宫 ,正殿祠 五福 ,而 太一 乃在廊廡,甚为失序。”
《國語辭典》:惑乱(惑亂)  拼音:huò luàn
妄造谣言,使人陷于混乱。《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三国演义》第七二回:「此时已有杀修之心:今乃借惑乱军心之罪杀之。」
《漢語大詞典》:衰乱(衰亂)
衰败混乱。 汉 陆贾 新语·道基:“被诸鸟兽,以匡衰乱。” 宋 曾巩 《〈新序目录〉序》:“故二帝三王之际,及其中间尝更衰乱、而餘泽未熄之时,百家众説未有能出於其间者也。” 清 顾炎武 《岁暮西还时李生云霑方读〈盐铁论〉》诗:“矧乃衰乱仍,征敛横无纪。”
《國語辭典》:秩序  拼音:zhì xù
次序、规则、条理。如:「搭乘公车时要排队守秩序,不要争先恐后。」
《國語辭典》:昏乱(昏亂)  拼音:hūn luàn
1.神智错乱迷惘。《汉书。卷七三。韦贤传》:「玄成深知其非贤雅意,即阳为病狂,卧便利,妄笑语昏乱。」《文选。扬雄。甘泉赋》:「徒徊徊以徨徨兮,魂眇眇而昏乱。」
2.昏味暴虐,不明治道。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檄移》:「故兵出须名,振此威风,暴彼昏乱。」《东周列国志》第一八回:「衰弱者扶之,强横者抑之,昏乱不共命者,率诸侯讨之。」
3.时代黑暗,社会混乱。《老子》第一六章:「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庄子。渔父》:「廷无忠臣,国家昏乱。」
《漢語大詞典》:氛雾(氛霧)
(1).雾气。《礼记·月令》:“仲冬行夏令,则其国乃旱,氛雾冥冥,雷乃发声。” 郑玄 注:“氛雾冥冥……霜露之气散相乱也。”周书·文帝纪下:“从旦至未,战数十合,氛雾四塞,莫能相知。” 清 吴敏树 《九日鹿角登高》诗序:“秋之气清以肃,氛雾收而天高。” 王统照 《沉船》:“他望着往海码头去的小道,枯黄的草叶上浮动着氛雾的密点,就像张下一个雾网似的。”
(2).比喻世道混乱或战乱。 汉 刘向 《九叹·惜贤》:“竢时风之清激兮,愈氛雾其如塺。”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刘琨〈伤乱〉》:“皇 晋 遘阳九,天下横氛雾。” 前蜀 杜光庭 《中和秦中化龙池醮词》:“扫渠兇於北陆,清氛雾於中原。” 宋 曾巩 《送程公辟使江西》诗:“过临有幸破氛雾,奋厉方欣入陶冶。”
《漢語大詞典》:失政
政治混乱。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卫 人归 卫姬 於 晋 ,乃释 卫侯 。君子是以知 平公 之失政也。”后汉书·皇甫嵩传:“ 嵩 从子 酈 时在军中,説 嵩 曰:‘本朝失政,天下倒悬。’”《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只为 宣和 失政,奸佞专权,延至 靖康 , 金 虏凌城。”
《漢語大詞典》:纷挐(紛挐)
亦作“ 纷拏 ”。亦作“ 纷拿 ”。
(1).混乱貌;错杂貌。 汉 王逸 《九思·悼乱》:“嗟嗟兮悲夫,殽乱兮纷挐。” 汉 王粲 《闲邪赋》:“情纷拏以交横,意惨悽而增悲。”旧唐书·孝友传·崔沔:“于是羣议纷挐,各安积习,太常礼部奏依旧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大:“居无何,闻人声纷拏。”
(2).混战;互相扭扯。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时已昏, 汉 匈奴 相纷挐,杀伤大当。”文选·傅毅〈舞赋〉:“简惰跳踃,般纷挐兮。” 李善 注:“纷挐,相著牵引也。” 宋 王□ 道山清话:“ 司马君实 与 吕吉甫 在讲筵因论变法事,至於上前纷拏。”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四:“两傍居者,但见此人独行踽踽,自为纷挐辨鬭之状。”
(3).繁盛貌。 唐 韩愈 《李花》之二:“当春天地争奢华, 洛阳 园苑尤纷挐。”白雪遗音·马头调·渔家乐:“江岸晚,渔灯远对明月掛,烟云更纷拿。”
《國語辭典》:腐败(腐敗)  拼音:fǔ bài
1.腐烂败坏。《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2.思想行为颓丧不振。如:「他因结交恶友,生活日趋腐败堕落。」
3.政治腐化,社会风气败坏。《文明小史》第四七回:「诸事文明,断非中国腐败可比。」
《国语辞典》:自乱(自乱)  拼音:zì luàn
因自己心慌、著急,而造成混乱。《三国演义》第五回:「孙坚军缺食,军中自乱,细作报上关来。」
《国语辞典》:风草(风草)  拼音:fēng cǎo
比喻政治混乱如同风刮杂草。《逸周书。卷四。大聚解》:「维武王胜殷,抚国绥民,乃观于殷政,告周公旦曰:『呜呼,殷政总总若风草,有所积,有所虚,和此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