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234
词典
2
分类词汇
229
佛典
3
共229,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3
14
15
16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深士
闇彰
微杳
渊放
渊淡
远奥
轕轇
冲秘
妙然
浚遐
遐旨
疏窅
窈悠
渊醰
闳妙
《漢語大詞典》:
深士
见识深远的人。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文》
:“能夷异如 裴楷 ,处逼如 裴遐 ,可称深士乎。”
分類:
见识
深远
《漢語大詞典》:
闇彰
谓深远而彰著。语本
《礼记·中庸》
:“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 唐
白居易
《杨州仓曹参军王府君墓志铭》
:“将军辅 秦 ,武功抑扬。 孝简 翊 魏 ,文德闇彰。”参见“ 闇然 ”。
分類:
深远
彰著
《漢語大詞典》:
闇然
沉默貌。 汉
刘向
《
说苑·至公
》
:“ 始皇 闇然无以应之,面有慙色。”
《
后汉书·杜林传
》
:“及 宏 ( 卫宏 )见 林 ,闇然而服。”
分類:
沉默
《國語辭典》:
闇然
拼音:
àn rán
幽暗不明显的样子。《礼记。中庸》:「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分類:
隐晦
昏暗
昏暗貌
深远
不易
为人
所见
《漢語大詞典》:
闇然
忽然。
《韩诗外传》
卷六:“其刑罚繁而信,其诛杀猛而必,闇然如电击之,如墙压之。”
分類:
忽然
《漢語大詞典》:
微杳
微妙深远。 宋
叶适
《〈周南仲文集〉后序》
:“ 南仲 遂欲探入微杳,语极世人之不到,身衣腾举,两眼尽赤。”
分類:
微妙
深远
《漢語大詞典》:
渊放(淵放)
深远旷放。
《
世说新语·赏誉
》
“ 庾公 目中郎,神气融散,差如得上”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 敳 穨然渊放,莫有动其听者。”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
卷上:“自致远大,颇多感慨之词。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分類:
深远
旷放
《漢語大詞典》:
渊淡
深远淡泊。
分類:
深远
淡泊
《漢語大詞典》:
远奥(遠奥)
深远玄奥。 南朝 梁
刘勰
《
文心雕龙·体性
》
:“若总其归涂,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远奥者,馥采典文,经理玄宗者也。”
分類:
深远
玄奥
《漢語大詞典》:
轕轇
广阔深远貌。 清
黄景仁
《涂山禹庙》
诗:“ 奚仲 挟策驱輵轇,趋风白水躬曲勹。”
分類:
广阔
深远
《漢語大詞典》:
冲秘(沖祕)
深远幽密。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序》
:“冲祕隐嶙,跨千亩於 晋 日;閒旷丽远,吞七里於 汉 年。”
分類:
深远
《漢語大詞典》:
妙然
精微深远貌。妙,通“ 眇 ”。 唐
白居易
《唐东都奉国寺禅德大师照公塔铭序》
:“其教之大旨,以如然不动为体,以妙然不空为用。”
分類:
精微
深远
《漢語大詞典》:
浚遐(濬遐)
深远貌。
《
艺文类聚
》
卷八引 晋 应贞
《临丹赋》
:“陟绵冈之迢邈,临窈谷之濬遐。”
分類:
深远
深远貌
《漢語大詞典》:
遐旨
深远的寓意。 明
胡应麟
《
少室山房笔丛·四部正讹下
》
:“
《
山海经
》
古今语怪之祖……余尝疑 战国 好奇之士,本
《
穆天子传
》
之文与事,而侈大博极之,杂傅以
《汲冢》
、
《纪年》
之异闻,
《
周书
》
、
《王会》
之诡物,
《离骚》
、
《天问》
之遐旨,
《南华》
、
《郑圃》
之寓言,以成此书。”
分類:
深远
寓意
《漢語大詞典》:
疏窅
亦作“疎窅”。 幽静深远。 明 徐弘祖
《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
》
:“亭当坡间,林峦环映,东对峡隙, 滇池 一盃,浮白於前,境甚疎窅,有 云林 笔意。”
分類:
幽静
静深
深远
《漢語大詞典》:
窈悠
深远貌。
《楚辞·王逸〈九思·怨上〉》
:“倚此兮巖穴,永思兮窈悠。”旧注:“悠,一作窕。”
分類:
深远
深远貌
《漢語大詞典》:
渊醰(淵醰)
谓旨趣深远淳厚。 清
陈康祺
《
郎潜纪闻
》
卷八:“国朝駢体,自以 陈检讨 为开山,由其才气横逸,泽古渊醰,而笔力又足以驾驭之。”
分類:
旨趣
深远
淳厚
《漢語大詞典》:
闳妙(閎妙)
亦作“ 閎眇 ”。 深远微妙。 宋
陆游
《跋〈花间集〉》
之二:“ 唐 自 大中 后,诗家日趣浅薄。其间杰出者,亦不復有前辈閎妙浑厚之作,久而自厌,然梏於俗尚,不能拔出。” 明
徐渭
《〈逃禅集〉序》
:“其道甚閎眇而难名,所谓无欲而无无欲者也。” 章炳麟
《原儒》
:“今令辩士艺人閎眇之学皆弃捐儒名,避师氏贤者路,名喻则争自息。”
分類:
深远
微妙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