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羞涩(羞澀)  拼音:xiū sè
1.因害羞而举止不自然。唐。韩偓〈无题〉诗:「羞涩佯牵伴,娇饶欲泥人。」
2.穷困贫乏。唐。杜甫 空囊诗:「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國語辭典》:苦涩(苦澀)  拼音:kǔ sè
1.又苦又涩的味道。
2.形容内心很痛苦。如:「他脸上尽是苦涩的表情。」
《骈字类编》:水涩(水涩)
宋史河渠志漕渠一带纲运于是经由使客于此往返每遇水涩纲运便阻一入冬月津送使客作埧车水科役百姓不堪其扰去元史汪德臣传甲寅春旱嘉陵漕舟水涩议者欲弃 德臣曰国家以蜀事托我有死而已奈何弃之水戴叔伦山行诗云迷栖鹤寺涩 钓鱼矶
《骈字类编》:绣涩(绣涩)
李白独漉篇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断群犀绣涩苔生
《韵府拾遗 缉韵》:声涩(声涩)
尹程观秋水赋凫带藻而声涩鱼乱流而水圆
《國語辭典》:艰涩(艱澀)  拼音:jiān sè
1.艰深。《宋史。卷三八○。勾龙如渊传》:「文章平易者多浅近,渊深者多艰涩。」
2.阻滞难行。《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时道路艰涩,兵寇纵横。」《西游记》第二○回:「经非难取,只是道中艰涩难行。」
3.味涩难入口。元。郝经〈橄榄〉诗:「齿牙喷艰涩,苦硬不可持。」
4.文思迟钝。《宋史。卷二九六。韩丕传》:「丕属思艰涩,及典书命,伤于稽缓。」
《漢語大詞典》:语涩(語澀)
说话艰难,不流利。太平广记卷一八○引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苗缵:“ 苗粲 子 纘 应擧,而 粲 以中风语涩,而心绪至切。”
《國語辭典》:生涩(生澀)  拼音:shēng sè
1.形容果实未熟时,辛麻苦涩的味道。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二:「今唐邓间多大柿,其初生涩,坚实如石。」
2.形容不流畅、不润滑、不圆熟。如:「文辞生涩」。宋。王安石 次韵徐仲元咏梅二首之一:「玉笛悲凉吹易散,冰纨生涩画难亲。」元。鲁贞〈题赵章泉诗后〉:「用字生涩,鍊句强硬。」
3.钝锈不利。元。郝经 冤鐍叹诗:「铁簧生涩深金苔,沴气缠结埋阴霾。」
《漢語大詞典》:浅涩(淺澀)
谓水浅不通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泗水:“ 泗水 冬春浅涩,常排沙通道,是以行者多从此溪。” 宋 洪迈 《夷坚丙志·缙云鲙飞》:“ 縉云县 溪涧浅涩,寻常无大鱼。”《林则徐日记·道光十四年十一月十三日》:“因 丹徒 运河 浅涩异常,委 武进 吴令 往 孟瀆河 测量存水尺寸及桥座情形。”
《漢語大詞典》:酸涩(酸澀)
(1).又酸又涩的(味道)。 唐 杜甫 《病橘》诗:“惜哉结实小,酸涩如棠梨。”
(2).迂腐固执。 明 李贽 《安期告众文》:“严者所以成悲也,尔 韦驮 又不可不知也。勿太酸涩,佛法不是腐烂之物。”
(3).寒酸迟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叶生:“嘆面目之酸涩,来鬼物之揶揄。”
《國語辭典》:蹇涩(蹇澀)  拼音:jiǎn sè
1.行动迟钝,举步维艰。唐。白居易〈梦上山〉诗:「昼行虽蹇涩,夜步颇安逸。」
2.文笔不流畅或言语迟滞。唐。司空图 与李生论诗书:「然视其全篇,意思殊馁,大抵附于蹇涩,方可致才,亦为体之不备也。」《聊斋志异。卷二。珠儿》:「然性绝痴,五六岁尚不辨菽麦,言语蹇涩。」
《漢語大詞典》:险涩(險澀)
亦作“ 险澁 ”。
(1).崎岖阻塞。晋书·周馥传:“ 河 朔萧条, 崤 函 险涩。” 唐 杜甫 《早发射洪县南途中作》诗之二:“俶装逐徒旅,达曙凌险涩。” 清 吴伟业 《林屋洞》诗:“传闻道险涩,谽谺来天风。”
(2).谓文句生僻艰涩。 元 刘埙 隐居通议·文章三:“今徒以诡异险涩难读为工。” 明 刘基 《〈郭子明诗集〉序》:“其为诗也不尚险涩,不求奇巧。” 明 方孝孺 《答王仲缙书》之二:“士之患,多厌常而喜怪,背正而嗜奇,用志既偏,卒之学为奇怪终不可成,而为险澁艰陋之归矣。”
《漢語大詞典》:锈涩(鏽澀)
亦作“ 锈澁 ”。 生锈。 唐 李白 《独漉篇》:“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断犀象,锈涩苔生。” 宋 欧阳修 《日本刀歌》:“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令人感激坐流涕,锈澁短刀何足云。”
分類:生锈
《漢語大詞典》:梗涩(梗澀,梗澁)
亦作“ 梗澁 ”。
(1).阻塞。晋书·王承传:“是时道路梗涩,人怀危惧。 承 每遇艰险,处之夷然。” 唐 韩愈 《嘲鼾睡》诗:“ 黄河 弄濆瀑,梗涩连拙 鮌 。” 宋 欧阳修 《论修河第三状》:“三五年间,五州凋弊,河流注溢,久又淤高,流行梗澁,则上流必决。”金史·移剌道传:“ 海陵 南伐,使督运芻粮,所在盗起,道路梗澁,间关仅至 淮南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淳化四年:“今 女真 据其间,道路梗涩,甚於涉海。”
(2).迟钝;滞涩。宋史·张茂直传:“ 茂直 淳至寡言,晚年多疾,才思梗涩不称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斋童闻琴自作声,初以为僚僕之戏也;既知其非人,始白 温 。 温 自诣之,果不妄。其声梗涩,似将效己而未能者。”
《漢語大詞典》:囊涩(囊澀)
晋 阮孚 持一皂囊游 会稽 ,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守囊,恐其羞涩。”见 宋 阴时夫 韵府群玉·阳韵。后因以“囊涩”谓身无钱财。 唐 杜甫 《空囊》:“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 赵 戏之曰:‘君倘垂意,当作冰斧。’…… 王 曰:‘雅意极所感佩,囊涩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