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海水桑田
犹沧海变桑田。比喻世事变迁很大。 唐 韦应物 《汉武帝杂歌》之一:“海水桑田几翻覆,中间此桃四五熟。” 清 厉鹗 《东城杂记·东皋隐者》:“海水桑田几变迁,桃花依旧郡城边。”参见“ 沧海桑田 ”。
《國語辭典》:沧海桑田(滄海桑田)  拼音:cāng hǎi sāng tián
大海变为陆地,陆地沦为大海。语本《太平广记。卷六○。麻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比喻世事无常,变化很快。明。张景《飞丸记》第一出:「白衣苍狗多翻覆,沧海桑田几变更。」《幼学琼林。卷一。地舆类》:「沧海桑田,谓世事多变。」
《漢語大詞典》:海水声道
海洋中易于声传播的水层。由于海水中温度、盐度的分布不均,再加上压力作用,造成声速分布不均而形成。人们以此建立海洋水声系统,进行水下通信,接收遇险船舶求救信号,记录海底地震和火山爆发的时间和地点,军事上用以建立海上警戒、反潜、防潜作战系统等。
《漢語大詞典》:海水声速
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其大小与海水的温度、盐度和海水所受压力(或深度)等有关。约为1500米/秒。
《漢語大詞典》:海水温度
反映海水热状况的物理量。以°c表示。世界海洋的水温变化在-2~30°c,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c的海区占整个海洋面积一半以上。有日、月、年、多年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变化。主要取决于海洋热收支状况和时间变化。
《漢語大詞典》:海水发光
海洋中发出的一种闪烁性或阵发性的光亮现象。由海洋中发光浮游生物和发光细菌在海浪震荡下或与物体相互碰撞时所引起。海洋中的鱼群和其他大型动物的活动也能引起海水发光。
《漢語大詞典》:标准海水
经过放置和严格过滤,调整其氯度约为19.38‰的大洋海水。密封在玻璃安瓿中。国际上以此作为测定海水的氯度和盐度的统一标准。为使用方便,有的国家据此制备了本国的标准海水。中国标准海水由青岛海洋大学制备,其氯度为17‰~19‰。
《國語辭典》:青冥  拼音:qīng míng
1.青天、苍天。唐。李白〈长相思〉诗:「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宋。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词:「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2.三国吴孙权的宝剑。晋。崔豹《古今注。卷上。舆服》:「吴大皇帝有宝刀三,宝剑六:一曰白虹,二曰紫电,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里。」
《國語辭典》:海流  拼音:hǎi liú
1.洋流的别名。参见「洋流」条。
2.泛指流动的海水。
《國語辭典》:洋流  拼音:yáng liú
大洋里大规模的海流,方向大多稳定不变。环绕大洋的主要洋流,是因风系的盛行风长期吹送而生。一般在大洋的西侧,洋流较强,例如黑潮。
《漢語大詞典》:海津
(1).海边渡口。 唐 拾得 《诗》之二二:“ 天姥 峡关岭,通同次海津。”
(2).犹海水。 唐 寒山 《诗》之二八○:“积骨如毘富,别泪成海津。”
《国语辞典》:长堤(长堤)  拼音:cháng tí
防止河水或海水泛滥的堤防。《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寨西一带长堤,无水,可尽伏精兵。」
《國語辭典》:海潮  拼音:hǎi cháo
1.海水因月球引力的影响而定时涨落的现象。
2.海浪。如:「海潮汹涌,渔船转瞬间被大浪吞噬。」
《国语辞典》:浮天  拼音:fú tiān
海水将天幕浮漂在上。比喻声势盛大。唐。钱起〈送僧归日本〉诗:「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國語辭典》:尾闾(尾閭)  拼音:wěi lǘ
海水所归聚之处。《庄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文选。郭璞。江赋》:「磴之以瀿瀷,渫之以尾闾。」
《漢語大詞典》:煮海
(1).煮海水为盐。 唐 陆贽 《议减盐价诏》:“专煮海之利,以为赡国之术。” 宋 苏轼 《表忠观碑》:“ 吴 越 地方千里,带甲百万,铸山煮海,象犀珠玉之富,甲於天下。”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煮海之利,原非本富。”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五编第一章第二节:“沿海地带煮海水为盐,俗称煮海。”
(2).煮沸海水。神话传说,秀才 张羽 同龙女相约为夫妇,后受阻, 张羽 得宝物,煮沸大海,制服龙王,才得以成婚。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 龙氏三娘 ﹞亲许我中秋会约,不见他来,因此在这里煮海,定要煎出他来。” 明 陈汝元 《金莲记·焚券》:“壮山河於水底,何惧丸泥;列介胄於波中,不愁煮海。”
《国语辞典》:海浪  拼音:hǎi làng
海水受风吹、气压变化、海底地震、火山活动等作用影响所产生的波浪。唐。王勃〈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江湖秋至,方怀纵壑之图;海浪风高,未接垂天之翼。」宋。陈师道〈十八日观潮〉诗:「海浪肯随山俯仰,风帆长共客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