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太平州当涂人,字功父,自号谢公山人,又号漳南浪士。少有诗名,极为梅尧臣所赏叹。举进士。神宗熙宁中,知武冈县,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王安石用事,祥正奏乞天下大计专听安石处画,神宗异之,安石耻为小臣所荐,极口陈其无行。时祥正方从章惇辟,以军功为殿中丞,闻安石语,遂以本官致仕去。后复出通判汀州,元丰七年坐事勒停。知端州,又弃去,隐于县青山卒。能诗。有《青山集》。
全宋诗
郭祥正(一○三五~一一一三)(生年据本集卷二○《癸酉除夜呈邻舍刘秀才》“六十明朝是”推算),字功父(甫),自号醉吟居士,谢公山人、漳南浪士,当涂(今属安徽)人。据本集推知,约举仁宗皇祐五年(一○五三)进士,为德化尉。神宗熙宁五年(一○七二)权邵州防禦判官。六年,为太子中舍,与江东路家便差遣,为桐城令。后任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未几弃官隐姑孰青山。元丰四年(一○八一)前后,通判汀州。五年,摄守漳州。七年,因事勒停。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起知端州。四年,致仕。卒年七十九(明嘉靖《太平府志》卷六)。祥正诗格俊逸似李白,同时人梅尧臣誉之为“真太白后身”。有《青山集》三十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郭祥正诗,以书目文献出版社一九九○年影印《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南宋初刊本为底本。校以清道光刊本(简称道光本),参校清影印宋抄本(简称影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傅增湘校道光本(简称傅校本)等。《四库全书》尚有《青山续集》七卷,其中卷一、卷二诗均见《青山集》,卷三至卷七诗均见孔平仲《朝散集》,故不录。另从道光本及《无为集》等书中辑得集外诗,编为第三十一卷。
全宋文·卷一七三九
郭祥正(一○三五——一一一三),字功父,自号谢公山人,又号漳南浪士,太平州当涂(今安徽当涂)人。少有诗声,梅尧臣以比李太白。庆历中举进士,熙宁中知武冈县,签书保信军节度判官,以殿中丞致仕。后复出,元丰中通判汀州,元祐三年知端州。弃去,隐于青山县,政和三年卒,年七十九。有《青山集》三十卷、《续集》七卷(存),《钱塘西湖百咏》一卷(存)。《宋史》卷四四四《文苑传》六有传,又见本集卷二三《癸酉除夜呈邻舍刘秀才》,嘉靖《太平府志》卷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 【介绍】: 宋怀州人,字士美,自号李浪子。徽宗大观二年上舍及第。善讴谑,能蹴鞠,常以街市俚语为词曲。因善事内侍,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宣和六年为少宰兼中书侍郎,都人称为浪子宰相。钦宗时升太宰,力主割地求和,遭陈东等数百人斥责,罢相。高宗建炎初以主和误国责浔州安置。
全宋诗
李邦彦(?~一一三○),字士美,怀州(今河南沁阳)人。徽宗大观二年(一一○八)上舍及第,试符宝郎。宣和四年(一一二二)拜少宰。钦宗靖康初进太宰。不久罢相,出知邓州。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以主和误国责授建宁军节度副使,安置浔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八)。四年,卒于桂州(同上书卷六七三)。赠观文殿大学士,谥和文(同上书卷七二六)。《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全宋文·卷三三二○
李邦彦(?——一一三○),字士美,怀州(治今河南沁阳)人。大观二年上舍及第,试符宝郎。俊爽美风姿,为文敏而工,应对便捷,善讴谑,能蹴鞠,每缀街市俚语为辞曲,自号李浪子。累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宣和三年,除尚书右丞;五年,转左丞;六年,拜少宰,都人目为浪子宰相。靖康初升太宰,主割地讲和,士庶痛斥之,乃自请罢。建炎初以主和误国,责授建武军节度副使,浔州安置,四年卒,谥文和。《宋史》卷三五二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筠州高安人,字壮舆,号漫浪翁。刘恕子。长于史学,司马光以其父修《通鉴》有功,乞荫其子,补郊社斋郎,历钜野德安簿。徽宗政和间以蔡京荐,召为宣教郎编修官,后弃官不复仕,卒于庐山。有《太初历》、《通鉴问疑》等。
全宋文·卷二八七○
刘羲仲,字壮舆,号漫浪翁,筠州高安(今江西高安)人,恕子。长于史学,尝摘录欧阳修《五代史》之误,作《纠缪》。司马光以其父有修《通鉴》功,乞荫其子,补郊社斋郎,历钜野、德安主簿。政和间以蔡京荐,召为宣教郎、编修官。至京师,绝不造谒一人。后忤蔡京,弃官归庐山,竟不复仕。纂有《太初历》、《通鉴问疑》等。见《宋史》卷四四四《刘恕传》,《宋元学案》卷八,《宋元学案补遗》卷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邵武人,字仪卿,一字丹丘,号沧浪逋客。与严仁、严参并有才名,时称“三严”。精于论诗,推崇盛唐,反对宋诗散文化、议论化,对苏轼、黄庭坚及江湖派诗风均表不满。创以禅喻诗之说,强调“妙悟”与“兴趣”,对后代诗论颇有影响。有《沧浪集》、《沧浪诗话》。
全宋诗
严羽(一一九二?~一二四五?),字仪卿,一字丹邱,自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一生隐居不仕,曾浪迹江、楚等地,为戴复古所奖重。以《沧浪诗话》著称于世。诗多散逸,邑人李南叙收录其诗及诗话为《沧浪吟》,度宗咸淳间黄公绍序而传之。另有评点《李太白诗集》二十二卷行世。事见本集,参王士博《严羽的生平》(载《文学遗产》一九八五年第四期),明嘉靖《邵武府志》卷一四有传。 严羽诗,以《适园丛书·沧浪严先生吟卷》为底本。校以明正德丙子林俊序本(简称林序本)、正德庚辰尹嗣忠刻本(简称尹本)、正德胡重器覆刻本(简称胡本)、怡兰堂藏夏大夏重校本(简称夏校本,藏北京图书馆),酌校明嘉靖清省堂本、清鲍廷博据元本手校本(简称鲍校本,藏北京图书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一首,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严羽,字丹邱,一字仪卿,号沧浪逋客。邵武人。与戴复古游,属江湖诗人。崇盛唐,主妙悟,倡兴趣。有《沧浪诗话》,存词二首。
全宋文·卷七六八四
严羽,字仪卿,一字丹丘,号沧浪逋客,邵武(今福建邵武)人。终身不仕,隐居乡里。绍定三年避乱至江楚,五年返乡,与邵武军学教授戴复古多所唱酬。继游吴越,多感时伤乱之作。羽为南宋著名诗论家,著有《沧浪诗话》、《沧浪诗集》。见《南宋文范作者考》卷下,朱霞《严羽传》(一九六一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沧浪诗话校笺》附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嘉兴府华亭人,字公源,自称泖南浪翁。性介特,平生无宿诺,见义必为。元兵入华亭,命屠城,澄奋言不顾己身,帅感悟而止,全活万计。丞相伯颜闻而义之,授华亭总管,澄弃去,野服隐居,终身不仕。
全宋诗
殷澄,字公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宋末避兵南塘,元兵入华亭,南塘未下,欲屠之,澄冒死奋言,元相伯颜义之,授华亭军民都总管,不受,野服隐居浦上。人称泖南浪翁。事见《宋季忠义录》卷一五、《松风馀韵》卷二。

人物简介

列朝诗集
海旭,字竹浪,平湖东林院僧,有《芜林草》。小萍庵曰:“旭公清真孤上,简然冲夷,怡神淡漠之乡,创句物情之表,遇其得意,不知司空表圣于武陵,诸公向处着脚也。”

人物简介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四
又墨浪,少从赵宦先学工草篆书,后为寄记室,结庵白龙潭得念佛三昧,每劝人从止观著力,皆为寄所薰染者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齐之,自号沧浪生。能诗好客。与王世贞等交游。有《松韵堂集》。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十七
弘泽,字润卿,号春门,自称竹浪老人,嘉兴人。幼业儒,既而厌弃之,日摹法帖,吟陶、杜诗,閒写竹石,遇得意,不论疏密贵贱,咸与挥运。尝于三月褉日,集画苑名流,写江干七树,各出意匠,而弘泽老笔纷披,推为第一。评者谓书画在姚云东上。著有竹浪斋藁。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润卿,嘉兴人。有竹浪斋集。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嘉兴人,字润卿,号春门,自号竹浪老人。工书善画。书先师法赵孟頫,晚爱张伯雨,足与姚绥颉颃。其画前追倪瓒、黄公望,后仿文徵明、沈周诸家,与李日华、陈继儒相埒。
刘子渊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刘子渊(14世纪—15世纪),江西吉安府万安县轸塘人。刘子渊是永乐元年(1403年)的举人,次年(1404年)联捷进士,获授遵化知县,对每人都仁爱,但被诬陷而寓居金台二十年,遇赦而回乡,自称沧浪,著有《苍浪集》流传。
阮浪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452 【介绍】: 明交阯人。永乐中选入宫为宦官。景泰时任御用监少监。英宗由瓦剌返京,居南宫,浪入侍。被诬传英宗命,勾结皇城使王瑶谋复辟,下狱死。

人物简介

简介
朝鲜庆州人,字浪翁,号再思堂。成庙朝登第,官至礼曹佐郎。为人堂堂有死节,可以托六尺之孤。燕山戊午,杖流。甲子,被杀。中庙初,命赠都承旨。南秋江尝曰:益斋之后,朴彭年之外孙,二家之贤,萃于一人。

人物简介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石浪,城固人。祝发紫柏山,寻居匡庐金轮峰下,有《枯木吟》。
新续高僧传·净读篇第八之四
释如清,字法原。姓阮氏,上虞人。初出家于西湖龙井,后入云栖壹。志礼佛,诵《法华经》,六时不倦。万历十一年示疾,沈绵者数月。既革,闻堂中念佛声,忽矍然起坐,兀兀中宵,注视金容,翘仰而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548—1608 【介绍】: 明僧。应天府上元人,俗姓黄,字三怀,一字雪浪。年十二出家,居长干寺。有《雪浪集》。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三怀,上元黄氏子。居长千寺。晚年开接待于吴之望亭。有雪浪集。
新续高僧传·义解篇第二之五
释洪恩,字雪浪,姓黄氏,金陵人也。出家住宝华雪浪山,因以山为号。性颖悟,耽静寂,儿时便学趺坐。双目重瞳,高颡广颧,大口方颐,肌理如玉。年十三从父往报恩寺,听无极讲《法华》,至“三界无安,犹如火宅”,髣然有觉,遂留不去。密袖剪,礼玄奘发塔,自截其顶发,父来寺趣归,恩提发向父曰:“以此遗母。”父恸哭,恩瞪视而已。为小沙弥时,遇设斋,学侣鱼贯,济济雍雍,恩独摄𪗋趋登,抗席首座,人或喝之,恩曰:“此座待谁?”曰:“待通佛法者。”恩曰:“若然,则我当坐矣。”曰:“汝通何法?”曰:“请问。”乃举座上讲语,恩信口答之,再问再答,辩论不竭,如倒峡悬河。众大惊异,曰:“此儿再来人也。”于佛书无所不读,博综外典,旁及晋字唐诗,乃曰:“不读万卷书,不知佛学。”尝从无极学,极迁化,综其讲说,依次补订,尽扫训诂,称性而谈,恒教学人以理观为入法之门。每当敷演,闻声向化,日盈万指。说法三十年,不立坛场,不设高座,一茗一炉,据几清谭,嬗嬗动听。或杖履间游,四众围绕,依山水为妙音,化树林为宝网,东南法席之盛,无出其右。明万历丁酉,至焦山主楞严讲会,因撰《般若心经述解》一篇,并讲会疏引,手书《圆觉经》刻于石。戊戌,报恩寺塔顶倾侧,恩奋志修理,当道诸公莫不乐助,给谏祝公为之首倡。恩亲领众数百,行乞于都市,一时人心跃然,兴起金钱,集者动以千百计,大役遂举。塔高二十五丈,其塔顶中心木约长七丈,架半倍之,则从空而下,如芥投针,其势难矣,恩心苦极,忽呕血数升,而塔顶立正,架上之人如鸟栖柔条,竟无小恙。尝居虎邱,讲《般若经》。有自题像偈云:“游遍天目山,来坐虎邱石。人道是支公,我说浑不识。雪浪庵中不死人,走向江南说消息。”晚岁于望亭,结茆饭僧。若将终焉,一日腹疾,谓其徒曰:“日而行,夕而息,未有夕而不息者,吾其息乎!”弟子问:“灭后用龛?用棺?”曰:“坐以龛子,卧以棺相,锡打瓶,且莫言。”沐浴端坐而化,寿六十有四,遗命还葬雪浪山北。恩生平不作崖岸,不避讥嫌,说法谈禅,论诗度曲,因人而施。食钵衣衲,不择美恶,随境所处,事至不推,事去不恋。尝于长城山中正定二日,林木屋宇皆为震动。嘉兴楞严寺地饶水竹,恩赏其幽秀,作精舍三间,经营数月,手自涂塈,落成三日,飘然竟去,终身不再至,其逍遥脱略类此。梁溪邹迪光铭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