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旷废(曠廢)  拼音:kuàng fèi
荒废。《汉书。卷八一。孔光传》:「百官群职旷废。」
《國語辭典》:浪掷(浪擲)  拼音:làng zhí
随意耗费。如:「浪掷光阴」。《明史。卷二五○。孙承宗列传》:「与其以百万金钱浪掷于无用之版筑,曷若筑宁远要害以守。」
《國語辭典》:破散  拼音:pò sàn
1.寒食节于野外祭祀祖先。宋。王溥《五代会要。卷三。寒食拜扫》:「人君奉先之道,无寒食野祭,近代庄宗,每年寒食出祭,谓之破散,故袭而行之。」
2.破坏。《汉书。卷七四。魏相传》:「宜有以损夺其权,破散阴谋,以固万世之基。」
《國語辭典》:虚牝(虛牝)  拼音:xū pìn
1.溪谷。古人以丘陵为牡,溪谷为牝。晋。殷仲文〈南州桓公九井作〉诗:「爽籁惊幽律,哀壑叩虚牝。」
2.比喻无用之地。唐。韩愈〈赠崔立之评事〉诗:「可怜无益费精神,有似黄金掷虚牝。」
《漢語大詞典》:淫侈
(1).奢侈;浪费过度。晏子春秋·杂上十五:“吾託国於 晏子 也。以其家货养寡人,不欲其淫侈也。”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騶衍 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 宋 秦观 《进策·财用下》:“然后陛下崇节俭,尚敦朴,以为之率……如此则天下淫侈之俗旷然一变而浮费节矣。” 清 方苞 《读经解》:“閭阎士庶,丧祭宾婚,荡然一无所守,而竞於淫侈。”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一节:“富人霸占山林川泽,独享利益,放纵淫侈。”
(2).浮夸;夸大。 汉 马融 《广成颂》:“察淫侈之华誉,顾介特之实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情采:“研味《孝》《老》,则知文质附乎性情;详览《庄》《韩》,则见华实过乎淫侈。” 清 刘大櫆 《张弘勋诗序》:“余观今之为友者,无故而聚於一室,酒食嬉戏,相与为放辟淫侈之谈。”
《國語辭典》:三反  拼音:sān fǎn
1.三种自相矛盾的行为。《三国志。卷一三。魏书》:「王肃直谅多闻。」南朝宋。裴松之。注:「刘寔以为肃方于事上好下佞己,此一反也。性嗜荣贵而不求苟合,此二反也。吝惜财物而治身不秽,此三反也。」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卞望之云:『郗公体中有三反:方于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贞,大脩计校,二反。自好读书,憎人学问,三反。』」
2.三次反叛。《晋书。卷八四。列传。刘牢之》:「而将军往年反王兖州,近日反司马郎君,今复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岂得立也。」
3.三次往返。《史记。卷七五。孟尝君列传》:「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为孟尝君收邑入,三反而不致一入。」
4.天子亲耕时,锄土三次称为「三反」。汉。班固《白虎通。卷四。耕桑》:「天子耕东田,而三反之。」
《國語辭典》:废时(廢時)  拼音:fèi shí
荒废时日。如:「电视看多了,废时又费神。」
《漢語大詞典》:侈费(侈費)
奢侈浪费。《后汉书·马廖传》:“侈费不息,至于衰乱者,百姓从行不从言也。”南史·孔觊之传:“ 废帝 侈费,仓储耗尽,都下罄匱,资用已竭。”
《國語辭典》:淫靡  拼音:yín mǐ
奢靡浮华。如:「淫靡之风不可长。」《汉书。卷六四下。王褒传》:「上令褒与张子侨等并待诏,数从褒等放猎,所幸宫馆,辄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议者多以为淫靡不急。」南朝梁。简文帝〈六根忏文〉:「淫靡之声,欣之者众。」
《國語辭典》:虚糜(虛糜)  拼音:xū mí
枉费、浪费。《福惠全书。卷八。杂课部。芦课》:「任其淹留守候,虚糜金钱。」也作「虚靡」、「虚费」、「虚耗」。
《國語辭典》:靡费(靡費)  拼音:mí fèi
浪费。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以靡费金宝,减耗课役,为损国也。」也作「糜费」、「糜掷」。
《漢語大詞典》:奢费(奢費)
奢侈浪费。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 孝文皇帝 ﹞盛夏苦暑,欲起一臺,计直百万,以为奢费而不作也。”宋书·臧质传:“在镇奢费,爵命无章,为有司所纠,遇赦。”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前记异闻:“ 宋明帝 奢费过度,每所造制,必为正御三十,副御、次副御又各三十。”
《漢語大詞典》:糜损(糜損)
浪费损耗。新唐书·李轨传:“遂召兵筑臺以候女,多所糜损。”
分類:浪费损耗
《漢語大詞典》:雕靡(彫靡)
犹华丽。南史·蔡景历传:“ 景歷 属文,不尚雕靡,而长於叙事,应机敏速,为当时所称。”旧唐书·顺宗纪:“綵舰雕靡。”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天圣六年:“自 景德 后,文士以雕靡相尚, 从易 独自守不变。”
彫靡:奢靡浪费。北史·邢邵传:“但事不两兴,须有进退,以臣愚量,宜罢尚方彫靡之作,颇省 永寧 土木之功,并减 瑶光 材瓦之力,兼分石窟鐫琢之劳,及诸事役非世急者。”
《国语辞典》:白说(白说)  拼音:bái shuō
浪费唇舌。《红楼梦》第三四回:「只是我怕太太疑心,不但我的话白说了,且连葬身之地都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