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榆枋之见(榆枋之見)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蜩与学鳩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后因以“榆枋之见”喻浅薄的见解。 清 姜承烈 《〈书影〉序》:“及从 櫟园先生 游,始信人之才分相越,真非意量所及,媿予犹榆枋之见也。”
分類:浅薄见解
《漢語大詞典》:庸耳俗目
指学识浅薄的人。 清 朱仕琇 《与林穆庵书》:“此数人知之,遂足为名一世,而无问千百庸耳俗目之扰扰耶!”
《漢語大詞典》:燕雀之见(燕雀之見)
比喻浅薄的见识。 清 戴名世 《朱翁诗序》:“﹝翁﹞乃欲为鸿飞之冥冥,於人世已不復置其一喙。而吾犹詉詉焉为之悲怜其遇,其犹燕雀之见也夫!”
分類:浅薄见识
《國語辭典》:一般见识(一般見識)  拼音:yī bān jiàn shì
同样的识见气度。《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小妇人道是孩子家,不与他一般见识。」《红楼梦》第六○回:「姨奶奶别和他小孩子一般见识,等我们说他。」
《漢語大詞典》:虚闇
浅薄愚昧。三国志·魏志·曹爽传“ 丁謐 画策,使 爽 白天子”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 爽 使弟 羲 为表曰:‘今臣虚闇,位冠朝首,顾惟越次,中心愧惕,敢竭愚情,陈写至实。’”宋书·刘义庆传:“臣敢竭虚闇,祗承明旨。”陈书·文学传·许亨:“卿操尚惇深,文艺该洽,学优而官,自致青紫。况久羈骏足,将成顿轡,匡辅虚闇,期寄实深。”
分類:浅薄愚昧
《国语辞典》:名微德薄  拼音:míng wéi dé bó
名声微小,德性浅薄。《三国演义》第三八回:「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
《国语辞典》:撩儿敲儿(撩儿敲儿)  拼音:liáo ér qiāo ér
1.旁敲侧击。如:「有什么不满就说出来,别撩儿敲儿的骂人。」
2.轻微浅薄的样子。如:「他做事总是撩儿敲儿的不肯用心。」
《国语辞典》:浅见薄识(浅见薄识)  拼音:qiǎn jiàn bó shì
见闻狭窄,所知不多。形容见识浅薄。《平妖传》第二回:「此诗是驳那气母、风囊、云盖、雾幕四件奇宝,不知此乃坐井观天,浅见薄识之辈。」也作「浅见寡识」、「浅见寡闻」。
《国语辞典》:浅见寡识(浅见寡识)  拼音:qiǎn jiàn guǎ shì
见闻狭窄,所知不多。谦言自己见识浅薄。宋。苏舜钦〈上范公参政书〉:「今辄条数事,布于左右,非出于浅见寡识,盖得之群言焉。」也作「浅见薄识」、「浅见寡闻」。
《国语辞典》:浅见寡闻(浅见寡闻)  拼音:qiǎn jiàn guǎ wén
见闻狭窄,所知不多。形容见识浅薄。《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太史公曰》:「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宋。欧阳修〈送方希则序〉:「夫恢识宇以见乎远,穷倚伏以至于命,此非可为浅见寡闻者道也。」也作「浅见薄识」、「浅见寡识」。
《国语辞典》:挈瓶小智  拼音:qiè píng xiǎo zhì
比喻浅薄的见识。《南齐书。卷二八。刘善明传》:「徒以挈瓶小智,名参佐命,常恐朝露一下,深恩不酬。」也作「挈瓶之知」。
分类:浅薄见识
《国语辞典》:挈瓶之知  拼音:qiè píng zhī zhì
像汲水的瓶子一样浅小的见识。比喻浅薄的见识。《战国策。赵策一》:「挈瓶之知,不失守器。」也作「挈瓶小智」。
《国语辞典》:人贫智短(人贫智短)  拼音:rén pín zhì duǎn
人的处境贫困,知识浅薄,言行就显得笨拙而不聪敏。《平妖传》第二○回:「妈妈焦燥起来,骂道:『老无知!真个是人贫智短了。』」《喻世明言。卷二。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常言『人贫智短』,他恁地贫困,如何怪得他失张失智?」也作「人穷智短」。
《国语辞典》:人穷智短(人穷智短)  拼音:rén qióng zhì duǎn
人的处境穷困,知识浅薄,言行就显得笨拙而不聪敏。也作「人贫智短」。
《国语辞典》:狗皮倒灶  拼音:gǒu pí dǎo zào
比喻言语浅薄,行为荒唐。如:「不准你跟那些狗皮倒灶的人往来。」也作「狗屁倒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