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卑庸
寒微平常;浅薄平庸。南史·顾宪之传:“ 汉明帝 天子之尊,犹祭以杅水脯糗, 范史云 列士之高,亦奠以寒水乾饭。况吾卑庸之人,其可不节衷也。” 清 刘大櫆 《江若度文序》:“虽然,与吾并世而生,固有贤者矣,吾未尝不知其贤,而情或不与之相属。有其人甚卑庸,而吾甚爱之。” 清 刘大櫆 《王天孚诗序》:“ 胜水 王 君 天孚 ,自爱其才气,而思与古之人为徒,不屑为卑庸鄙恶之文,以干时而求进。”
《漢語大詞典》:短学(短學)
学问浅薄。 宋 梅尧臣 《和吴冲卿元会》:“我惭短学復在后,收餘掇弃聊以书。”
分類:学问浅薄
《國語辭典》:辁才(輇才)  拼音:quán cái
1.识浅才小。《庄子。外物》:「后世辁才讽说之徒,皆惊而相告也。」
2.衡量人才。如:「他以品德为辁才的标准。」也作「軨才」。
分類:小才浅薄
《漢語大詞典》:阙薄(闕薄)
(道德修养)欠缺,浅薄。宋书·颜延之传:“流言谤议,有道所不免,况有闕薄,难用算防。”
《漢語大詞典》:浅儒(淺儒)
学问浅薄的儒生。《后汉书·桓谭传》:“盖天道性命,圣人所难言也。自 子贡 以下,不得而闻,况后世浅儒,能通之乎!” 清 唐甄 潜书·敬修:“曰:‘我躬不閲,遑恤我后。’是浅儒之敬也,弱矣。”
《漢語大詞典》:琐薄(瑣薄)
猥琐浅薄。 唐 权德舆 《答左司崔员外书》:“ 德舆 器用琐薄,无他才术。”
分類:猥琐浅薄
《漢語大詞典》:疏细(疏細)
亦作“疎细”。
(1).稀疏而纤细。 宋 苏轼 《游罗浮道院》诗:“瘴花已繁红,官柳犹疎细。”
(2).粗率浅薄。 宋 晁载之 《续谈助·殷芸小说》:“小儿疏细,果自招罪戾,念之痛楚。”
《漢語大詞典》:疏妄
亦作“疎妄”。
(1).浅薄无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刘澄之 云‘有 白马塞 , 孟达 登之长叹’,可谓於川土疎妄矣。”
(2).虚妄不实。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为政篇四:“ 胡氏 云‘心无穷而分有限’,説尤疎妄。分固有限,初不可以限孝子之心。”
《漢語大詞典》:疏闇
亦作“疎闇”。 浅薄愚昧。晋书·陆云传:“其下众官,悉州閭一介,疏闇之咎,虽可日闻;至於处义用情,庶无大戾。” 宋 岳飞 《乞解枢副第二札子》:“臣性识疎闇,昧於事机,立功无毫髮之微,论罪有邱山之积。”
分類:浅薄愚昧
《漢語大詞典》:空劣
谓才学浅薄。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术 甚奇之,以 坚 部曲还 策 ” 裴松之 注引 晋 胡冲 《吴历》:“既素空劣,方居衰絰之中,无以奉赞盛略。”
分類:才学浅薄
《漢語大詞典》:狭薄(狹薄)
(1).狭窄瘠薄。史记·货殖列传:“唯 卓氏 曰:‘此地狭薄。’”
(2).狭隘浅薄。 唐 沈亚之 《答冯兄书》:“小人狭薄,尚为激然之气,战燎於胸中。”
《漢語大詞典》:鄙弱
浅薄低能。 唐 颜师古 《策贤良问第二道》:“散官一色,多乏器干,纵非鄙弱,则有疵瑕。”
分類:浅薄低能
《漢語大詞典》:谫微(譾微)
指才能浅薄的人。 宋 曾巩 《代皇太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敢图奬渥,荐及譾微。”
《漢語大詞典》:朴僿(樸僿)
(1).朴陋而浅薄。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风俗:“服食之供,糲与疏者倍蓰於粱肉紈綺,言貌朴僿,城南人常举以相啁哳。”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南史合宋齐梁陈书:“ 六朝 人纪载实事,每不明析。因直书其事,恐词义朴僿,观者嫌之,乃故作支缀。”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本为谐韵,转之则无韵;本为双声,转之则异声;本以数音成语,转之则音节冗长,失其同律。是则杜絶文学,归于朴僿。”
(2).谓朴实。 清 谭献 《复堂日记》卷四:“ 斅艺斋 遗书,朴僿而不冗,敦碻而不夸。” 梁启超 《新英国巨人克林威尔传》第三章:“其他日相率披坚执鋭,纵横无敌於天下者,皆此最朴僿最谨严之市民。”
分類:朴实浅薄
《漢語大詞典》:琐心(瑣心)
犹小计。谓浅薄的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