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儇浅(儇淺)
轻巧浅薄。 宋 苏轼 《答刘沔都曹书》:“ 李陵 苏武 赠别 长安 ,而诗有 江 汉 之语,及 陵 与 武 书,词句儇浅,正 齐 梁 间小儿所拟作,决非 西汉 文。” 宋 陈亮 《传注》:“当 汉 唐 之盛时,学者皆重厚质实,而不为浮躁儇浅之行,彼其源流有自来矣。”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论文·樊绍述文:“按 绍述 文甚多,鲜有传,是篇独为好事者蓄示诡异,折儇浅以资笑,甚矣人情之好奇也。”
分類:轻巧浅薄
《漢語大詞典》:芜鄙
文章杂乱浅薄。例如:辞义芜鄙。
《漢語大詞典》:浅妄(淺妄)
浅薄妄为。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有 张君平 者,以疏导京东积水,始輟用 汴 夫。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费役为功, 河 日以堙塞。”
分類:浅薄妄为
《漢語大詞典》:空浅(空淺)
空疏浅薄。宋书·沈攸之传:“ 攸之 空浅,躁而无谋。”
《漢語大詞典》:朽薄
衰朽浅薄。多作谦词。 隋 江总 《除尚书令谢台启》:“窃以昔之冢司,今日端揆,顷同台衮,无人则闕,臣之朽薄,安可叨賁。”
《漢語大詞典》:虚浅(虚淺)
空乏而浅薄。 汉 蔡邕 《让高阳侯印绶符策表》:“臣伏惟糠粃小生,学术虚浅。” 三国 魏 曹植 《改封陈王谢恩章》:“臣既弊陋,守国无効,自分削黜……猥蒙加封,茅土既优,爵赏必重,非臣虚浅,所宜奉受,非臣灰身,所能报答。”
分類:空乏浅薄
《國語辭典》:肤见(膚見)  拼音:fū jiàn
浅薄的见解。《南齐书。卷三九。列传。陆澄》:「澄謏闻肤见,贻挠后昆,上掩皇明,下笼朝议。请以见事免澄所居官。」《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浅见曰肤见,俗言曰俚言。」
分類:浅薄见解
《漢語大詞典》:浮浇(浮澆)
轻浮浅薄。 宋 梅尧臣 《依韵和王平甫见寄》:“文章革浮浇,近世无如 韩 。” 明 李东阳 《文明生日以龙尾砚为寿并致一诗》:“长留天地诗家事,坐镇浮浇静者身。” 清 沈葆桢 《察看福州海口船坞大概情形疏》:“且浮浇险薄之子,必无持久之功。”
《漢語大詞典》:迂浅(迂淺)
迂腐浅薄。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六:“ 明 季士大夫,学问空疎,见解迂浅,而好名特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以上四则,自知迂浅,无补高深。”
分類:迂腐浅薄
《漢語大詞典》:迂薄
迂腐浅薄。 明 唐顺之 《登喜峰古城》诗:“筹边迂薄真无补,空望 伊吾 抵掌间。”
分類:迂腐浅薄
《漢語大詞典》:黭浅(黭淺)
暗昧浅薄。文选·王褒〈四子讲德论〉:“鄙人黭浅,不能究识。” 李善 注:“黭,不明也。” 宋 强至 《谢除校勘启》:“生质晦冥,天机黭浅。”
分類:暗昧浅薄
《漢語大詞典》:巧薄
奸诈刻薄;轻浮浅薄。 宋 苏轼 《应诏论四事状》:“自是 苏州 官吏巧薄,以刻为忠,曲有申明,而户部吝於出纳,以害仁政。” 明 方孝孺 《答王秀才》:“考其辞,轻俳巧薄,皆古人之所未有。”
《漢語大詞典》:末士
(1).不足道的小事。士,通“ 事 ”。《文选·潘岳〈秋兴赋〉》:“感冬索而春敷兮,嗟夏茂而秋落。虽末士之荣悴兮,伊人情之美恶。” 吕延济 注:“草木荣悴,诚为末事,且犹有感,况惟人情善恶乎!”士,一本作“ 事 ”。 清 黄景仁 《城南晚步》诗:“山邱忽零落,顾影驰暉飘。所以古先哲,相勉唯浊醪。无为末士感,永貽来世嘲。”
(2).指浅薄平庸的读书人。 清 姚鼐 《复秦小岘书》:“天下之大,要必有豪杰兴焉,尽收具美,能祛末士一偏之蔽,为羣材大成之宗者。”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孔广森》:“末士明经,原求青紫,但遵甲令,粗知帖括之词,畴克庚言。”
《漢語大詞典》:狭浅(狹淺)
狭隘浅薄。《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第三卷序言》:“软弱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所谓‘光复’,所谓‘发挥民族主义’,又不是指反对帝国主义,而仅仅是要推翻 清 朝统治。革命临近的时候,革命派的喉舌所宣告的革命目标竟是这样的狭浅。”
分類:狭隘浅薄
《漢語大詞典》:肤学(膚學)
学识浅薄。亦指浅学之人。 南朝 宋 谢灵运 《〈佛影铭〉序》:“石铭所始,寔由功被,未有道宗崇大若此之比,岂浅思肤学所能宣述。”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录诸子论诗序文:“后之肤学务异之徒,视其佶屈冶媚,激其险淫之心,咀得粕味之一二,广诵长吟,以夸座客。” 清 方苞 《书〈汉书·礼乐志〉后》:“卓矣哉,非肤学所能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