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8,分29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打千
打枣竿
单行本
墨裁
流脑
流伤
镂人
清戏
三字经
平调曲
愆痾
荆州瘿
久锢
火祆
江湖话
《國語辭典》:打千  拼音:dǎ qiān
旧时男子向人请安时,左膝前屈,右腿后弯,上身稍向前俯,右手下垂,是一种介乎作揖、下跪之间的礼节。《海上花列传》第三八回:「朴斋叫声『三老爷』,侧行而前,叩首打千。三公子颔首而已。」也作「打扦」、「打佥」、「打千儿」。
《漢語大詞典》:打枣竿
一作《打草竿》。民间曲调名。明万历至崇祯间流行于北方。后传入南方,改名《挂枝儿》
《國語辭典》:单行本(單行本)  拼音:dān xíng běn
取丛书中某一种单独发行的书籍,称为「单行本」。相对于丛书而言。
《漢語大詞典》:墨裁
明 清 流行的八股文范本。《孽海花》第二回:“一个中年长龙脸的姓 钱 ,名 瑞敏 ,号 唐卿 ,是个墨裁高手。”参见“ 墨选 ”。
《國語辭典》:墨选(墨選)  拼音:mò xuǎn
明清时科举考试后,将录取者的文章加以选编成书。
《漢語大詞典》:流脑(流腦)
流行性脑膜炎的省称。《人民日报》1968.9.14:“仅以流脑、乙脑为例,一九六六年为二百病例,今年几乎没有发生。”参见“ 流行性脑膜炎 ”。
分類:流行
《漢語大詞典》: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腦膜炎)
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儿童,春季发病较多。症状是发热,呕吐,剧烈头痛,颈强直,有的出现出血性皮疹,严重时神志不清,发生休克或脑水肿。通称脑膜炎。
《漢語大詞典》:流伤(流傷)
谓疫病传染流行。《后汉书·律历志中》:“癘疫之气,流伤於牛,农本不播。”
《漢語大詞典》:镂人(鏤人)
用金箔刻成的人形装饰品。 南朝 时流行于人日(正月初七), 唐 时流行于三月三日。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 唐 岁时节物……三月三日,则有鏤人。”
《漢語大詞典》:清戏(清戲)
戏曲剧种。流行于 湖北 黄冈 、 安陆 、 襄阳 等地,约有二三百年历史。系青阳腔从 安徽 传入 湖北 而形成。一般称为“湖北高腔”。
《國語辭典》:三字经(三字經)  拼音:sān zì jīng
1.书名。一说为宋王应麟撰,一说为宋区适子撰。明代黎贞增广,清人又加增益,民国章炳麟有重订本。全书用三字一句的韵文写成,与千字文并行。为旧时童蒙诵读之书。
2.三个字组成的粗野的、骂人的口头语。如:「用三字经骂人是粗野的行为。」
《漢語大詞典》:平调曲(平調曲)
(1).乐府《相和歌》的一部。有《长歌行》《短歌行》《猛虎行》《君子行》《燕歌行》《从军行》等。所用乐器有笙、笛、筑、瑟、琴、筝、琵琶七种。 梁启超 认为,《平调曲》应属《清商曲》。参阅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五·平调曲引 南朝 陈 智匠 《古今乐录》
(2).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 浙江 宁海 、 象山 、 三门 等地。传自 新昌 或 宁波 ,尚无定论。演唱形式为高腔。
《國語辭典》:愆痾  拼音:qiān ē
疾病和不祥的事。晋。陶宏景《真诰。卷七。甄命授三》:「复使愆痾填籍,忧哀塞抱。」
《漢語大詞典》:荆州瘿(荆州癭)
古代流行于 荆州 一带的颈生囊状赘生物的疾病。 唐 王维 《林园即事寄舍弟紞》诗:“地多 齐后 疟,人带 荆州 癭。” 赵殿成 笺注:“晋书:‘ 杜预 拜镇南大将军,都督 荆州 诸军事,攻 江陵 。 吴 人知 预 病癭,惮其智计,以瓠繫狗颈示之。每大树似癭,輒斫使白,题曰 杜预 颈。’博物志:‘山居之民多癭肿疾,由於饮泉之不流者。今 荆南 诸山郡东多此疾。’”
《國語辭典》:久锢(久錮)  拼音:jiǔ gù
长期受到束缚。《宋史。卷四三四。儒林传四。蔡幼学传》:「时正学久锢,士专于声律度数,其学支离。」
《漢語大詞典》:火祆
即琐罗亚斯德教。该教最初流行于 伊朗 和 中亚细亚 一带,南北朝时传入我国后称“火祆教”或“火祆”,以火为善和光明的代表,以礼拜“圣火”为主要仪式。旧唐书·西戎传·波斯:“﹝ 波斯国 ﹞俗事天地、日月、水火诸神, 西域 诸胡事火祆者,皆诣 波斯 受法焉。”新唐书·百官志一:“两京及 磧西 诸州火祆,岁再祀,而禁民祈祭。”
《漢語大詞典》:江湖话(江湖話)
江湖上流行的惯用语。 沙汀 《丁跛公》:“‘兄弟们,都是自家人呵!’他打着江湖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