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遗声余价(遺聲餘價)
指前人死后在社会上流传的声誉和评价。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神灭形消,遗声餘价,亦犹蝉壳虵皮、兽迒鸟迹耳,何预於死者,而圣人以为名教乎?”
《國語辭典》:伊索寓言  拼音:yī suǒ yù yán
书名。古代欧洲一种讽刺文学,寓人生哲学于小故事中。相传为希腊人伊索所作,结集远古以来流行的传说,加以修正而成,后人续有增加。故事叙述简洁,每含有道德教训,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漢語大詞典》:行易知难(行易知難)
孙中山 的认识论命题,与古代流传下来的“知易行难”学说相对。也称知难行易。 廖仲恺 《孙文主义丛刊序》:“先生( 孙中山 )倡行易知难之説,及三民主义、五权宪法、建国大纲,于修齐治平之道,已提其纲而絜其凡。”
《國語辭典》:薪尽火传(薪盡火傳)  拼音:xīn jìn huǒ chuán
本指柴薪烧尽了,而火种仍可留传。语本《庄子。养生主》:「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后比喻师生授受不绝、传承绵延不尽,世代相传。《儒林外史》第五四回:「风流云散,贤豪才色总成空;薪尽火传,工匠市廛都有韵。」也作「薪火相传」、「薪传」。
《国语辞典》:名垂不朽  拼音:míng chuí bù xiǔ
名声流传垂久远而不坏。如:「老人毕生忠于自己的艺术和信念,终于赢得艺术千秋,名垂不朽。」也作「名传不朽」。
《国语辞典》:名垂后世(名垂后世)  拼音:míng chuí hòu shì
名声流传于后代。《汉书。卷四五。息夫躬传》:「昔秦缪公不从百里奚、蹇叔之言,以败其师,悔过自责,疾诖误之臣,思黄发之言,名垂于后世。」《三国志。卷七。魏书。臧洪传》:「昔晏婴不降志于白刃,南史不曲笔以求生,故身著图象,名垂后世。」
《国语辞典》:名扬四海(名扬四海)  拼音:míng yáng sì hǎi
声名流传广远。如:「我国的棒球队屡次获得世界冠军,为国增光。」
《国语辞典》:流风遗迹(流风遗迹)  拼音:liú fēng yí jī
前代流传下来的风尚旧迹。宋。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也作「流风遗躅」。
《国语辞典》:流风遗俗(流风遗俗)  拼音:liú fēng yí sú
流传于后代的风尚习俗。宋。苏轼〈凫绎先生诗集叙〉:「以为世之君子长者,日以远矣,后生不复见其流风遗俗。」
《国语辞典》:流风馀泽(流风馀泽)  拼音:liú fēng yú zé
流传下来的教化与惠泽。明。张尔岐〈辨志〉:「存则仪其人,没则传其书。流风馀泽,久而弥新者,百世之人也。」也作「流风遗泽」。
《国语辞典》:诗入鸡林(诗入鸡林)  拼音:shī rù jī lín
唐白居易的诗浅白易懂,流传广泛,深受一般读者喜爱。鸡林国的宰相透过商人以高价收买,其中伪者,宰相自能辨别。见《元氏长庆集》卷五一。后用以称赞作品流传广远,价值高昂。宋。黄庭坚〈自咸平至太康十小诗〉之一:「诗入鸡林市,书邀道士鹅。」
《国语辞典》:声名远播(声名远播)  拼音:shēng míng yuǎn bò
声望名誉流传甚广。如:「他因荣获诺贝尔奖而声名远播。」
《国语辞典》:俗谚俚语(俗谚俚语)  拼音:sú yàn lǐ yǔ
流传于地方的通俗语词。如:「俗谚俚语是人类累积了长期的生活经验,创造出来的智慧。」
《国语辞典》:千载扬名(千载扬名)  拼音:qiān zǎi yáng míng
声名流传于万世百代。如:「立言、立德,千载扬名。」
《国语辞典》:哄传一时(哄传一时)  拼音:hōng chuán yī shí
轰动流传一时的消息、事迹。如:「这件重大的刑事案件,在当时曾哄传一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