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韵府拾遗 洽韵》:政洽
诗小序鱼丽故美万物盛多可以告于神明矣疏时虽太平犹非政洽颂声未兴未可以告神明但美而欲许之故云可以北史窦炽传入参朝政则嘉谋屡陈出总藩条则惠政斯洽姚逖五星同色赋政洽则义当政失则言讹
《骈字类编》:泽洽(泽洽)
晋书李充传泽洽雨濡化流风散蔡新书德渥泽洽调和大畅则天青澈地富煴 邕胡公碑勋格皇天泽洽后土臣杜琨驾幸温泉宫赋泽洽群 恩遍区宇
《漢語大詞典》:孚洽
(1).谓使和洽悦服。 宋 沈虞卿 《〈小畜集〉跋》:“﹝ 王禹偁 ﹞ 咸平 初来守 齐安 ,在郡政化孚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蒙古表:“今逆寇虽已荡平,治化尚未孚洽。”
(2).诚恳融洽。 明 方孝孺 《答胡怀秀才》:“日夕相与,周旋论议,倡酬往復,沉潜乎天人之奥,博观乎兴废之理,追琢乎行业,而浸灌乎文章,意气孚洽,无所覬慕。”
《漢語大詞典》:洽和
和睦。史记·太史公自序:“五宗既王,亲属洽和。” 宋 曾巩 《饮归亭记》:“古者海内洽和,则先礼射,而弓矢以立武,亦不废於有司。”
分類:和睦
《國語辭典》:喜洽  拼音:xǐ xiá
和悦可爱的样子。元。秦𥳑夫《赵礼让肥》第一折:「我陪著个笑脸儿,百般的喜洽。」也作「喜恰」、「喜呷」。
《漢語大詞典》:喜恰
亦作“ 喜洽 ”。 和悦可爱。 元 乔吉 《扬州梦》第三折:“从头髻至鞋袜,觅包弹无半掐。更那堪百事聪明,模样儿十分喜恰。” 元 张寿卿《红梨花》第一折:“秀才每从来我羡他,提起来偏喜恰。”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一折:“我陪着个笑脸儿百般的喜洽。”《西游记》第八二回:“端端正正美人姿,月里 嫦娥 还喜恰。”
分類:和悦可爱
《漢語大詞典》:隆洽
隆盛周遍。汉书·王莽传上:“故在位更推荐之,游者为之谈説,虚誉隆洽,倾其诸父矣。”资治通鉴·汉成帝永始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隆,盛也。洽,渐浹也,周徧也。”《晋书·荀勗传》:“今天下幸赖陛下圣德,六合为一,望道化隆洽,垂之将来。” 唐 无名氏 《李林甫外传》:“不十年,遂为相矣。权巧深密,能伺上旨,恩顾隆洽,独当衡轴,人情所畏,非臣下矣。”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五:“惟 房次律 ( 房琯 )声誉隆洽,一出便败事,然至今儒者之论,皆称其贤。”
分類:隆盛周遍
《漢語大詞典》:洽平
谓协和安定,天下太平。汉书·萧望之传:“将军以功德辅幼主,将以流大化,致於洽平。” 颜师古 注:“令太平之化通洽四方也。”
《國語辭典》:优洽(優洽)  拼音:yōu xiá
1.广布、普及。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武义粤其肃陈,文教迄己优洽。」
2.丰厚。《陈书。卷一二。杜棱传》:「棱历事三帝,并见恩宠。末年不预征役,优游京师,赏赐优洽。」《隋书。卷六七。裴蕴传》:「即日拜开府仪同三司,礼赐优洽。」
《漢語大詞典》:洽通
(1).普遍。晋书·王导传:“庠序设,五教明,德化洽通。”
(2).通达;贯通。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昔 魏 世数议此事,诸硕儒达学,洽通殷理者,咸谓宜復肉刑,而意异者駮之,皆不合也。” 唐 李德裕 《黠戛斯朝贡图传序》:“条贯周备,文理洽通。”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一节:“汉书前半部多取史记,后半部多本《后传》, 班固 用力处在于博采群书所长,加以精确的考核,首尾洽通,创立断代的新体。”
《漢語大詞典》:渥洽
深厚的恩泽。《楚辞·九辩》:“愿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谢被侍中慰劳表》:“臣忝属閫私,弥抱渥洽,不任下情。” 清 方苞 《己亥四月示道希兄弟》:“闻之长老: 桐 俗淳厚时,家僕终世给事,未尝见主母;近则稍有违者,皆以相见为渥洽。”
分類:深厚恩泽
《漢語大詞典》:洽欢
亦作“ 洽欢 ”。 和睦欢悦。史记·孝文本纪:“上从 代 来,初即位,施德惠天下,填抚诸侯四夷皆洽驩。” 清 梅曾亮 《馆陶县张君墓表》:“君祷雨既应,糶仓穀,平价振口粮,士民皆洽欢。”
分類:和睦欢悦
《漢語大詞典》:自洽
自相一致的。例如:自洽场;自洽解。
《漢語大詞典》:汗洽
见“ 汗出洽背 ”。
《漢語大詞典》:汗出洽背
同“ 汗流浹背 ”。 汉书·王陵传:“﹝ 周勃 ﹞汗出洽背,媿不能对。”亦省作“ 汗洽 ”。 唐 沈既济 《任氏传》:“﹝家僮﹞奔走返命,气吁汗洽。”
《漢語大詞典》:通洽
通达;贯通。晋书·王沈传:“ 博陵元公 沉 蹈礼居正,执心清粹,经纶坟典,才识通洽。”《宋书·礼志一》:“通洽古今,行为世表者,领国子博士。” 明 张宁 《方洲杂言》:“六题皆得旨,惟《禹贡》一题,不能通洽。”
分類:通达贯通
《骈字类编》:赏洽(赏洽)
唐 骆宾王 冬日宴 赏洽袁公地,情披乐令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