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人,号沧洲子,一说字巨川。代宗大历初隐居江南,屡召不起。八年,为永平军从事。德宗建中四年,府罢,归隐江南。后曾假摄池州刺史。约卒于贞元中。能诗,尤工于咏物。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年、籍贯皆不详。字巨川(今人或疑《唐才子传》误以朱巨川与朱湾为一人,而以巨川为朱湾之字)。号沧洲子。代宗大历初隐居江南,屡召不起。八年(773)为永平军从事。德宗建中四年(783)府罢,遂归隐江南。后曾假摄池州刺史,约卒于贞元中。事迹散见《中兴间气集》卷下、《新唐书·艺文志四》、《唐诗纪事》卷四五。湾工诗,高仲武称其“诗体幽远,兴用弘深,因词写意,穷理尽性,于咏物尤工”(《中兴间气集》)。《全唐诗》存诗1卷,《全唐诗续拾》补诗2首。
唐诗汇评
朱湾,生卒年不详,自号沧州子。肃宗时,在苏、湖诸州,干谒崔论、韦之晋等。后隐居,逍遥云山,放情江湖,郡国交辟,不起。大历末,永平军节度使李勉辟为从事。曾假摄池州刺史,后归隐宣州。有《朱湾诗集》四卷,已佚。《全唐诗》存诗一卷。
全唐文·卷五百三十六
湾字巨川。西蜀人。自号沧洲子。贞元元和间。李勉帅永平。辟为从事。

作品评论

中兴间气集
从事率履正素,放情江湖,郡国交辟,潜跃不起,有唐高人也。诗体幽远,兴用洪深,因词写意,穷理尽性,于咏物尤工。如“受气何曾异,开花烛自迟”。所谓哀而不伤,《闻风》之深者也。
唐才子传
工诗,格体幽远,兴用弘深,写意因词,穷用尽性,万精咏物,必含比兴,多敏拢之奇。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754—820 【介绍】: 唐吴人,字冲之。归崇敬子。代宗大历时举孝廉高第。德宗贞元初策贤良为右拾遗。以直谏闻。顺宗初拜给事中,迁工部侍郎。宪宗时累官工部尚书,封长沙县男。有文学,工草隶。卒谥宪。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54—820 字冲之,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代宗大历七年(772)举孝廉高第。德宗贞元初(785)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授右拾遗。累迁至工部侍郎。宪宗元和六年(811)受诏与孟简等同译《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加右散骑常侍,转兵部侍郎,兼判国子祭酒。十四年迁工部尚书,累封长洲县男,卒谥宪。生平见《旧唐书》、《新唐书》本传。工草隶,笔法甚古,不近俗。有文名,权德舆称其“词学精实,晦而不耀。”(《起居舍人举人自代状》)《全唐诗》存诗1首。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毛沧洲,生平事迹未详。与姚镛有交(《诗家鼎脔》卷下姚镛《别毛沧洲》)。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南海人,字正叔,号登洲。幼通经史,能文辞。及长,以博学多闻称,里人慕之,多造门求讲,从游者数百人。抱道不仕,隐处终身。

人物简介

简介
未详。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17—1184 【介绍】: 宋饶州鄱阳人,字景伯,号盘洲。洪皓长子。以荫补修职郎。高宗绍兴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以父忤秦桧,出通判台州。桧死,起知荆门军、徽州,寻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首言役法不均之弊。孝宗时历司农少卿、翰林学士兼中书舍人、参知政事,官至同中书门平章事,兼枢密使。居相位三月罢去,提举宫观。卒谥文惠。好收藏金石拓本,并据以證史传之误。有《隶释》、《隶续》、《盘洲文集》等。
全宋诗
洪适(一一一七~一一八四),字景伯,号盘洲。初名造,字温伯,一字景温,鄱阳(今江西鄱阳)人。皓子,与弟遵、迈皆知名于时。初以皓出使恩,补修职郎,调严州录事参军。高宗绍兴十二年(一一四二),中博学宏词科,为敕令所删定官,改秘书正字。明年,因皓忤秦桧出为饶州通判,适亦出为台州通判。后皓谪英州,适亦免官,往来于英奉父。二十七年,知荆门军,历知徽州,提举江东路常平茶盐,总领淮东军马钱粮。孝宗隆兴二年(一一六四),召为太常少卿兼权直学士院,寻除中书舍人,为贺生辰使使金。乾道元年(一一六五),迁翰林学士,累迁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二年,提举太平兴国宫,寻起知绍兴府,未几再奉祠。淳熙十一年卒,年六十八,谥文惠。有《盘洲文集》八十卷。事见本集附录宋许及之《洪公行状》,《宋史》卷三七三有传。 洪适诗,以《四部丛刊》影印宋刊本为底本(其中诗十卷)。参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泾县洪氏道光二十九年刻本(简称洪本)。集中诗集外诗编为第十一卷,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二卷。
词学图录
洪适(1117-1184) 字景伯。鄱阳人。洪皓长子。有《盘洲集》、《盘洲乐章》。
全宋文·卷四七○六
洪适(一一一七——一一八四),字景伯,号盘洲,初名造,字温伯,一字景温,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皓长子。绍兴十二年中博学宏词科,除敕令所删定官,改秘书省正字,历台州通判,知荆门军、徽州,升尚书户部郎中,迁司农少卿。隆兴二年,除中书舍人。乾道元年,迁翰林学士,同年历升参知政事、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未几以灾异乞退,奉祠。寻起知绍兴府、浙东安抚使。再奉祠,家居十六年,淳熙十一年卒,年六十八,谥文惠。适幼敏悟,有文名,喜著述,又好收藏金石拓本,参證史传,考覈颇精,著有《隶释》(存)、《隶续》(存)、《盘洲集》等。《宋史》卷三七三有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25—1183 【介绍】: 宋徽州休宁人,初名称,字益恭,一字恭父。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历知泰州,进朝议郎,出为广南西路安抚使。主管台州崇道观。与朱熹、张栻、吕祖谦友善。卒谥文肃。有《竹洲集》。
全宋诗
吴儆(一一二五~一一八三),字益恭,原名称,字恭父(《龙川文集》卷一五《送吴恭父知县序》),休宁(今属安徽)人。与兄俯讲学授徒,合称江东二吴。高宗绍兴二十七年(一一五七)进士,调鄞县尉。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六),知安仁县。淳熙元年(一一七四),通判邕州。五年,迁知州兼广南西路安抚都监。以亲老奉祠。七年,起知泰州,寻复奉祠。十年卒,年五十九,谥文肃。有《竹洲文集》二十卷,其中诗三卷。事见本集附录程卓撰行状。 吴儆诗,以明万历七年吴瀛刻《吴文肃公文集》为底本。校以明弘治六年吴雷享刻本(简称弘治本)及明万历吴继良刻十卷本(简称十卷本)。
全宋文·卷四九六四
吴儆(一一二五——一一八三),初名称,字益恭,又字恭父,徽州休宁(今安徽休宁)人。登绍兴二十七年进士,授明州鄞县尉。乾道中,历知饶州安仁县、通判邕州,淳熙四年权知邕州,召对称旨,授广西安抚,以亲老改畀祠禄。就所居为竹洲,教授生徒,人称竹洲先生。后起知泰州。淳熙十年卒,年五十七,谥文肃。有《竹洲集》二十卷。见《宋史翼》卷一四本传,《竹洲集》卷四《知泰州谢执政启》。

人物简介

全宋诗
释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定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幼习章句业,已而弃家从一时经论老师游。后出蜀,从大慧于径山、育王,又从东林卐庵、蒋山应庵,遂出世,住四明仗锡山。归蜀葬亲,住无为寺。复至四明,为史浩深敬,筑橘洲使居,因自号橘洲老人。宁宗庆元三年示寂,年六十九(本集卷一○《龛铭》)。昙为诗慕苏轼、黄庭坚,有《橘洲文集》十卷。《宝庆四明志》卷九有传。 宝昙诗,以日本东山天皇元禄十一年戊寅织田重兵卫仿宋刻本(藏日本内阁文库)为底本。集外诗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五三八六
宝昙(一一二九——一一九七),字少云,俗姓许,嘉州龙游(今四川乐山)人。少依本郡德山院僧出家,后历访名师,从宗杲得法。以学业为丞相史浩所重,举以住四明仗锡山。后隐居鄞之东湖洲,绕室植橘万株,因号橘洲老人。庆元三年卒,年六十九。著有《大光明藏》三卷(存)、《橘洲文集》十卷(存)等。见《丛林盛事》卷下,自撰《龛铭》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30—1200 【介绍】: 宋徽州婺源人,徙居建阳考亭,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遁翁、沧洲病叟,别称紫阳、云谷老人。朱松子。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为同安主簿。孝宗淳熙中,知南康军,改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时浙东大饥,乃单车按行境内,救荒革弊。光宗时历知漳州,任秘阁修撰等。宁宗初,以焕章阁待制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落职罢祠。卒后追谥文。受业于李侗,得程颢、程颐之传,兼采周敦颐、张载等人学说,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主持白鹿洞、岳麓书院,讲学五十余年,弟子众多。其学派被称为闽学,或考亭学派、程朱学派。曾被韩侂胄视为伪学,加以禁止。有《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名臣言行录》、《资治通鉴纲目》、《诗集传》、《楚辞集注》,及后人编纂的《朱子语类》、《朱文公文集》等。
全宋诗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溯翁,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高宗绍兴十八年(一一四八)进士,授泉州同安主簿。罢归请祠,监潭州南岳庙。孝宗朝,历官秘书郎,知南康军,直秘阁,提举江西、浙东常平茶盐,江西提刑,秘阁修撰。光宗即位,知漳州。绍熙四年(一一九三),知潭州兼荆湖南路安抚。宁宗即位,除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寻提举南京鸿庆宫。庆元二年(一一九六),韩侂胄专政,行伪学党禁,落职罢祠。六年,卒,年七十一。嘉定二年(一二○九),追谥文。理宗淳祐元年(一二四一),从祀孔庙。熹登第五十载,任地方官仅七年半,立朝时间更短,生平主要从事著述和讲学,是宋代理学集大成者。有《楚辞集注》八卷、《诗集传》二十卷等。文集版本甚多,生前即有无名氏编刊之《晦庵先生文集》前集十一卷,后集十八卷,卒后,有宁宗时浙江官刻之《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度宗咸淳元年(一二六五),建安书院雕印,除集一百卷外,并附王遂辑续集十一卷及余师鲁辑别集十卷。自宋末至明、清,仍续有增补、刊刻。事见《勉斋集》卷三六《文公朱先生行状》,《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朱熹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十一年(一五三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其中卷一至卷一○及别集卷七诗部)为底本,校以宋宁宗时刻本(简称宋本)、明成化十九年(一四八三)刻本(简称成化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朝鲜李朝英祖辛卯(一七七一)刊《朱子大全》(简称朝鲜本)等。底本卷末考异,酌予吸收。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一、十二卷。
词学图录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别称紫阳,谥文。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侨寓建阳(今属福建)。理学家。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通鉴纲目》等,词有《晦庵词》。
全宋文·卷五四二八
朱熹(一一三○——一二○○),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遁翁。祖籍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生于福建尤溪(今福建尤溪)。绍兴十八年进士及第,调泉州同安县主簿。任满还家,著书讲学达二十馀年。淳熙五年,知南康军。在任期间,重建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八年,就任提举两浙东路常平茶盐公事。绍熙元年,知漳州。四年,除知潭州、荆湖南路安抚使,这期间修复了岳麓书院。五年,诏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同年被罢免,回到福建考亭,主讲紫阳书院,又别称考亭、紫阳,继续著书立说。庆元六年病逝,年七十一。朱熹一生做官时间很短,主要从事于著书讲学。他上承二程的学说,又加以阐释发挥,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朱熹著述甚富,计有文集一百卷、续集十一卷、别集十卷,《上蔡先生语录》三卷,《河南程氏遗书》二十五卷,《河南程氏外书》十二卷,《名臣言行录》前集十卷、后集十四卷,《近思录》十四卷,《四书章句集注》十九卷,《太极图解》注一卷,《通书解》一卷,《伊洛渊源录》十四卷,《诗集传》八卷,《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楚辞集注》八卷,《朱子语类》一百四十卷等,俱存世。事见黄干《朱先生行状》(《勉斋集》卷三六,《宋史》卷四二九本传。)

人物简介

全宋诗
戴龟朋(一一四六~一二○七),字叔宪,号竹洲,台州黄岩(今属浙江)人。宁宗开禧三年卒,年六十二。事见《水心集》卷二三《竹洲戴君墓志铭》。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安人,字庄父,号古洲居士。孝宗淳熙二年进士。累官知岳州。工诗词,辞意精深。有《岳阳志》。
全宋诗
马子严,字庄父,号古洲(《诗人玉屑》卷一九),建安(今福建建瓯)人。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进士(明嘉靖《建宁府志》卷一五)。尝为铅山尉(明嘉靖《广信府志》卷八)。今录诗五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154—1206 【介绍】: 宋吉州太和人,一说庐陵人,字改之,号龙洲道人。生平以功业自许,究心古今治乱之道。数上书陈恢复方略。终身未仕,漫游江浙湘鄂一带,依人作客,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等友善。晚年寓居昆山而殁。工词,多感慨时事之作。有《龙洲集》、《龙洲词》。
全宋诗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多次应举不第,终生未仕。刘过是抗金志士,曾上书朝廷提出恢复中原方略,未被采纳。漂泊江淮间,与主张抗战的诗人陆游、陈亮、辛弃疾等多有唱和。晚年定居昆山。宁宗开禧二年卒,年五十三(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有《龙洲道人集》十五卷。事见元殷奎《复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杨维桢《宋龙洲先生刘公墓表》、明万历《昆山志》卷三。 刘过诗,以原八千卷楼藏明嘉靖刊《龙洲道人诗集》(十卷)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龙洲集》(简称四库本)、《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汲古阁影宋抄本《宋群贤六十家小集·龙洲道人集》(简称六十家集)文字与《江湖小集》基本相似,酌予出校。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词学图录
刘过(1154-1206) 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一说庐陵人。与陆游、辛弃疾、陈亮交往。有《龙洲集》、《龙洲词》。
黄鹤楼志·人物篇
刘过(1154—1206) 南宋词人、诗人。字改之,自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屡试不第,布衣终身,游历各地,与周必大、陈亮、辛弃疾等交好。作品风格豪放,为“辛派词人”之一;亦以诗名世,有“诗侠”之称。宁宗开禧二年(1206)中秋节前,宋伐金惨败,一时强敌阴影笼罩,刘过重登南楼,忧国伤时,填词《唐多令•重过武昌》一首。后人称该词为“数百年绝作”。《唐多令》本属僻调,刘过的这首词问世后,《唐多令》词风行一时。南宋末著名词人周密编《绝妙好词》,激赏刘过此作,因该词作于南楼,且词中有“重过南楼”之句,遂将词牌更名为《南楼令》。另有《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
全宋文·卷六六一○
刘过(一一五四——一二○六),字改之,自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人。少负不羁之才,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兴衰。力主北伐恢复中原,尝上书宰相,陈恢复方略,谓中原一战而可取。有志功名,而四举不第,以是落魄无所遇合,浪迹四方,以诗侠名湖海间。与陆游、辛弃疾、陈亮等为良友,而礼法之士目之为狂。开禧二年卒于昆山,年五十三。其诗词豪放淋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惜乎随手散失,百不存一二,传世《龙洲集》合诗文词仅十馀卷。事迹略见宋刘倓《龙洲集跋》(四库本《龙洲集》附录)、元殷奎《复刘改之先生墓事状》、明陈谔《题刘龙洲易莲峰二公墓》(并见蟫隐庐丛书本《龙洲词》附录)等。
童居易 朝代:南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庆元慈溪人,字行简。宁宗嘉定十六年进士。赵葵开阃淮东,命摄天长簿。元兵攻城,邑令与主将不合,居易力促之协力防御,城赖以全。调诸暨簿,以政绩迁知泰宁,累官德庆知府。乞归,居杜洲之滨,学者称杜洲先生。卒年八十八。
全宋文·卷七七○九
童居易,字行简,庆元府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嘉定十年进士。赵葵开阃淮东,以居易摄天长簿。元兵攻城急,邑令与主将不协,居易力为陈解,遂协力捍防,城赖以全。调诸暨簿,上绩课最,转宣义郎、知邵武之泰宁。移判夔州,入为太学博士,出判吉州,升中奉大夫,知广东德庆府。上章乞归,居杜洲之滨,学者从之,称为杜洲先生。见《宋元学案》卷七四,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七、一六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232 【介绍】: 宋明州鄞县人,字固叔,一字开叔。史浩幼子。尝从杨简学。以军器监为临安尹。兄史弥远入相,以嫌出为潭州、湖南安抚使,平湖寇罗孟传。守建宁,行义仓法,有政绩。以兄久在相位,数劝归不听,遂食祠禄于家。卒谥忠宣。
全宋诗
史弥坚(?~一二三二),字固(《宋元学案补遗》卷七四作开)叔,庆元府(今浙江宁波)人。浩幼子。宁宗开禧二年(一二○六),为两浙路转运判官兼权知临安府。三年,除权兵部侍郎。兄弥远入相,以嫌出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历知建宁、镇江府。理宗绍定五年卒(《宋诗纪事补遗》卷六五)。《延祐四明志》卷五有传。
全宋文·卷六七○○
史弥坚(?——一二三二),字固叔(一作开叔),号沧洲,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史浩幼子。开禧中知临安府,权兵部侍郎。嘉定初,韩侂胄败,兄弥远入相,以嫌出知潭州、湖南安抚使。移知建宁府,行义仓法。六年,知镇江府,荐刘宰于朝。以兄久居相位,数劝其归,不听,遂食祠禄于家十有六年。绍定五年卒,谥忠宣。见《延祐四明志》卷五,《南宋书》卷三二,《南宋制抚年表》。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叙州宣化人,字季与,一字希颖,号沧洲。宁宗嘉定四年进士。历知崇宁县、施州通判,皆有惠政。理宗淳祐元年迁秘书少监,历起居舍人、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官至权刑部尚书。立朝刚正,奏论时政得失,先后忤宰相史嵩之、郑清之,屡被排挤。为文有才气,著述多散佚,今存《沧洲尘缶编》。
全宋诗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颖,人称沧洲先生(《耻堂存稿》卷五《沧洲先生奏议序》)。眉州(今四川眉山县)人,寄籍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宁宗嘉定四年(一二一一)进士。历华阳尉,绵州教授,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理宗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嘉熙元年(一二三七),迁秘书丞兼考功郎官,二年,因言事劾去。三年,以著作佐郎召,兼权尚书左郎官,累迁将作少监,兼国史馆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淳祐元年(一二四一)迁秘书少监,兼直学士院,拜太常少卿(《南宋馆阁续录》卷七、八)。出知袁州。以杜范荐,召拜宗正少卿,为权倖所格,退处二年。擢起居郎兼直学士院,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郑清之再相,屏居湖州四年。十一年,起知婺州(本集卷一三《宝庆府改建设厅记》),官终权刑部尚书,卒年七十馀。有《尘缶文集》等,已佚。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沧洲尘缶编》十四卷,其中诗十一卷。《宋史》卷四一五有传。 程公许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酌校残本《永乐大典》。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十二卷。
全宋文·卷七三三六
程公许(一一八二——?),字季与,一字希颍,号沧洲,叙州宣化(今四川宜宾西北)人,一云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嘉定四年进士。历任华阳县尉,知崇宁县,通判简州、施州。端平初授大理司直,迁太常博士,历尚左郎官兼直舍人院,迁著作郎。淳祐元年迁秘书少监,拜太常少卿,为言者论罢,知袁州。召为宗正少卿,迁起居舍人。累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忤郑清之,退居湖州。起知婺州,权刑部尚书,授宝章阁学士、知隆兴府。卒,赠宣奉大夫。有《尘缶文集》。《宋史》卷四一五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