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高亮
(1).高尚忠正。《晋书·羊祜传》:“光禄大夫 李熹 执节高亮,在公正色。”《宋书·王玄谟传》:“ 玄謨 幼而不羣,世父 蕤 有知人鉴,常笑曰:‘此儿气概高亮,有太尉 彦云 之风。’” 宋 苏辙 《上刘长安书》:“仄闻执事之风,明俊雄辩,天下无有敌者,而高亮刚果,士之进於前者莫不振栗而自失。”
(2).高明。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前集·纪实下》:“ 诸葛亮 谓曰:‘ 张飞 虽武夫,甚慕足下声望;足下虽天资高亮,宜少降意。’”
(3).洪亮;响亮。《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 唐 孔颖达 疏:“当夜半鸣,故《淮南子》云:‘鷄知将旦,鹤知夜半。’其鸣高亮,闻八九里,雌者声差下。”《资治通鉴·宋武帝大明二年》:“ 高子 独敷陈事理,申释是非,辞义清辩,音韵高亮。” 清 谭献 《〈明诗录〉序》:“言不期深而自然感激,文不期工而吐於高亮。”
(2).高明。 宋 阮阅 《诗话总龟前集·纪实下》:“ 诸葛亮 谓曰:‘ 张飞 虽武夫,甚慕足下声望;足下虽天资高亮,宜少降意。’”
(3).洪亮;响亮。《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 唐 孔颖达 疏:“当夜半鸣,故《淮南子》云:‘鷄知将旦,鹤知夜半。’其鸣高亮,闻八九里,雌者声差下。”《资治通鉴·宋武帝大明二年》:“ 高子 独敷陈事理,申释是非,辞义清辩,音韵高亮。” 清 谭献 《〈明诗录〉序》:“言不期深而自然感激,文不期工而吐於高亮。”
《漢語大詞典》:宏朗
(1).高大开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洞门甚高,而内更宏朗。”
(2).巨大光明。 郭沫若 《集外·民族的杰作--悼唁鲁迅先生》:“接到 高尔基 死耗时是六月十九的清晨,那时天在下雨。接到 鲁迅 死耗的今天是十月十九日,也微微地在下着秋雨……仅仅相隔四个月,接连失坠了两个宏朗的大星!”
(3).开朗宏伟。指思想、胸怀等。 郭沫若 《集外·我的作诗的经过》:“尤其是 惠特曼 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暴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
(4).洪亮。 清 恽敬 《与二小姐》:“次孙 滎孙 ,相貌英发,声音宏朗,或可有成。”
(2).巨大光明。 郭沫若 《集外·民族的杰作--悼唁鲁迅先生》:“接到 高尔基 死耗时是六月十九的清晨,那时天在下雨。接到 鲁迅 死耗的今天是十月十九日,也微微地在下着秋雨……仅仅相隔四个月,接连失坠了两个宏朗的大星!”
(3).开朗宏伟。指思想、胸怀等。 郭沫若 《集外·我的作诗的经过》:“尤其是 惠特曼 的那种把一切的旧套摆脱干净了的诗风和五四时代的暴飙突进的精神十分合拍,我是彻底地为他那雄浑的豪放的宏朗的调子所动荡了。”
(4).洪亮。 清 恽敬 《与二小姐》:“次孙 滎孙 ,相貌英发,声音宏朗,或可有成。”
《漢語大詞典》:铿鍧(鏗鍧)
(1).形容声音洪亮。《文选·班固〈东都赋〉》:“钟鼓鏗鍧,管弦燁煜。” 李周翰 注:“鏗鍧,声也。” 唐 白行简 《三梦记》:“羣女旋进,金石丝竹鏗鍧,震响中署。”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江右游日记》:“入一门,黑暗漫无所睹,但闻传响鏗鍧,比明处更宏远。” 清 缪钟渭 《纪大东沟战事吊邓总兵世昌》诗:“两军鏖战洪涛中,雷霆鏗鍧天异色。”
(2).形容文词铿锵有力。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兄 勔 及 剧 ,磊落词韵,鏗鍧风骨,皆九变之雄律也。” 宋 刘克庄 《〈辛稼轩集〉序》:“公所作大声鏜鎝,小声鏗鍧,横絶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清 宋荦 《漫堂论诗》:“独 唐 人诸体咸备,鏗鍧轩昂,为风雅极致。”
(2).形容文词铿锵有力。 唐 杨炯 《〈王勃集〉序》:“兄 勔 及 剧 ,磊落词韵,鏗鍧风骨,皆九变之雄律也。” 宋 刘克庄 《〈辛稼轩集〉序》:“公所作大声鏜鎝,小声鏗鍧,横絶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 清 宋荦 《漫堂论诗》:“独 唐 人诸体咸备,鏗鍧轩昂,为风雅极致。”
《漢語大詞典》:广利(廣利)
(1).洪亮流利。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形貌端正,吐言广利。”
(2).即 广利王 。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 广利 少閒佩冠剑而出,从以二青衣。” 明 李东阳 《初预郊坛分献得南海》诗:“归虚下有通灵地, 广利 中含济物功。”参见“ 广利王 ”。
(2).即 广利王 。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 广利 少閒佩冠剑而出,从以二青衣。” 明 李东阳 《初预郊坛分献得南海》诗:“归虚下有通灵地, 广利 中含济物功。”参见“ 广利王 ”。